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勝
( 晉城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晉城 048000)
引言
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計量溯源性就是通過文件規定的不間斷的校準鏈,將測量結果與參照對象聯系起來的測量結果的特性。機構應當對檢測數據、結果的準確性或者有效性有影響的設備( 包括用于測量環境條件等輔助測量設備) 實施檢定、校準或核查,保證數據、結果滿足計量溯源性要求。對檢定、校準或核查的結果進行計量確認,確保其滿足預期使用要求,也就是確保滿足計量溯源性要求。本文就是通過對設備計量溯源證書確認過程中發現的或了解到的不符合進行總結和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議。
1 設備計量溯源證書確認不符合情況及原因分析
1.1溯源機構不符合
A 機構是一家從事質量檢驗、計量檢定校準的綜合性技術機構,設備管理人員因特殊原因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將計量標準送到計量行政部門指定的法定計量機構或授權機構進行量值溯源,導致未能通過后續的計量標準復查考核,相關項目暫停受理的嚴重后果。主要原因就是 A 機構對設備溯源的相關法律要求把控不嚴造成的。首先是未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最高計量標準器具,以及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實行強制檢定; 其次是未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 使用實行強制檢定的計量標準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主持考核該項計量標準的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申請周期檢定; 使用實行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當地縣( 市) 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指定的計量檢定機構申請周期檢定; 當地不能檢定的,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指定的計量檢定機構申請周期檢定。也就是說必須是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授權機構才是有效的溯源機構; 第三屬于非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才可以申請其他有資格和能力的機構進行,目前主要是取得 cnas 認可的校準機構,或非本行政區域內的計量檢定機構。
1.2溯源機構的能力不符合
授權能力與被溯源設備銘牌測量范圍不匹配。A 機構送檢了一臺銘牌明示為( 0 ~ 10) kV 耐電壓測試儀,該機構設備管理人員未索取該溯源機構的能力附表。檢定/校準機構在接受這臺儀器時,也未核實能力附表授權的測量范圍是( 0 ~ 5) kV,最后出具了( 0~5) kV 的校準證書。A 機構在實際測量中用到 7kV,確認不符合,只能重新送檢。還有檢定/校準機構配備的主要標準器不確定度等級或最大允許誤差本身就不符合評定示值誤差的測量不確定度( U95或 k = 2 時的 U) 與被評定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 MPEV) 之比小于或等于 1 /3 要求。比如浮標式氧氣吸入器標準裝置用到的玻璃轉子流量計精度要求一級,檢定/校準機構只能依據主要標準器降級按照精度等級為四級出具校準證書,不符合機構的需求。造成這種不符合的主要原因是 A機構在做檢定/校準服務合格供應商評價時,未認真對檢定/校準服務提供者的能力進行評價; 在溯源實施時,檢定/校準機構也未認真進行合同評審。
1.3出具的溯源證書不符合
JJF 1033-2023《計量標準考核規范》要求,凡是有計量檢定規程的計量標準器及主要配套設備,應以檢定方式溯源,不能以校準方式溯源; 沒有計量檢定規程的計量標準及主要配套設備,依據國家計量校準規范進行校準,校準的項目和主要技術指標應當滿足其開展檢定或校準工作的需要。而實際情況是有些依據的檢定規程卻出具的是校準證書。還有部分計量標準的主要標準器沒有與之相適應的計量標準,必須將主要標準器拆卸分開溯源。由于拆卸后的主要部件作為一臺完整的設備送檢,在標識上不符合相應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的要求,要么退檢,要么對關鍵參數進行校準。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確認不符合的原因是現在計量檢定規程/校準規范修訂滯后,不能適應計量標準器的升級換代; 還有部分計量標準的主要標準器因國家和地方沒有相應的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需要通過拆卸以部件作為標準器送檢。這些都只能以校準的方式完成溯源,這是客觀存在的,無法改變的。
1.4檢定/校準結果不符合
檢定/校準結果不符合檢定/校準技術規范的要求。A 機構便攜式氣體、粉塵、煙塵采樣儀綜合校準裝置,需要對流量和壓力進行溯源。該裝置可以依據 JJG 520-2005《粉塵采樣器》、JJG 680-2021《煙塵采樣器》、JJG 956-2013《大氣采樣器》、JJG 943-2011《總懸浮顆粒采樣器》開展四種采樣器的檢定/校準工作。按照 JJG 943 - 2011《總懸浮顆粒采樣器》規定孔口大流量 1050L /min 這一點必須進行校準,實際確認時計量技術機構只對 800L /min、1000L /min、1200L /min 進 行 了 校 準,沒 有 對 1050L /min這個點進行校準。造成這種不符合的主要原因是,這臺儀器屬于“一機雙送”的特殊情形,也就是說這臺儀器需要流轉到力學、流量兩個專業實驗室才能完成溯源。在業務受理過程中,A 機構未標注特殊的溯源需求,開展檢定/校準的技術人員也沒有和客戶核實,造成校準結果不符合預期。
1.5檢定或校準過程不符合
A 機構在確認一份 0. 3 級 1000kN 標準測力儀檢定 證 書,證書中給出了200kN、400kN、600kN、800kN、1000kN 5 個檢定點的示值誤差,而 JJG 144-2007《標準測力儀》6. 2. 3. 5 規定,檢定的初級荷載一般為額定荷載的 10% ~ 20%,這份證書中給出的初級荷載不符合標準測力儀檢定規程要求。這種不符合的原因就是檢定/校準機構的管理問題。
1.6檢定或校準依據不符合要求
A 機構在對微庫倫硫分析儀證書進行確認時,證書中標明的校準依據為 JJF1685-2018《紫外熒光測流儀校準規范》。該校準規范明確被測對象的工作原理為紫外熒光法,而微庫侖硫分析儀原理是氧化還原法,兩者工作原理不一致。依據該校準規范出具的校準證書考核時被技術專家質疑。造成這種不符合的原因主要是檢定/校準機構沒有這臺設備檢定/校準能力,超范圍接受業務; A 機構也沒有索取該機構的能力附表進行評價; 在業務受理時雙方均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合同評審。
2 提升溯源證書確認符合性建議
筆者通過對以上七種證書確認不符合情況分析,與同類機構交流了解到,機構要提升溯源證書確認的滿意度,需檢驗檢測機構、計量技術機構、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共同發力,為此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2.1結合機構實際需求,評價提供計量服務機構的資格和能力
建立完善的、符合機構實際的《合格供應商評價程序》,明確對于屬于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應選擇具有相應能力的法定計量機構或授權的計量技術機構實施定點定期的檢定; 對于非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應選擇具有相應能力的計量技術機構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實施檢定或校準。并責成專人負責索取相應機構的能力附表,組織技術小組進行評價,確保滿足機構的溯源需求,列入合格供應商名錄。未列入合格供應商名錄的計量技術機構不得作為溯源機構的提供者,防止出現超出授權測量范圍實施溯源的情況。比如某法定計量機構授權的電子天平能力范圍為( 1 ~ 40) kg,Ⅲ級及以下,而 A 機構送檢了一臺( 0 ~ 50) kg,Ⅲ級電子天平,該法定機構的測量范圍是不滿足客戶需求的。
2.2結合機構實際需求,明確溯源證書的確認程序及要求
制定溯源證書確認程序或作業指導書。根據標準、規程、規范等文件中的有關技術要求,明確計量器具作用、計量技術要求( 測量范圍、準確度等級/不確定度/最大允許誤差、分辨力等) 。如果標準中沒有規定計量器具的技術要求,若該計量器具有檢定規程,則以該檢定規程規定的技術要求為準。如某機構依據 GB 13195-91《水質 水溫的測定 溫度計或顛倒溫度計測定法》開展水溫檢測,配備了 1 支型號為 KH-WT 的深水溫度計,由于該標準對深水溫度計的技術性能沒有明確規定,通過查詢 JJG 130-2011《工作用玻璃液體溫度計檢定規程》可知,該深水溫度計的最大允許誤差為±0. 3℃,則該深水溫度計的技術要求為: 測量范圍為( -2 ~ 40) ℃,分度值為 0. 2℃,最大允許誤差為±0. 3℃。如果標準中沒有規定計量器具的技術要求,該計量器具也沒有相應的檢定規程,則以標準中對其測量結果的要求為準,或者以檢測結果測量不確定度評定中采用的最大誤差為準。設備管理人員要根據相關要求一一比較,并寫出具體的檢定/校準數據,確認其計量性能是否滿足技術要求。
2.3計量技術機構應提供方便客戶取得能力附表的渠道
目前,部分計量技術機構能力附表不易在業務窗口或機構網站上取得,索取程序繁瑣。客戶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評價,盲目送檢導致檢定或校準結果確認不符合預期。
2.4建議放開計量標準主要標準器的送檢渠道,由機構按照就地就近經濟合理的原則溯源
目前,計量標準主要標準器為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必須由計量行政部門指定的法定計量機構或授權機構進行量值溯源。比如膜式燃氣表的噴嘴 A機構所在省的計量技術機構該項目的檢定/校準能力,相鄰省市有該項目的檢定/校準能力,但也必須送到 A 機構所在省或所屬大區或國家級的計量技
術機構進行溯源,導致送檢周期長,送檢成本高。
2.5建議可以以校準作為計量標準主要標準器的溯源方式
按照 JJF 1033 - 2023《計量標準考核規范》要求,凡是有計量檢定規程的計量標準器及主要配套設備,應以檢定方式溯源,不能以校準方式溯源。但在實施過程中,計量檢定規程修訂滯后,不能適應計量標準器的升級換代,還有部分計量標準的主要標準器通過拆卸以部件作為標準器送檢,這些都只能以校準的方式完成溯源。目前就有計量技術機構提交計量標準新建( 復查) 申請時因主標準器是校準證書無法提交申請的實際情況。如果可以以校準的方式進行溯源,只要能滿足計量溯源的要求,這些問題一切迎刃而解。
結語
綜上所述,計量溯源證書的確認是機構保證數據、結果滿足計量溯源性要求的關鍵環節。要想把控好這一環節,機構應承擔主體責任; 相關計量技術機構也要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意識,在授權的能力范圍內提供有效便捷服務; 計量行政部門也應結合實際,修訂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依法行政的暢通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