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
第36號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管理辦法》已經2002年12月1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02月01日起施行。
局長
二00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管理,保證計量單位的統一和計量器具量值的準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是指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制定并批準頒布,在全國范圍內施行,作為計量器具特性評定和法制管理的計量技術法規。
第三條 凡制定、修訂、審批和發布、復審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 制定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和法規的規定;適用范圍必須明確,在其界定的范圍內力求完整;各項要求科學合理,并考慮操作的可行性及實施的經濟性。
第五條 積極采用國際法制計量組織發布的國際建議﹑國際文件及有關國際組織發布的國際標準;在采用中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堅持積極采用、注重實效的方針。
第六條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由國家質檢總局編制計劃、協調分工、組織制定(含修訂,下同)﹑審批﹑編號﹑發布。
第二章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計劃
第七條 編制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項目應當以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及計量法制監督管理的需要作為依據。
第八條 國家質檢總局在每年4月份提出編制下一年度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計劃項目的原則要求,下達給全國各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技術委員會”)。
第九條 各技術委員會根據編制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原則要求,于當年8月底將計劃項目草案和計劃任務書(格式見附件1)報國家質檢總局。
第十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上報的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計劃項目草案統一匯總﹑審查﹑協調,于當年12月前將批準后的下一年度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計劃項目下達。
第十一條 各技術委員會在執行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計劃過程中,有下列情況時可以對計劃項目進行調整:
(一) 確屬急需制定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項目,可以增補;
(二) 確屬不宜制定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項目,應予撤消。
(三) 確屬特殊情況,可以對計劃項目內容進行調整;
第十二條 調整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計劃項目應當由負責起草單位填寫“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計劃項目調整項目申請表”(見附件2),經歸口技術委員會審查同意后,報國家質檢總局審批。國家質檢總局批準調整的,應當通知有關技術委員會實施調整。調整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計劃項目的申請未獲批準,有關技術委員會必須按照原計劃進行工作。
第三章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制定
第十三條 各技術委員會根據國家質檢總局批準下達的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計劃項目組織和指導起草工作,督促工作進展,檢查完成任務的情況。
第十四條 起草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編寫導則》有效版本的要求,在調查研究、試驗驗證的基礎上,提出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征求意見稿,以及“編寫說明”等有關附件,分送本技術委員會各委員﹑通訊單位成員﹑有關制造企業﹑省級計量行政管理部門、計量檢定機構﹑使用單位﹑相關標準的起草單位或個人廣泛征求意見。
第十五條 附件應當包括以下材料:
(一) 編寫說明。闡明任務來源、編寫依據、與“國際建議”﹑“國際文件”、“國際標準”﹑國內標準等技術文件的兼容情況,對所規定的某些技術條款﹑檢定條件﹑檢定方法的有關說明,對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結果和依據等;在修訂時,應當對新舊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修改內容予以說明等。
(二) 試驗報告。對國家計量檢定規程中所規定的計量性能﹑技術條件,應當用規定的檢定條件﹑檢定方法對其適用范圍的對象進行檢測,用試驗數據證明其是否可行。
(三)誤差分析。應用誤差理論和不確定度評估方法分析所規定的計量性能要求、技術條件、檢定條件(所使用的標準器及有關設備儀器,環境條件等)、檢定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同時應當列出誤差源、誤差的類別、合成的方法及置信概率等。
(四)采用國際建議、國際文件或國際標準的原文及中文譯本。
第十六條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征求意見稿的期限為兩個月。
被征求意見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回復意見;如沒有意見也應當復函說明;逾期不復函者,按無異議處理。若有比較重大的意見,應當說明理由并提出試驗數據。
第十七條 起草人或者起草單位收到意見后進行綜合分析,列出意見內容和處置結果,形成“征求意見匯總表”(格式見附件3)。
第十八條 起草單位根據征求意見匯總表,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修改后,提出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報審稿及編寫說明﹑試驗報告﹑誤差分析﹑征求意見匯總表、國際建議、國際文件或國際標準的原文和中文譯本等有關附件,送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審閱。
第十九條 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按照《全國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章程》規定的工作程序,組織報審稿的審查工作。
對于技術含量高、涉及面廣、分歧意見較多的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為保證其編寫質量,以會議審定為主;內容較單一、分歧較少的可進行函審。具體審定形式由技術委員會決定。
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應在會審或函審前1個月,將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報審稿及有關附件提交審定者。
第二十條 會議審查原則上應取得一致同意。如需投票(贊成﹑反對﹑棄權)表決,至少應獲得到會委員人數四分之三以上贊成方為通過,并以書面材料記錄在案;起草人不能參加表決。
若有通訊單位成員、特邀代表參加會議,應將其意見記錄在案。
函審時必須有四分之三回函贊成方為通過。
會議審查必須有“審定意見書”(格式見附件4),審定意見需經與會代表通過;函審必須附每位函審人員的函審意見(格式見附件5)及主審人匯總的審定意見,其內容包括對規程的評價及主要修改意見(格式見附件6)。
第二十一條 審定通過的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由起草單位根據審定意見整理后,形成報批稿。報批稿和規定的有關上報材料報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審核。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報批稿的內容應與審查時審定的內容相一致。如對技術內容有改動,應當在“編寫說明”中說明。報送文件包括:
(一) 報批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公文1份(格式見附件7);
(二)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報批稿2份,軟盤1份;
(三)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報批表(格式見附件8)﹑編寫說明、試驗報告﹑誤差分析﹑征求意見匯總表﹑審定意見書、國際建議、國際文件或國際標準的原文和中文譯本及其他有關材料各1份。
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對上報材料進行審核并在“報批表”中簽署意見后,將全部材料報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審查部進行審核。
[ 本帖最后由 duomeiti 于 2007-4-4 18:36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