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20-12-18 10:28 編輯
例3 游標卡尺測量長度
【游標卡尺設置】
1)分辨力0.05mm
副尺的刻度是將主尺的19mm,刻為20。副尺長刻度值20,代表1mm。則副尺每個刻度值代表0.05mm.
2)分辨力0.02mm
副尺的刻度是將主尺的49mm,刻為50。副尺長刻度值50,代表1mm。則副尺每個刻度值代表0.02mm.
3)分辨力0.1mm
副尺的刻度是將主尺的9mm,刻為10。副尺長刻度值10,代表1mm。則副尺每個刻度值代表0.1mm.
【游標卡尺讀數方法】
以最常用的分辨力0.05mm的卡尺為例。
根據副尺零線以左的主尺上的最近刻度讀出整毫米數;2)根據副尺零線以右與主尺上的刻度對準的副尺刻線數乘上0.05mm,讀出小數;3)將上面整數和小數兩部分加起來,即為長度測量值。
【道理理解】
以分辨力0.05mm的游標卡尺為例。歸零時,主尺0刻度對準副尺0刻度。主尺19mm對準副尺刻度20。這是整數對齊。副尺除0與20外,各刻線都不與主尺刻線對齊。副尺的刻度i與其右側的主刻線的距離是0.05imm。被測量的物長,使副尺右移。右移0.05mm,則副尺刻度1與主尺刻線對齊;右移0.05imm后,則副尺刻度i與主尺刻度線對齊。因此,副尺的第i刻線與本在其右的主尺刻線對齊,說明物長使副尺向右移動0.05imm,這個值就是物長的值。
同理,物長的整數點可作為副尺的起算點。副尺0刻度對準主尺整刻度DO,副尺刻度20對準主尺刻度DO+19mm。這是整數對齊。副尺除0與20外,各刻線都不與主尺刻線對齊。副尺的刻度i與其右側的主刻線的距離是0.05imm。被測量的物長從整數Do增加,使副尺右移。右移0.05mm,則副尺刻度1與主尺刻線對齊;右移0.05imm后,則副尺刻度i與主尺刻度線對齊。因此,實測中出現的副尺的第i刻線與本在其右的主尺刻線對齊,說明物長使副尺從Do點向右移動0.05imm。示值Do+0.05imm就是物長的測得值。
(一)《史法測量計量學》的分析
設游標卡尺的主尺實際長度是D,標稱長度(刻度值)是Dn;副尺的刻度是dn。被測物的實際長度是L, L是被測量的實際值,測得值是L測。
物理公式
L = D + (0.05mm i)實長 (1)
計值公式
L測 = Dn + (0.05mmi)標稱 (2)
誤差元函數
r = L測-L
= Dn-D +(0.05mm i)標稱-(0.05mm i)實長 (3)
(二)經典誤差理論結果
卡尺誤差,取決于主尺刻度誤差與副尺的刻度誤差。卡尺國家標準(GB/T21389-2008)給出的卡尺誤差范圍(本例如圖中紅線)如表1
表 1
卡尺誤差范圍.jpg (133.8 KB, 下載次數: 278)
下載附件
2020-12-18 09:57 上傳
量程150mm、分辨力0.05mm的游標卡尺的誤差范圍(最大允許誤差)的計算公式為
R = 40μm+0.06Lμm (4)
其中L是量程分段的上限值。本例卡尺,L為150,代入公式計算為49μm,這是量程內誤差的最大點。放大規整,取為0.05mm,適用于量程各點。
公式(4)的值,是加工時的刻度準確度決定的。第一項表明分辨力誤差,第二項是系統線性偏移,與被測量長度成正比。
(三)不確定度體系對卡尺性能的評定
中國合格性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 編譯《校準領域測量不確定度評估指南》(CNAS-GL09:2008)p42;倪育才:《實用不確定度評定》p150)實例 游標卡尺的校準(根據歐洲認可合作組織提供的實例改寫)
CNAS-GL09:2008)p42(倪書《實用不確定度評定》p150)摘抄
一、測量原理
用一級鋼量塊作為工作標準校準游標卡尺。主尺的測量范圍為150mm,主尺的分度間隔為1mm,游標的分度間隔為1/20mm,故讀數分辨力是0.05mm.
用標稱長度在(0.5--150)內不同長度的量塊作為參考標準來校準卡尺的不同測量點,例如0mm,50mm,和150mm.但所選量塊長度應使它們分別對應于不同的游標刻度,例如0.0mm,0.3mm,0.6mm和0.9mm。
本實例對用于外徑測量的游標卡尺校準進行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校準點位150mm。-
二、數學模型
卡尺的示值誤差Ex可表示為:
Ex=Lix-Ls+δLix+δLM+溫度項
式中:
Lix——卡尺的示值
Ls——量塊的長度
δLis——卡尺有限分辨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δLM——機械效應,如測量力、阿貝誤差、量爪測量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誤差等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
三、輸入量標準不確定度的評定和不確定度分量
(1)測量Lix
進行了若干次重復測量,未發現測量結果有任何發散,故讀數并不引入任何有意義的不確定度分量。對于150mm量塊的測量結果為150.10mm.于是其示值誤差Ex以及讀數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為
Ex=150.10mm-150mm=0.10mm
u(Lix)=0
對應的不確定度分量-
u1(Ex)=0
(2)工作標準Ls
作為工作的量塊長度及其擴展不確定度由校準證書給出。由于在計算中使用量塊的標稱長度而不是實際長度,并且量塊的校準證書符合一級量塊的要求,故其中心長度的偏差應在±0.8μm范圍內,并假定其滿足矩形分布。于是其標準不確定度為:
u(Ls)=0.8μm / (√3)=0.462μm
靈敏度系數為1,故對應的不確定度分量為
u2(Ex)=0.642μm
(3)溫度差(分析略)
u3(Ex)=1.99μm
(4)卡尺分辨力δLix
卡尺刻度間隔為50μm,故可以假設分辨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應滿足誤差限為±25μm的矩形分布,靈敏度系數為1,于是對應的不確定度分量為
u4(Ex)=25μm / (√3) = 14.4μm
(5)機械效應δLM
機械效應包括:測力的影響、阿貝誤差 以及動尺與尺身的相互作用等,此外還有量爪測量面的平面度、平行度以及測量面相對于尺身的垂直度等。估計這些影響合計最大為±50μm并假定滿足矩形分布。由于靈敏系數為1,于是對應的不確定度分量為
u5(Ex)=50μm / (√3) = 28.9μm
-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uc(Ex)=√(0.4622+1.992+14.42+28.92)=32.4μm
-
擴展不確定度
由于最后的合成分布不是正態分布,而是上、下底之比為β=0.33的梯形分布,而梯形分布的包含因子k95=1.83,于是
U95(Ex)=1.83 × 32.4μm = 0.06mm
-
CNAS(原文):結果報告
在150mm測量點,卡尺的示值誤差是 Ex=(0.10±0.06)mm
【史錦順對此評定的評論】
這個評定樣板,是歐洲合格性合作組織給出的,又經中國國家合格性認可委員會的推薦為“指南”,因此,權威性很高。倪育才的書也全文引用。吹得很高,實際是個全盤錯誤、根本錯誤。方法本身就不對;實際的評定更錯。
1 胡亂估計
測量、計量是實驗技術。測量靠儀器,計量靠標準。一切憑實測數據說話。計量是保證測量準確的社會行為,計量權威的基礎,是實驗事實、是測量結果。計量是社會公證:第一符合實際,第二符合法律,第三對用戶負責,不把不合格的儀器誤判成合格,第四對生產廠家負責,不把合格儀器誤判為不合格。
中國合格性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所引用的歐洲合格性合作組織的樣板評定,即倪書所引的不確定度評定的上述過程,主要部分δLM,純屬胡亂估計,是瞎編。
2 離奇的結果
本評定的最后結果是被檢游標卡尺的示值誤差為(0.10±0.06)mm,就是說,此游標卡尺的示值誤差的可能值是0.04mm到0.16mm。也就是說,此卡尺示值誤差的最大可能值為0.16mm。而我國的國家標準規定,此類卡尺的允許誤差是±0.05mm。
卡尺國標與卡尺檢定規程,都規定量程150毫米、分辨力0.05毫米的卡尺,最大允許誤差是0.05毫米。而此例的評定結果卻是示值誤差最大可能為0.16毫米。竟相差3倍多。是產品真的不好,還是評定方法不對?我看是:1 瞎編數據;2 不確定度評定方法錯誤。根本就不能進行此種評定;照此評定法,就不會有任何一把卡尺合格。計量本身的不確定度已是0.06mm,而其誤差最大允許值是0.05,二者之差已是負值,已沒有合格的通道。
3 要害問題是拋開實測
此不確定度評定中,影響最大的項是第5項即機械效應項。
為什么估計量是±50μm?為什么不估計為10μm?又為什么不估計為100μm?大了小了,都是沒有根據的廢話。計量工作,居然編造數據,不僅無理,而且荒唐。如此荒唐的編造,竟成為中國國家合格性認可委員會的標準文件的樣板,真讓人沒法說話……。
沒有基于物理公式的計算,拋開實測而搞評估,是不確定度評定弊病的根源,是根本性的錯誤。不確定度評定是評估,是脫離實際、否定個性的作法。既不能根據物理公式進行計算,又不實際測量,卻憑空搞估計,是思想路線的錯誤,是計量歷史的一次大倒退。
這個評定錯誤不是中國人的錯,評定是歐洲人做的,查不到作者。這是不確定度論本身的錯。國家合格性認可委員會不該把它當成好東西向讀者推薦,更不該當做“指南”。
“游標卡尺的不確定度評定”這個例子說明:不確定度體系是偽科學,必須廢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