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21-7-8 07:39 編輯
-
測量儀器誤差的共同規律
——偏倚正態分布
-
史錦順
-
1 晶振頻率分布圖——偏倚正態分布
筆者在上世紀的后三十年,一邊研制銫原子頻標、石英晶體頻標(晶振),一邊大量測量晶振的性能指標,其中包括日常之頻率計的計量檢定(主要是機內晶振的性能)、高穩晶振的產品出所檢驗。還利用三屆全國晶振比對會的大好時機,處理過各類高穩晶振(百余臺次)的全部數據。
數千臺次的測量與數據處理,得出一個結論:晶振輸出頻率的分布都是偏倚正態分布。
以下所談到的“分布”,前提都是“時域統計”。就是重復測量的情況。(這是對晶振頻率的統計測量,此時的測量誤差可略。)
如國家計量院崔偉群先生指出的:測量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用一臺儀器重復測量同一被測量;第二種情況是用多臺(例如20臺)儀器同時測量同一被測量。實際測量計量工作都是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是不確定度體系的根基,但一般不可能。研制中偶爾這樣做,統計一下合格率。實際測量計量工作沒人這樣干。
“統計方式”是重要的前提條件,我再結合測量計量工作的實際,細說一下。
計量中是用被檢儀器“測量”已知準確度的計量標準(誤差范圍可略,可視為“實際值”)。在重復測量中,計量標準的值是常量。
測量N次,得N個測量值。由于測量誤差可略,每個值都是實際值。晶振的測量,標準是原子頻標(以及頻率合成器、比對器),測量的系統誤差小于晶振系統偏差范圍的1/20,測量的系統誤差可略;短穩(隨機變化)用特選的國際上高穩晶振,隨機誤差小于被測晶振隨機變化的1/5,測量的隨機誤差可略。(以上比例是研究中的實際情況。不是計量工作的一般要求。)
-
以下的圖,不是嚴格根據實測數據畫的。是一種基本符合實際情況的概括(示意圖)。每組測量都是100個測量值。(計算計數器自動操作。)
【符號意義】
f——晶振頻率輸出實際值
f平——晶振頻率輸出實際值的平均值(N=100)
fn——晶振頻率標稱值(頻率量的定義值)
β ——晶振頻率的系統偏差
σ——晶振頻率的隨機標準偏差
晶振頻率分布總圖1.jpg (127.8 KB, 下載次數: 461)
下載附件
2021-7-6 09:40 上傳
晶振頻率分布總圖2.jpg (127.45 KB, 下載次數: 387)
下載附件
2021-7-6 09:42 上傳
圖1 晶振頻率分布圖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