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建標通常意義上是指過1033,即建立企業計量標準,可用于企業內部量傳。 “建標”的意思是購置、配置計量標準的意思,“過1033”則是指所建立的最高計量標準,通過上級計量行政主管部門的考核。考核合格,可用于單位內部開展相應項目的非強制檢定與校準。此時無需授權。若要在單位內部開展相應項目的強制檢定,或向社會開展檢定(包括強制檢定與非強制檢定),則必須獲得授權。后者就是通過行政許可的方式,成為“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所以,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在其授權范圍內向社會提供的校準技術服務,也屬于“第三方”計量技術機構向社會提供校準技術服務的形式之一。 cnas是認可,非強制性的,簡單的說,你有某種能力,申請cnas,cnas派個專家來看一下,給你發個證,證明一下你有這個能力。 不是簡單地看一下,而是依據國際標準的要求,對其進行評審。 不需要,只要客戶同意,你不建標,隨便拿個東西給客戶做校準,也沒問題。這是完全市場化的行為,客戶出了問題,你擔著即可。 并不是這么簡單。你一沒有經政府授權,二沒通過CNAS認可,你對外開展的校準業務不代表“第三方”,僅僅是你與客戶之間的一二方互認行為,僅受合同法約束。 你愿意的話,不反對你申請計量授權,這樣你的計量標準就是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可以對外出具檢定證書了。 不是法定計量機構,政府通常是不會授權給你的。只有通過CNAS能力認可,才能名正言順地成為“第三方”。 cnas只是見證你有某種能力,不對你的證書/報告負責,所以,沒有所謂的權威。想要權威的話,計量領域建議你去搞計量授權,檢測領域建議你去申請CMA認證。 所謂“權威性”,不是法制計量的專利,市場行為中同樣也有“權威性”。帶CNAS認可標識的《校準證書》,已被社會廣泛接受與認同,這就是“權威性”。不僅國內有效,而且國際互認,這一點比計量授權還權威。CMA那是我國國內專門針對檢驗檢測領域的資質認定,屬于法制監管要求,與計量技術服務的評審不搭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