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901.jpeg (67.83 KB, 下載次數: 266)
下載附件
2021-1-29 20:49 上傳
圖說:中國氣象局上海物資管理處建造的首個國家級能見度計量檢測實驗室 采訪對象供圖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加大,霧和霾備受關注,環境氣象監測預報業務,尤其是對大氣能見度的監測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用來觀測能見度的儀器是否精準、正確,直接關系到監測結果是否真實、可靠。近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上海物資管理處了解到,該單位建設首個國家級能見度計量檢測實驗室(以下簡稱“能見度實驗室”)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cnas認可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CMA認定。這標志著實驗室具備了按相應認可準則面向社會開展能見度儀檢測和校準服務的技術能力和資質,讓能見度儀更“能見”。 坐落在中國氣象局上海物資管理處氣象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實驗室模擬艙,長20米、寬3.5米、高3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能見度模擬艙,也是國內首家能見度檢測與標校業務實驗室。物管處副處長胡平說,以前,能見度儀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不同設備的觀測數據存在不小的誤差,實驗室曾收到過兩臺不同型號的能見度儀,標校測量的結果居然差了1倍。“國內外的能見度儀器檢測大多放在戶外,能見度500米以下的天氣更是可遇不可求。受刮風、下雨、灰塵等諸多不可控因素影響,檢驗的效率也會變低。但如今,能見度實驗室的實驗艙通過超聲波造霧,人工模擬穩定的云霧環境,10分鐘內就能人工模擬出10米以下的能見度環境,30分鐘內能見度又能迅速上升到10公里以上,為能見度儀校準提供高標準的測試環境。” 如今,艙內一次能同時檢測8到10臺儀器,從檢測到報告出爐,大約只需花上2天時間。在檢測精度方面,實驗室對1.5公里以下的能見度校準相對誤差控制在10%以內,1.5公里到10公里的能見度校準相對誤差為20%以內。如果送檢的設備先進,相對誤差可以縮小到5%以內。 據介紹,能見度實驗室隸屬于由物管處建設的氣象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檢驗中心”),該檢驗中心還包含國家級氣象計量分站、氣象探空儀檢測實驗室、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儀檢測實驗室、鹽霧腐蝕實驗室等,具備對氣象溫度、氣象濕度、大氣壓力、太陽和地球輻射、土壤水分、能見度等氣象觀測設備及傳感器的檢測能力,以及可開展高低溫、濕熱交變、低氣壓等環境適應性試驗。未來,上海氣象部門還將持續推進檢驗中心軟硬件建設,加快構建智慧精準的氣象裝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新發展格局。(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