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明
1.1. 適用范圍:適用于具6個圓底燒杯的普通溶出儀的校正。
1.2. 參照依據:參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XC、《藥品檢驗儀器檢定規程》及儀器操作說明書制定。
1.3. 儀器操作及環境條件:應符合相應儀器操作及維護保養規程。
2. 檢定項目和技術要求
2.1. 轉動軸的偏心度:應無明顯晃動。
2.2. 穩速誤差:應≤預置轉速的±4%。
2.3. 溫控精度:37℃時≤±0.5℃。
2.4. 校正片測試:應符合校正片使用說明書有關規定。
3. 檢定方法
3.1.轉軸與溶出杯的同軸度:先從1#杯開始,將測同心圓的蓋子放在1#杯上,將轉桿反過來從儀器上端插入,通過調節三個偏心輪的位置使轉桿通過同心圓蓋子上的孔即可,再用同樣方法調整第六個杯的位置,然后再調整其它四個杯子的位置。
3.2. 轉動軸的偏心度:
3.2.1. 第一法的轉藍:在旋轉時與溶出杯的垂直軸在任一點的偏離均不重大于2mm,且擺動幅度不得超過1.0mm。
3.2.2. 第二法的攪拌槳:槳桿旋轉時與溶出杯的垂直軸在任一點的偏離均不重大于2mm,攪拌槳旋轉時A、B兩點的擺動幅度不得超過0.5mm。
3.2.3. 第三法的小杯法:槳桿旋轉時與溶出杯的垂直軸在任一點的偏離均不重大于2mm,攪拌槳旋轉時A、B兩點的擺動幅度不得超過0.5mm。
3.3. 穩速誤差
3.3.1. 儀器與用具
秒表:精度 1/100秒
3.3.2. 操作程序:6個轉動軸分別按下列程序測定
3.3.2.1. 在轉動軸上設定固定點。
3.3.2.2. 預置轉速分別為50轉/分鐘,100轉/分鐘,150轉/分鐘。
3.3.2.3. 分別測定50轉、100轉、150轉所需的時間(T)。
3.3.3. 結果計算:分別按下列公式計算6個轉軸3個速度級的穩速誤差。
3.3.3.1. 實際轉速= 預置轉速/T
T為預置轉速50(100 or 150)轉所需的時間(分鐘)
實際轉速-預置轉速
3.3.3.2. 穩速誤差=--------------------------------------------------- ×100%
預置轉速
3.3.4. 結果判斷
3.3.4.1. 最大穩速誤差≤預置轉速的±4%。
3.3.4.2. 6個轉動軸,其轉速均應一致。
3.4. 溫控精度
3.4.1. 儀器與用具
溫度計 范圍0~50℃、分度值為0.1℃
3.4.2. 操作程序
3.4.2.1. 圓底燒杯中加入各品種規定量已脫氣的溶劑或水。
3.4.2.2. 預置溫度37℃。
3.4.2.3. 加熱至設置溫度。
3.4.2.4. 恒溫15min以上,用溫度計逐一測定6個燒杯中的溶劑溫度。
3.4.2.5. 必要時,調高預置溫度,使燒杯中溶劑溫度為37℃,通常室溫低則要調高預置溫度。
3.4.3. 結果判斷,應符合列規定:
3.4.3.1. 6個杯中的溫度均為37±0.5℃。
3.4.3.2. 6個杯之間的差異應在0.5℃以內。
3.5. 校正片的測試
3.5.1. 儀器與用具
2ml、5ml移液管
10ml、25ml、200ml量瓶
5ml注射器及取樣針頭
0.45um微孔濾膜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分析天平 精度為0.1mg
3.5.2. 試藥與試劑
溶出介質:取磷酸二氫鉀6.80g,加氫氧化鈉1.58g,用水稀釋至1000ml,搖勻,即得磷酸鹽緩沖液(pH7.4±0.05)。將配制好的磷酸鹽緩沖液加熱至約41℃,趁熱減壓過濾(0.45um)。超聲脫氣5分鐘。
3.5.3. 校正片:水楊酸片,為非崩解型。試驗時取水楊酸片用吹風機(冷風)、洗耳球或軟毛刷小心除去片子表面的塵粉,再選取水楊酸片6片進行試驗。
3.5.4.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水楊酸對照品約20mg,精密稱定,置200ml的量瓶中,加乙醇1~2ml,使溶解,再加溶出介質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移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溶出介質稀釋至刻度,搖勻,平行制備兩份。
3.5.5.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3.5.5.1. 轉藍法和槳法
a) 溶出介質:900ml。
b) 轉速:100轉/min。
c) 測定溫度:37±0.5℃
d) 操作
方法A:將6片校正片分別置于干燥的轉藍中,或同時投入六個杯中(槳法)。自校正片接觸溶
出介質時開始計時,經30分鐘時取樣(誤差應不超過20秒),用0.45um微孔濾膜濾過,精密移取
續濾液2ml,置10ml量瓶中用溶出介質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
方法B:也可以每片間隔30秒,逐片置于溶出杯中。槳法自第一片校正片接觸溶出介質開始啟
動攪拌槳并計時,從第二片開始,注意在校正片的投放過程中要避免與槳葉或槳桿發生碰撞,校正片在溶出杯底部的中心位置,如有差異校正片距溶出杯底部中心的距離應不超過1cm。取樣時間應間隔30秒,其余操作同方法A。
3.5.5.1. 小杯法
a) 溶出介質:250ml。
b) 轉速:100轉/min。
c) 測定溫度:37±0.5℃
d) 操作:
方法A:將6片校正片同時投入六個杯中。自校正片接觸溶出介質時開始計時,經30分鐘時取樣(誤差應不超過20秒),用0.45um微孔濾膜濾過,精密移取續濾液2ml,置25ml量瓶中用溶出介質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
方法B:也可以每片間隔30秒,逐片置于溶出杯中。槳法自第一片校正片接觸溶出介質開始啟動攪拌槳并計時,從第二片開始,注意在校正片的投放過程中要避免與槳葉或槳桿發生碰撞,校正片在溶
出杯底部的中心位置,如有差異校正片距溶出杯底部中心的距離應不超過1cm。取樣時間應間隔30秒,其余操作同方法A。
3.5.6.測定
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依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在296nm波長處采用1cm吸收池測定吸光度。
3.5.7. 結果計算:
其中:A供為30分鐘供試品溶液的吸光度
為兩份對照品的平均響應因子
F?1和F2分別為第一份和第二份對照品的響應因子(F1=A1/C1,F2=A2/C2)
A1和A2分別為第一份和第二份對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C1和C2分別為第一份和第二份對照品溶液的濃度(mg/ml)
f為供試品溶液的稀釋倍數(轉藍法和槳法均為5,小杯法為12.5)
3.5.8. 結果判斷
試驗方法 轉藍法 槳法 小杯法
溶出量 21~26 20~27 17~25
相對標準偏差限度RSD(%) 5 7 8
4. 檢定周期
4.1. 溶出儀檢修后或出現異常應檢定一次。
4.2. 其它自檢應符合下表:
項 目 周 期
轉軸與溶出杯的同軸度 每次測定
轉動軸偏心度 每次測定
穩速誤差 6個月
溫控精度 每次測定
校正片測試 6個月 |
-
-
溶出儀檢定操作規程.rar
2007-7-23 23:0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金幣 -1
12.37 KB, 下載次數: 151, 下載積分: 金幣 -1
溶出度測定儀檢定操作規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