經過修訂后的《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GB/T 3324-2008)于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了。該標準對于“實木家具”、“全實木家具”和“實木貼面家具”有了明確區分,被稱為“將終結家具中只要有塊木頭,商家就敢稱之為實木家具”的現象。 近日,記者走訪京城部分家具城發現,一些家具店銷售人員仍不知有這樣一個新國標已實施。
有規可依
“掛羊頭賣狗肉是一些不良家具經營者在銷售實木家具時常用的忽悠消費者的手法。”百強家具廠有關負責人介紹,一些商家慣于玩文字游戲,最常見的是商家將實木框架家具說成是實木家具。“實木家具和實木框架家具雖然只差兩個字,但差別可就大了。”據介紹,實木框架家具只是其框架是采用實木制作的,其他部分所用的板材多是中纖板或者刨花板,這兩種板材是將各種木材粉碎后,經過噴膠、熱壓等工藝壓制而成的,和人們通常說的實木家具不是一回事。還有的經營者把中纖板或者刨花板通過貼木皮,或者仿造木紋等方式偽裝成實木木板,再進行加工當作實木家具來銷售。
不過,上述狀況有望得到改觀。專家介紹,新版的《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對“實木類家具”、“人造板類家具”、“綜合類木家具”、“全實木家具”、“實木家具”以及“實木貼面家具”進行了清晰具體的定義。不少媒體曾對新版標準寄予厚望,一些家具協會人士也表示,新標準實施意味著,過去那種只用了一塊實木板就敢標榜實木家具的“大忽悠”狀況,有望從根本上得到規范。商家在銷售時如果宣稱是實木家具或全實木家具,售出產品必須嚴格符合新版標準,否則可能涉嫌消費欺詐,消費者的權益將因此得到更好的保護。
忽悠不止
新規已實施一段時間,市面上家具銷售情況如何?近日,記者在一些家具賣場調查發現,無論是銷售人員或者消費者,均對此國標毫不知情,而大部分消費者,對于實木家具或實木貼皮等概念更是模糊不清。正在賣場逛家具的市民劉先生表示,現在實木家具品牌太多了,“都稱自己是實木家具,我們也辨別不出來,只能稀里糊涂地買了。”
在北京酒仙橋建材城一家家具店內,記者在一家店里看到一款標為全實木的床打了特價,原價為1200元,現價為1000元。而銷售人員指著一張依據1994年某標準的檢測合格的證明說:“我們保證這是全實木的。”記者反問:“你這個標準早過期了吧,按照2008年實木家具新標準,這個仍不算全實木的。”該銷售人員答道:新貨廠家還沒有發來。
記者發現,中低檔家具品牌以假亂真忽悠消費者的情況較為普遍,只有個別中高檔家具品牌銷售人員對于“是不是實木家具”回答時底氣十足,并表示雖對新版的家具國家標準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們的實木家具確實是實木的,比如這張床,從床頭、床架到床板,全部是實木的,沒有采用任何人造板材,大品牌還是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看紋品疤
在采訪中,一些消費者反映,在選購家具時經常有“霧里看花”的感覺,板材名稱、術語常常花樣百出。現在,國家實施了新規定,意味著家具行業從此有了明確的產品質量標準。不過,仍希望有關部門盡快推出“實木家具標志”、“實木貼面家具標志”和“人造板材家具標志”等,這樣不僅可以給消費者一個權威的購物指導,而且能讓人一目了然。
“消費者在購買家具前,可以了解一些家具常識,這樣有助于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副主任張德志介紹,比如說判斷家具是否實木的一個辦法就是看木紋和疤結。一個柜門,外表層看上去是一種花紋,那對應著這個花紋變化的位置,在柜門里層能看到有相應的花紋,則可以判斷是全實木柜門。另外,看疤結也是鑒定純木的好方法,看好有疤結一面所在的位置,再在另一面找是否有相應形狀的疤結。
此外,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可以要求經營者在所售家具的合同、發票上面明確注明用材信息,在家居賣場購買家具時要讓主辦單位加蓋公章,以備出現糾紛時維權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