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測量過程中配置的量具分辨率與被測量公差的比例關系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sdyebaihe 發表于 2008-9-8 15:44: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公司有的工序(關鍵)其公差要求為-0.025,配備的量具為分辨率為0.01的普通外徑千分尺,請問符合測量要求嗎?
過去的印象有過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說法,請問有聽說過的嗎?出自何處?
請高人解答!

[ 本帖最后由 duomeiti 于 2008-9-8 16:48 編輯 ]
2#
duomeiti 發表于 2008-9-8 16:50:53 | 只看該作者
用數顯千分尺測量。
3#
玉環計量 發表于 2008-9-8 16:51:53 | 只看該作者
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說法,每本精密測量的書上都有,普通測量控制在十分之一,精密測量控制到三分之一。
4#
玉環計量 發表于 2008-9-8 16:54:18 | 只看該作者
用測微量具測量0.0025公差的產品,肯定是不行的。建議用立式光學計測量。不過,還得看您的工件的形狀是否規則
5#
aux8180 發表于 2008-9-8 16:59: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sdyebaihe 的帖子

普通外徑千分尺可以滿足你的要求,因為它的示值誤差是在±4μm之內。
6#
吉利阿友 發表于 2008-9-8 20:14: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sdyebaihe 的帖子

  用一般的分度值為0.01mm外徑千分尺來檢測樓主所說的參數,肯定不行.2樓的給出了一個答案,但有點問題,一是示值誤差問題,二是測力問題,這會影響測量結果;我也給出一個:用杠桿千分尺以比較法測量.
  如果搞過MSA,應該知道,有量儀分辨率為所測公差寬度十分之一的規定.

[ 本帖最后由 吉利阿友 于 2008-9-8 20:15 編輯 ]
7#
深圳漁民 發表于 2008-9-9 13:44: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aux8180 的帖子

請問用示值誤差±4μm的量具檢測25μm的公差為什么不行?我覺得挺富裕。千分尺的分度值和它的分辨力不是一回事,0.01mm是它的分度值,但分辨力能達到0.001mm,至少能達到0.002mm吧。
另外,測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千分尺有,杠桿千分尺也有,要看被測對象的材料和結構,有些情況確實不能忽略測力的影響。當然,比較測量是有效提高測量精度的手段之一。

[ 本帖最后由 duomeiti 于 2008-9-10 01:04 編輯 ]
8#
 樓主| sdyebaihe 發表于 2008-9-9 16:03:34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大家如此熱心的回復!
我學精密儀器的,做了十幾年的計量工作,印象里有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之說,玉環計量的說法應是筆誤:普通測量控制在十分之一,精密測量控制到三分之一,應該反之。
但是我想知道這個說法的出處,或者說標準。這是我們工作的要求。不允許空說無憑。
請指教!

還有7樓關于分辨力和分度值的說法,是否有道理。說實在的,平時對這兩個概念還是挺含糊的,總覺得是一回事兒。
6樓說的很有道理。我們公司兩種產品,汽車體系的關鍵過程要求符合MSA手冊的要求,即分辨率至少為公差十分之一。同時在此還有一個問題,做GR&R的數據采集時允許估讀嗎?
被測件是曲軸主軸的直徑,所以不能用光學計,太不方便了。

[ 本帖最后由 duomeiti 于 2008-9-10 01:05 編輯 ]
9#
深圳漁民 發表于 2008-9-10 12:14: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sdyebaihe 的帖子

推薦兩個規范。JJF1001和JJF1033,論壇里可以下載。您的問題在這兩個規范里能找到答案。
10#
 樓主| sdyebaihe 發表于 2008-9-10 15:14:52 | 只看該作者
謝謝9樓!但是我看了看,兩個規范中還是沒找到關于此的具體說明
11#
緣隨風飄 發表于 2008-9-20 15:2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sdyebaihe 的帖子

你可以用微米千分尺測量。
12#
彭友 發表于 2008-9-22 12:12:01 | 只看該作者
TS16949對儀器分辨率有1/10的要求,但一般情況的1/3至1/10都是指儀器的精度,外徑千分尺的精度為±4um,檢測0.025公差應該沒問題。
13#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08-9-22 15:0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sdyebaihe 的帖子

1樓量友非常想知道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說法的出處,我也想知道,可是我也一直沒有查到。后來我自作聰明進行了推導,并發表在本論壇的“計量論壇 ? 計量咨詢|Metrology Consulting ? 關于不確定度的問題”。那里的量友雖然表示認同,但不是搞長度計量的,我特別希望長度計量的量友提出寶貴意見。為了減少量友的搜索時間,現轉貼于下:
  
  目前沒有哪個標準和規范明確規定“將所獲得的結果與被測參數的公差作比較,在三分之一以下,即表明你的測量過程是可信的”,至少我也沒有查到。
  不過三分之一原則是計量界公認的原則,這個原則也有浮動,高精度的測量可以為二分之一,例如,我們可以從量塊檢定規程得知,每差一等,檢定的不確定度就大約相差二分之一。中等和低精度的測量可以控制在1/3~1/10,精度越低,比例值越小。
  如果一定要找標準的依據,我建議用JJG343-1996《光滑極限量規檢定規程》為依據可以推導。查附錄2量規的尺寸要求,以尺寸范圍>30~50mm為例。IT為工件公差值,T為量規公差值,因為量規分通端和止端兩個,所以工件的測量誤差應該是2倍量規公差帶2T,那么工件公差帶與測量誤差的比值應該是K=IT/2T。為了簡單明了,當然我們是在暫時忽略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列表如下:
      IT6                                                 IT7                                            IT8
IT         T           2T        IT/2T        IT        T        2T        IT/2T        IT        T        2T        IT/2T
16        2.4        4.8        3.3          25        3        6          4.2           39        4        8          4.9

      IT9                                                IT10                                           IT11
IT         T           2T        IT/2T        IT        T        2T        IT/2T        IT        T        2T        IT/2T
62        5           10        6.2           100      6        12        8.3           160      8        16        10

      IT12                                               IT13                                          IT14
IT         T           2T        IT/2T        IT        T        2T        IT/2T        IT        T        2T        IT/2T
250      10         20        12.5         390      14      28        13.9         620      22      44        14.1

      IT15                                               IT16  
IT         T           2T        IT/2T        IT        T        2T        IT/2T      
1000    34         68        14.7         1600    50      100      16                                

  則,我們可以將K的值整理后,列表如下:
標準公差     ≤IT1    IT2~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IT12    IT13    IT14    IT15    IT16
K=  IT/2T         2         3         4        5     6       8        10       12       14       14       15       16
     以上推論說明選擇測量設備不要僅僅關注被測件公差大小,還應該注意被測尺寸的名義值大小,尺寸名義值和公差值共同決定了被測尺寸的標準公差IT,從而決定了測量設備的誤差在被測尺寸公差值中所占比例為幾分之一。
  以上推導不知是否妥當,各位量友請提寶貴意見。如果大家沒有異議我覺得這個K值表可以用于我們選擇測量設備的參考。
14#
NXSLZY 發表于 2008-9-23 13:41:06 | 只看該作者
選用精度較高的測量器具,如用0級千分尺(微米千分尺±2um),在沒有的情況下,可以用普通千分尺,但要用比較法測量(絲杠的螺紋誤差不能帶入測量中)具體為根據工件要求選擇相同尺寸的標準(如量塊)校對千分尺,然后再去測量工件.
1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08-9-23 16:46: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4# NXSLZY 的帖子

我們先不要告訴樓主選擇什么測量設備來測量,我們在問清楚樓主要測量的工件公差后,還必須問清楚他要測量的工件被測尺寸有多大。相同的公差值,被測尺寸的大小不同,精度等級是不同的,測量難易程度顯然也不同,量具誤差占被測件的尺寸公差的比例當然也就不同。
  我們知道了樓主被測參數的公差值是0.025mm即25μm,但是不知道被測尺寸的大小,仍然不知道公差等級的高低。查標準公差值,雖然公差值都是25μm,當被測尺寸≤3mm時,工件公差等級為IT9,被測尺寸>30~50mm時,工件公差等級為IT7;被測尺寸>120~180mm時,工件公差等級為IT6;被測尺寸越大精度等級越高。
  如果量友們認可我在13樓的推導,按那個結論,量具的誤差應該分別占被測尺寸公差值的1/6、1/4、1/3,即量具的誤差應該分別≤4.1μm、≤6.2μm、≤8.3μm。根據JJG21-2008《千分尺檢定規程》(注意這個規程沒有設定千分尺還有0級),測量范圍≤50mm的示值誤差為4μm,測量范圍100~150mm的示值誤差為6μm,測量范圍150~200mm的示值誤差為7μm。顯然4μm<4.1μm,4μm<6.2μm;6μm<8.3μm,7μm<8.3μm,分別滿足測量要求。這樣,我們才可以判定用外徑千分尺可以滿足樓主所要測量的工件。順便說明,當被測尺寸>300mm,外徑千分尺能否滿足測量要求就需要認真計算哦,那時候被測件的精度等級更高,千分尺本身的示值誤差卻已經達到10μm了。
16#
雛鷹試翼 發表于 2008-9-25 14:58:24 | 只看該作者
用高精度的數顯千分尺應該可以的
17#
深圳漁民 發表于 2008-9-25 16:4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 sdyebaihe 的帖子

確實不是很具體,可能的話找JJF1001和JJF1033的實施指南看一下,那里寫得比較詳細。另外,參考GB/T3177,對如何選用計量器具會有幫助。
文件太大,貼不上來。給我郵箱,可以發給你。
18#
zhaoyan 發表于 2008-9-26 01:09:23 | 只看該作者
用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
19#
chjwlmm 發表于 2008-10-1 08:20:00 | 只看該作者
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這是做計量的規范  必須要遵守的
20#
zhou312 發表于 2008-10-30 09:22:13 | 只看該作者
按照GB/T19022-2003(idt ISO10012:2003)標準的說法,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計量要求導出過程。
  從顧客的要求導出測量過程的計量要求,再從測量過程的計量要求導出測量設備的計量要求,根據測量設備的計量要求再導出計量校準過程的計量要求,最后導出校準中使用的計量標準的計量要求。這是我們計量技術人員應該做的最重要的幾項技術工作。不過,本例根據樓主的要求,我們只要導出對測量設備的計量要求就可以了。
  1.確定顧客的要求:
  顧客的要求是需要外圓尺寸為Dim.+0/-0.025的一個工件。
  2.導出測量過程的計量要求:
  為滿足顧客要求,根據我們常說的三分之一原則,我們設計的測量過程應該滿足:測量范圍超過1180mm,測量不確定度≤0.025mm÷3=0.0083mm。
  3.根據測量過程的計量要求,進一步導出測量設備的計量要求:
  由于測量設備只是測量過程組成的一個要素,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除了與測量設備有關,還與測量環境、測量方法、測量人員等有關,這些要素控制的好,測量設備可以差一點,這些要素差,測量設備就必須更好。
  假設測量設備與其他要素在測量不確定度中各占一半,則測量設備的示值誤差應控制在0.004×√2=0.006mm以內。
  4.選擇測量設備:
  可以選測量范圍千分尺或帶表千分尺或量棒或投影儀或三次元或測量高儀或二次元等等.
你所說的1/3的說法也就出自上面提到的國標了GB/T19022-2003(idt ISO10012:2003)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14 2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a∨在线播放高清| 青青操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操夜操天天操| 国产三级电影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eeuss影院免费92242部|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 免费看黄网站在线看| ts人妖在线观看| 草莓视频网站下载| 无翼乌全彩我被闺蜜男口工全彩|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免费观看a级毛片| haodiaocao几万部精彩视频| 男人操女人视频免费|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 中日韩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免费一级毛片女人图片|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进击的巨人第五季樱花免费版| 无翼乌全彩无漫画大全| 免费观看黄网站| 91香蕉国产线观看免|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直接观看黄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中文字幕| 青青草成人影视| 局长的又长又粗慧芳| 亚洲激情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