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是檢驗檢疫部門履行把關服務職能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在當前如火如荼開展產品質量專項整治的過程中,也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新思路和新做法,確保專項整治取得新成效。
整治的是落后的企業意識
出口產品是由企業生產加工的,企業是出口產品的完成者,是出口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對出口產品進行專項整治,從根本上是要把出口企業薄弱的質量意識、落后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滯后的發展思路整治好。因此,在專項整治過程中,不僅要加大對出口產品的檢驗監管力度,更重要的是通過檢查和召開多種形式的會議,努力轉變企業的意識。企業的意識轉變了,就會自我完善、自我規范、自我約束;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完善了,自檢自控體系健全了,產品出口的風險也就大大降低了。我們的專項整治應該是一根導火索,引爆的是企業質量意識的提高,管理意識、管理水平的提升,炸出來的是企業規范的管理、出口產品的高品質。
整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象大夫給患者治病,首先要對患者進行全面地檢查,找準病因,然后才能根據病情,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對癥下藥,病重的患者還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治療才能逐步康復,搞不好病情還會反復。專項整治工作也是如此,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是簡單地進行一次拉網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制定一個整改措施,短時間整改完畢就算完成任務。這無異于是給患者注了一劑止痛藥,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在專項整治中,對通過檢查發現的問題,不能簡單地要求企業進行整改,而應要求企業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制定相應的整治措施,把產生問題的根源整治掉。我們跟蹤檢查的不應該僅僅是問題的整改情況,更重要的是要看企業是否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是否制定了科學有效的整改措施,整改措施是否落到了實處。企業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產品質量存在的問題、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其實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特別是企業一把手的問題。一個人意識的轉變、素質的提高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而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是我們專項整治工作一個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
整治方法不能“本本主義”
目前,出口企業的發展很不平衡,存在不同行業管理水平差異較大、大企業與小企業管理水平差異較大、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管理水平差異較大、給國際品牌產品供貨的企業與生產中低檔產品的企業管理水平差異較大等現象,應該說,企業的人力資源、人員素質、管理水平、廠房、設備等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別。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我們對出口產品的質量要求是一致的,但對企業的專項整治方法就不應該是一個固定的模式。比如,我們對管理水平較差的出口企業進行5S管理培訓,就應要求企業從現場管理的基礎做起,分階段、分步驟逐步提高要求,重點幫助企業轉變意識,打好基礎,使企業不斷提高、逐步完善。如果我們對企業的要求脫離實際、使企業感到無所適從的話,企業就只能做表面文章,那么專項整治工作就會流于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