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3-1-3 13:47 編輯
這是您多次作為證據的資料,這些無一例外是放棄了溯源證書提供的不確定度而用MPE來評定,路云先生怎么就視而不見呢? 我不知道您是從哪里看出這些案例是放棄了溯源證書通過的不確定度而用MPE來評定的。 B3.3例是放棄了溯源證書的不確定度嗎?活塞壓力計的不確定度為讀數的0.02 %是從哪里獲得的?精密壓力表的檢定/校準,需要做修正測量嗎? C3.2例溯源證書給出的不確定度在哪里? C3.3例說“砝碼質量的擴展不確定度U為標準砝碼允差的1/3”這是溯源證書給出的不確定度嗎?哪有溯源證書用這種方式給出“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的? D3.5例與上例一樣,根本就不知道溯源證書給出的不確定度,就是用最大允差套算。 E3.2例與C3.2例一樣,哪里給出了溯源證書提供的不確定度信息? 是我視而不見,還是您臆測他們是棄而不用呢?這些用MPEV套算的案例,假設他要做修正測量,儀器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怎么評(溯源證書給出的不確定度信息在哪里)? 什么叫修正值b與不確定度U分別列出?那分明是y+b±U好不好,y+b就是修正的測量結果好不好 您是真沒看明白,還是裝糊涂?該條款說的就是不修正的測量結果。您只看到分析后的結論表述,您沒有看見前面的表述嗎:
a.png (353.81 KB, 下載次數: 525)
下載附件
2023-1-2 19:56 上傳
對同一個量的測量,有100個人去測量,就可能會有100個不同的不確定度 您說得不錯,100個人,當然會有100個不同的不確定度。因為這是100個不同的測量過程。而不像用MPEV去套算一樣,100個機構去測量,儀器的不確定度都是一樣的(只要儀器定性合格,與實際的檢定/校準數據,沒有任何的關聯綁定關系)。但同一個人的同一個測量過程,就不可能得出兩個不同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事實上,也沒有哪份溯源證書給出了“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僅限于修正使用”的限制性說明。 多次說明是標稱MPEV 1%的電壓表,您還能說出這樣的話?這只是一次校準結果好不好 我知道這只是一次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向不同的校準機構溯源,自然會得到不同的校準結果,這就叫“測量結果的計量溯源性”。定量表征的,就是通過溯源到具體的人、機、法、環所獲得的,該被校儀器(料)的實際示值誤差,和實際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不管您是第幾次校準,都改變不了該儀器的實際示值誤差(偏移量)大,實際不確定度(離散量)小這一事實。 另外,您還是沒有告訴我,第2種情況和第4種情況的不確定度是怎么評出來的。 標稱MPEV 1%的電壓表 實際 -0.3%的測量誤差已經很小很小了,驗證不通過惟一的原因就不確定度給錯了 就是:不修正絕對不能用修正值不確定度為儀器不確定度分量 儀器的實際不確定度分量(U=0.2 %)僅僅是本級“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的貢獻分量之一。您已經假設了不考慮其他分量的影響。那么可以認為它就是“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的主要貢獻分量。理論上說,“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應不小于CMC。但如果被測對象的性能優于評定CMC時所選擇的“最佳儀器”(注:不包括高一等級的計量標準),那么評出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完全有可能小于CMC(即:“最佳儀器”被現有被測對象所取代),與這組“測得值”的實際誤差大小沒有任何的關系。對這組測得值的每一個測量結果進行修正,僅僅是改變了每一個測量結果的準確程度,對整組測量結果的離散區間寬度,不會有絲毫的改變或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