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單次測量結果沒有(測量)不確定度嗎?

[復制鏈接]
51#
285166790 發(fā)表于 2018-7-18 11:14:48 | 只看該作者
單次測量結果是否有不確定度要看怎么理解,如果是一個正常按周期檢定的計量儀器,它的重復性在周期檢定結果中是已知的,所以可以估計出單次測量的不確定度。如果是一個全新的未檢定或校準過的儀器,沒有任何歷史數(shù)據(jù)的參考,單次測量就無法得知不確定了。
52#
 樓主|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18 12:03:3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285166790 發(fā)表于 2018-7-18 11:14
單次測量結果是否有不確定度要看怎么理解,如果是一個正常按周期檢定的計量儀器,它的重復性在周期檢定結果 ...

"測量"能獲得有用"結果"的基本前提是: 所用"測量儀器(系統(tǒng))"的"計量性能"穩(wěn)定(---統(tǒng)計平穩(wěn)),并且,測量者掌握所用"測量儀器(系統(tǒng))"的"計量性能"---知悉相關"測量誤差"的(統(tǒng)計)規(guī)律。

【 測量者掌握所用"測量儀器(系統(tǒng))"的"計量性能"---知悉相關"測量誤差"的(統(tǒng)計)規(guī)律。】的"工作"("檢定"、"校準"、分析、試驗、評估、………)通常應該在實施"測量"之前完成(特殊情況時也可能"事后"補救)。

將對未知"被測量"實施"測量"的"工作"與【掌握所用"測量儀器(系統(tǒng))"的"計量性能"---知悉相關"測量誤差"的(統(tǒng)計)規(guī)律。】的"工作"攪合在一起可能不是恰當?shù)?quot;方法"。
53#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8-7-18 14:47:21 | 只看該作者
  將“測量不確定度”視為“測量精密度”的表達形式之一,不可以嗎?
  我的回答是,將“測量不確定度”視為“測量精密度”的表達形式之一,還真的不可以。
  JJF1001-2011的5.10和5.18分別給出了“測量不確定度”和“測量精密度”的定義(請見18樓復制粘貼的國家規(guī)范內(nèi)容),反向推理,如果可以將“測量不確定度”視為“測量精密度”的表達形式之一,國家規(guī)范也就沒必要給出兩個完全不同的定義了。5.10測量精密度定義的組3告訴了我們它的用途是“用于定義測量重復性、期間測量精密度或測量復現(xiàn)性”,連用于定義測量不確定度都不提,更何況“視為”測量精密度?5.18的注2對不確定度做了解釋,不確定度是某個區(qū)間的半寬度或稱為……的標準偏差。半寬度和標準偏差可以用來定義不同的名詞術語,但不能因為不同的名詞術語使用了半寬度或標準偏差定義就可以說這些名詞術語就可以劃等號了。
  例如一條馬路的寬度和一個湖泊的寬度都使用了寬度定義,我們不能說這條馬路可以視為那個湖泊。同樣,隨機誤差、重復性、復現(xiàn)性、不確定度等都可以用標準偏差定義,但我們不能說隨機誤差、重復性、復現(xiàn)性、不確定度視為同一個東西,我們應該正確理解誤差和不確定度的定義,不能將它們攪成一鍋粥再畫個等號。
54#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8-7-18 17:06:24 | 只看該作者
  賣給別人100g黃金,稱量得100.003g,而且說了,不確定度是0.001g,人家說沒看清,要求再稱一下,商家答復人家,不知道會是什么結果,不保證還是這個質(zhì)量,因為是兩個不同的測量。這個回答是不妥的。
  稱量100g的物質(zhì),(擴展)不確定度是0.001g,根據(jù)三分之一原則,意味著稱量結果可信性可以滿足被稱量物質(zhì)的允許誤差為不大于0.003g的要求。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商家應該同意顧客“再稱一下”的要求。只要不確定的評定沒有問題,商家要有充分的自信心,雖然稱量誤差肯定存在,但稱量結果的最大誤差絕不會超過十萬分之三(0.003g),買賣價值十萬元的物品,因稱量誤差多收或少收三元錢,不違反公平交易的原則,無論顧客或商家都不會在意。
55#
yeses 發(fā)表于 2018-7-18 17:36:22 | 只看該作者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18 10:25
不大了解"測繪"界的情況。

不過,對于某些專業(yè)測量儀器,【不將一些所謂"系統(tǒng)測量誤差(譬如校準它所用標 ...

是有這方面的情況,采用某些特有的測量方法可以使得測得值的不確定度(他們叫精度)比儀器的MPE更小,但這不是測繪行業(yè)獨有的,儀器制造領域這種情況也很多。

關鍵問題是,這里所說的儀器誤差實際是溫度的函數(shù),測繪行業(yè)卻認為它是個固定的常數(shù)(因為計量檢測值在一個特定的溫度環(huán)境下只有一個誤差監(jiān)測值),于是認為系統(tǒng)誤差修正就完事了,大小無所謂,不限差。---誤差類別的僵化思維。
56#
 樓主|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18 18:10:49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yeses 發(fā)表于 2018-7-18 17:36
是有這方面的情況,采用某些特有的測量方法可以使得測得值的不確定度(他們叫精度)比儀器的MPE更小,但 ...

這事只能你們專業(yè)探討了,隔行如隔山,…
57#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18 21:13:10 | 只看該作者
yeses 發(fā)表于 2018-7-17 03:37
“均值”是有限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期望”是無限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前者是后者的“估計值”,后者是 ...

您這個說法是對的。我說的所有可能取值的均值實際比您的無窮均值更嚴謹,試想一下,如果某個誤差沒有無限個可能取值怎么辦呢?

那你就舉例說清楚,哪種誤差是沒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哪種誤差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沒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誤差怎么評不確定度,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誤差又如何評不確定度。

您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一個唯一的測得值給定以后,測得值與數(shù)學期望之差(所謂隨機誤差)就固定了,就無法隨機變化了,就和數(shù)學期望與真值之差(所謂系統(tǒng)誤差)一樣了,也是固定的未知的偏差。性質(zhì)一模一樣的二個偏差。

數(shù)學期望與真值并不會因你的測得值給定或不給定而隨機變化,當你的重復性測試條件確定后,兩者本身就是固定的,只不過兩者都無法獲得,故稱其為“固定的未知量”。

我是站在測量未實施的角度說“每一次測量結果的隨機誤差都是不確定的”,而你是站在測量已實施完畢的角度說“每一次測量結果的隨機誤差都是確定的”。既然你這也是確定的,那也是確定的,那還要去研究不確定干什么?

58#
yeses 發(fā)表于 2018-7-18 23:54:55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18 21:13
您這個說法是對的。我說的所有可能取值的均值實際比您的無窮均值更嚴謹,試想一下,如果某個誤差沒有無限 ...

那你就舉例說清楚,哪種誤差是沒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哪種誤差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沒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誤差怎么評不確定度,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誤差又如何評不確定度。

舉例:一個有限體積的容器內(nèi)放滿了鋼珠,某人通過體積推算得出鋼珠的個數(shù)大約為1000個,請問,就鋼珠個數(shù)的誤差而言,其所有可能值能有無窮多個嗎?

我是站在測量未實施的角度說“每一次測量結果的隨機誤差都是不確定的”,而你是站在測量已實施完畢的角度說“每一次測量結果的隨機誤差都是確定的”。既然你這也是確定的,那也是確定的,那還要去研究不確定干什么?

你已經(jīng)提交了測得值卻要站在測量未實施的角度說,你覺得有邏輯性嗎?你要達到什么目的呢?

此外,你得先把“確定”和“固定”的意思區(qū)別清楚再說話。誤差值客觀上是固定的,但數(shù)值是人的主觀不能確定的。我站在測量實施完畢的角度說:二個固定的誤差值都是人的主觀所不能確定的。----就這意思。
59#
285166790 發(fā)表于 2018-7-19 11:08: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285166790 于 2018-7-19 11:11 編輯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18 12:03
"測量"能獲得有用"結果"的基本前提是: 所用"測量儀器(系統(tǒng))"的"計量性能"穩(wěn)定(---統(tǒng)計平穩(wěn)),并且,測量 ...


我想我表達的意思跟你的前半段類似。
60#
 樓主|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19 11:45:13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285166790 發(fā)表于 2018-7-19 11:08
我想我表達的意思跟你的前半段類似。

明白了。

我那第三段文字應只對不具體做"測量"工作,而研究"測量不確定度"的人表達。
61#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19 12:57:20 | 只看該作者
yeses 發(fā)表于 2018-7-18 03:54
那你就舉例說清楚,哪種誤差是沒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哪種誤差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沒有無限個可能取值的 ...

舉例:一個有限體積的容器內(nèi)放滿了鋼珠,某人通過體積推算得出鋼珠的個數(shù)大約為1000個,請問,就鋼珠個數(shù)的誤差而言,其所有可能值能有無窮多個嗎?

1、“推算出”并不是“測量出”,純粹就是一理論值,而且是離散量的理論值,這與推算一個鞋盒內(nèi)能擺下幾只鞋沒什么兩樣。

2、還是沒說清楚,這個不確定度怎么去評估。

你已經(jīng)提交了測得值卻要站在測量未實施的角度說,你覺得有邏輯性嗎?你要達到什么目的呢?

不確定度本身就有兩層意思,一是定量表征本次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二是定量表征給下一級單次測量結果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如:對某計量器具“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也代表用該計量器具進行下一級單次測量的“測量結果”中由該計量器具引入得到不確定度分量),為下一級的未實施的測量提供“計量確認”的依據(jù),這就是我要達到的目的。

此外,你得先把“確定”和“固定”的意思區(qū)別清楚再說話。誤差值客觀上是固定的,但數(shù)值是人的主觀不能確定的。我站在測量實施完畢的角度說:二個固定的誤差值都是人的主觀所不能確定的。

“固定”即為“存在”,但“存在”未必“固定”。系統(tǒng)誤差既“固定”也“存在”,隨機誤差“存在”但不“固定”。“固定”的東西與測量過程是否實施無關。對于未實施的測量過程和“測量結果”來說,你是不關心的。但也只有未獲得的測量結果,才存在著主觀不能確定。你所研究的對象,都是已獲得的測量結果,并且是當前測量過程所獲得的測量結果,就不要談什么“主觀不能確定”了。

62#
yeses 發(fā)表于 2018-7-19 13:25: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yeses 于 2018-7-19 13:36 編輯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19 12:57
舉例:一個有限體積的容器內(nèi)放滿了鋼珠,某人通過體積推算得出鋼珠的個數(shù)大約為1000個,請問,就鋼珠個數(shù) ...


測量本來就是以一定的基準按照一定的數(shù)學規(guī)律來推算結果,哪臺儀器都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不確定度評定無非就是依賴試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來實現(xiàn)。

我說的是誤差值的不確定(固定與不固定的誤差的誤差值都是我們主觀不能確定的),你怎么又繞到測得值上去了呢?當前測得值是個確定量,不存在什么不確定的問題。未來的測得值的不確定跟當前確定的測得值不是同一個事情,未來的測得值也會有它自己的不確定度的,不需要當前操心。散啦,各自保留觀點吧。
63#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19 14:38:59 | 只看該作者
yeses 發(fā)表于 2018-7-18 17:25
測量本來就是以一定的基準按照一定的數(shù)學規(guī)律來推算結果,哪臺儀器都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不確定度評定無非就是 ...

“測得值”本就是一廣義的概念,即可以代表“被測量值的估計值”,也可以代表“被測量值誤差的估計值”。從46樓的截圖看,“測得值的均值(測得的量值)”的不確定度與“系統(tǒng)誤差測得值(測得量值的誤差估計值)”的不確定度,實際上就是同一個量。

當前測得值是個確定量,不存在什么不確定的問題

按照你的這個理論,當前測得值是個確定量,那么它的誤差也就相應成了確定量,同樣不存在什么不確定的問題。就此打住,各執(zhí)己見吧。

64#
 樓主|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19 15:30:59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19 14:38
“測得值”本就是一廣義的概念,即可以代表“被測量值的估計值”,也可以代表“被測量值誤差的估計值”。 ...

【  當前測得值是個確定量,不存在什么不確定的問題。】<<< 葉老師
【  按照你的這個理論,當前測得值是個確定量,那么它的誤差也就相應成了確定量,同樣不存在什么不確定的問題。】<<< 您

您這個"推論"可能只有基于您的"認識"才成立。

葉老師的"觀點"(本人贊同)是:  當前"測得值"是個確定量,當前"測得值"中包含的"測量誤差"是個"不確定量",與此對應,當前的"被測量(真)值"也是個"不確定量"。…… 用數(shù)顯臺秤稱量一包白糖的"質(zhì)量",顯示455g,這個455g的"測得值"是個"確定量"---只要認識數(shù)字的人都不會說這個"測得值"可能不是455g!  在稱出455g這個"測得值"的時、空點,這包白糖的"質(zhì)量"(真)值會"定格"在某個值Dz,與之相應的,455g這個"測得值"中包含的"測量誤差值"也會"定格"在某個值De。……無論是De,還是Dz,只知道它們都"定格"了,不會再"變來變?nèi)?quot;了,但不知道其"定格"的值究竟是多少?--- 它們都是"不確定量"。
65#
yeses 發(fā)表于 2018-7-19 17:23: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yeses 于 2018-7-19 17:46 編輯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19 15:30
【  當前測得值是個確定量,不存在什么不確定的問題。】

現(xiàn)在很多人讀了不確定度的概念定義就把不確定度解釋成未來重復測量時的測得值的發(fā)散性。實際上只要看一下各自計量規(guī)范、教科書中的數(shù)學表達方式,就能發(fā)現(xiàn)這種解釋純粹是一廂情愿、自以為是。

譬如說,一包白糖質(zhì)量455g,不確定度10g。其數(shù)學表達式的形式幾乎都是:測得值x=455g,不確定度u(x)=10g。顯然,這里的二個x就是同一個數(shù)學概念,就是說,不確定度概念定義中的測得值就是指當前測得值,根本不是未來測得值!如果像某些人自以為是的那樣理解:前邊的x是當前測得值455g,而后面的x代表未來的未知的測得值,那干嗎非要使用同一個x來表述?難道字母不夠用了嗎?

但是,問題來了:當前測得值x=455g,455g自己跟自己怎么發(fā)散?

概率論早就告訴我們一個確定常數(shù)的發(fā)散性是0,所以,目前的不確定度的概念定義實際存在嚴重邏輯毛病!


我實在無語,我用那么多證據(jù)證明目前的不確定度的概念定義有毛病,卻總有那么多人直接以目前的不確定度概念定義加上自以為是的理解為根據(jù)來反對我的論點而不關心我提出的論據(jù)。討論科學理論問題最起碼該有點邏輯能力吧。
66#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19 18:44: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7-18 23:04 編輯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18 19:30
【  當前測得值是個確定量,不存在什么不確定的問題。】

您的意思我也基本上看明白了。我之所以一再強調(diào)表述要嚴謹、要規(guī)范,意即便于大家理解。“均值”是“均值”,“期望”是“期望”,“誤差”是“誤差”,“隨機誤差”是“隨機誤差”,我不贊成將這些概念不加區(qū)分的攪在一起來討論。例如:“誤差”是“系統(tǒng)誤差”與“隨機誤差”的代數(shù)和,“期望”值為0的誤差那就是“隨機誤差”(當然也包括“系統(tǒng)誤差(真值)”部分為0的“誤差”),而“誤差”的期望值則是“系統(tǒng)誤差(真值)”。為方便對比查看,特將46樓截圖復制粘貼過來。

在稱出455g這個“測得值”的時、空點,這包白糖的“質(zhì)量”(真)值會“定格”在某個值Dz,與之相應的,455g這個“測得值”中包含的“測量誤差值”也會“定格”在某個值De。……無論是De,還是Dz,只知道它們都“定格”了,不會再“變來變?nèi)ァ绷耍恢榔洹岸ǜ瘛钡闹稻烤故嵌嗌伲?-- 它們都是“不確定量”。

1、在我的理解里,白糖的“質(zhì)量(真值)”你稱與不稱,它都是“定格”在Dz,并不會因為你稱它就“定格”,不稱它就不“定格”。這個值就是圖中的“被測量(真值)X”。

2、根據(jù)您的表述,您所說的這個“測量誤差值De”,應該是指圖中的“系統(tǒng)誤差(真值)”,而我在63樓回葉老師帖中最后一句所說的“誤差”,是指圖中的“系統(tǒng)誤差的測得值(或估計值)”。這兩個“誤差”都是在“測得值”的時、空點“定格”的、不會“變來變?nèi)ァ钡摹5罢卟淮_定(不可獲得),后者確定(可獲得)。

綜上所述,圖中的系統(tǒng)誤差(真值)”、“被測量(真值)X”、和“測得值的期望”這三個量是早已“定格”了的,與是否實施測量過程無關,但其值不確定(即不可獲得),屬于“不確定量”。“隨機誤差”則是隨著測量過程的實施而“定格”,其值同樣因為“系統(tǒng)誤差(真值)”的不確定而不確定(不可獲得),所以也是“不確定量”。其它五個量(黑色字與藍色字)都是隨著測量過程的實施而“定格”,且確定(即可獲得),所以它們是“確定量”。

67#
 樓主|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19 22:24:29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19 18:44
您的意思我也基本上看明白了。我之所以一再強調(diào)表述要嚴謹、要規(guī)范,意即便于大家理解。“均值”是“均值 ...

      如果實用近似、忽略可能的"細微"變化,那么,【白糖的“質(zhì)量(真值)”你稱與不稱,它都是“定格”在Dz,并不會因為你稱它就“定格”,不稱它就不“定格”。】
      原文之所以表述"定格",是顧忌有人會"較真"萬物之量值總可能隨時、空變化,不存在絕對的"常量",因而"表明"Dz是獲得455g"測得值"的那個時、空點的"質(zhì)量(真)值"。

     我以為:    De=455 - Dz,是整個"測量誤差"值,可能有所謂“系統(tǒng)誤差”成分,也可能有所謂"隨機誤差"成分。
68#
 樓主|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20 08:35:34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19 18:44
您的意思我也基本上看明白了。我之所以一再強調(diào)表述要嚴謹、要規(guī)范,意即便于大家理解。“均值”是“均值 ...

你我所論的東西可能還是整岔了----

      我說的是那單次測量的"測得值"、"測量誤差"及"被測量(真)值",譬如稱量一次糖包,對應一個具體的時、空點。

      您說的似乎是多次(重復)測量所得"測量結果"中的那個"測得值"---它對應的若干(可能無窮多)時、空點的某個時、空范圍,如此,才有"數(shù)學期望"之類的東西?

      
69#
何必 發(fā)表于 2018-7-20 09:43: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 于 2018-7-20 09:46 編輯
yeses 發(fā)表于 2018-7-19 17:23
現(xiàn)在很多人讀了不確定度的概念定義就把不確定度解釋成未來重復測量時的測得值的發(fā)散性。實際上只要看一下 ...


建議葉老師有空的時候可以參閱   錢鐘泰等老前輩的-《測量準確度評估講座》系列,我發(fā)現(xiàn)您現(xiàn)在提出的很多問題,好像早在二十年前錢鐘泰等老前輩就有類似的表述了!如必須把測量誤差看作隨機變量,如測量不確定度應理解成是測量誤差的不確定度等等!
70#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8-7-20 13:55:48 | 只看該作者
  我非常贊成葉老師所說的,把不確定度解釋成未來重復測量時的測得值的發(fā)散性,“這種解釋純粹是一廂情愿、自以為是”的觀點。但不贊成“目前的不確定度的概念定義實際存在嚴重邏輯毛病”的觀點。我認為,我們之所以感覺到目前的不確定度的概念定義似乎存在邏輯毛病,是因為長期接受誤差理論的熏陶,擺脫不了用誤差理論解讀不確定度理論的思維慣性,總是拿傳統(tǒng)的誤差概念去解讀測量不確定度的概念。
  一包白糖質(zhì)量455g,不確定度10g。表達的意思是使用稱量一包白糖的某特定測量方法,稱得白糖質(zhì)量455g,這個測量方法的測量不確定度是10g,即稱量方法或測量得到的質(zhì)量值的可信性是10g。如果用誤差表示,需要使用三分之一原則,表示稱量方法的最大誤差不會超過不確定度的3倍,即最大誤差不會超過30g。的確,“測得值x=455g,不確定度u(x)=10g。顯然,這里的二個x就是同一個數(shù)學概念”,的確,“問題來了:當前測得值x=455g,455g自己跟自己怎么發(fā)散?”455g自己跟自己無法發(fā)散。
  但這個不確定度10g正確的和更重要的含義,并非表征測得值455g的分散性,455g是確定的測得值,沒有發(fā)散性,而是表征出具455g這個測量結果的測量方法的可信性,是這包白糖質(zhì)量的真值存在區(qū)間的半寬度。用同一個測量方法測量同一個被測量,根據(jù)誤差普遍存在的理論,每次測量的結果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人們用455g這個稱量結果代表這包白糖的質(zhì)量“真值”,不一定完全可信。U=10g就是用這個稱量方法稱得的,這包白糖質(zhì)量真值可能存在的區(qū)間的半寬。這個半寬U=10g就被用來“與測量結果相聯(lián)系”,即人為地與測得值455g相聯(lián)系,定量評判這個稱量方法的可信性,也就定量評判了測量結果455g的可信性。
71#
 樓主|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20 14:42:03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8-7-20 13:55
  我非常贊成葉老師所說的,把不確定度解釋成未來重復測量時的測得值的發(fā)散性,“這種解釋純粹是一廂情愿 ...

別人發(fā)表意見,無論是否偏頗,總還是在想法找依據(jù)、順邏輯,最不濟還聲明一下"只是本人觀點"。

唯你,分明是信口開河,卻一副"真理在此"的架勢!

【  一包白糖質(zhì)量455g,不確定度10g。表達的意思是使用稱量一包白糖的某特定測量方法,稱得白糖質(zhì)量455g,這個測量方法的測量不確定度是10g,即稱量方法或測量得到的質(zhì)量值的可信性是10g。如果用誤差表示,需要使用三分之一原則,表示稱量方法的最大誤差不會超過不確定度的3倍,即最大誤差不會超過30g。】????……… 這是哪個"規(guī)范"的教導?還是在有哪個正式出版物的類似范例?

您若自己開樓推銷自己的"觀點",怎么表述自便;  在別人樓下時,還是要放尊重一點,有據(jù)、合邏輯的意見盡管提,但那些無憑無據(jù)的"本人觀點"亮出一次就夠了,喋喋不休的讓人十分反感。

72#
oldfish 發(fā)表于 2018-7-20 15:23:25 | 只看該作者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8-7-20 13:55
  我非常贊成葉老師所說的,把不確定度解釋成未來重復測量時的測得值的發(fā)散性,“這種解釋純粹是一廂情愿 ...

“一包白糖質(zhì)量455g,不確定度10g。如果用誤差表示,需要使用三分之一原則,表示稱量方法的最大誤差不會超過不確定度的3倍,即最大誤差不會超過30g。”

您這個1/3原則運用的有點太天馬行空了!
73#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20 15:39: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7-19 19:47 編輯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19 02:24
如果實用近似、忽略可能的"細微"變化,那么,【白糖的“質(zhì)量(真值)”你稱與不稱,它都是“定格”在 ...

我以為: De=455-Dz,是整個“測量誤差”值,可能有所謂“系統(tǒng)誤差”成分,也可能有所謂“隨機誤差”成分。

首先“系統(tǒng)誤差”和“隨機誤差”,不是可能有,而是一定有,只不過是否為零而已。由于“真值Dz”不可知,所以實際真正的“測量誤差De”也是不可知的。我們只能自欺其人的視“標稱示值”為“真值Dz”,來估計(或者叫“得到”)所謂的“測量誤差De”。

我說的是那單次測量的"測得值"、"測量誤差"及"被測量(真)值",譬如稱量一次糖包,對應一個具體的時、空點。

您說的似乎是多次(重復)測量所得"測量結果"中的那個"測得值"---它對應的若干(可能無窮多)時、空點的某個時、空范圍,如此,才有"數(shù)學期望"之類的東西?

單次測量無非是多次測量中測量次數(shù)n=1的特例。我前面就已經(jīng)說過,對一個未知量的單次測量(如稱白糖),按照葉老師的觀點,不關心歷史和未來的“測量結果”,僅憑本次唯一一個“單次測量結果”,即反映不出“誤差”,也反映不出“穩(wěn)定性”(或者說“示值變動性”),什么“重復性條件”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評估不確定度唯一可獲得的、有用的、能量化的信息就是稱量儀器的“分辨力”(我不知道葉老師65樓所說的u(x)=10g是不是由這個“分辨力”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求得)。拿到這樣一個既反映不出“準確度”,也不能完全反映“可靠度”(可能遺漏不確定度的主要貢獻分量)的測量結果,無疑與手掂量告訴你白糖質(zhì)量520g等效。除非你對稱量設備進行了預評估(校準),獲得了該稱量設備“復現(xiàn)量值的不確定度”,才能以此作為“任何一次單次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74#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8-7-20 17:37:20 | 只看該作者
  我認為,論壇不是官方權威發(fā)布平臺,是大家共同討論的平臺,在論壇中發(fā)表的所有觀點都是個人的觀點,誰也不能說自己的觀點絕對正確,也沒必要每個帖子都一律形式主義地申明"只是本人觀點"。不管發(fā)言人是否申明"只是本人觀點",實際上它也只能是"只是本人觀點",不代表官方裁決,也不代表他的觀點就是"真理在此"。平等是相互的,你個人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有依據(jù)、順邏輯,認為別人的觀點信口開河,一副"真理在此"的架勢,同樣別人也會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有依據(jù)、順邏輯,認為你的觀點信口開河,一副"真理在此"的架勢,哪怕你聲明一下"只是本人觀點",也無濟于事。
  “一包白糖質(zhì)量455g,不確定度10g ”,U=10g,說明了獲得稱量結果455g的稱量方法可信性是10g。3U=30g,我國規(guī)定零售商品的質(zhì)量不允許克扣消費者,對于多給不加限制,只限制少給的量,如果被稱量的商品允許的少給量小于30g,則這個稱量方法是不滿足要求的,是不允許在這種商品貿(mào)易中使用的。如果不小于30g,例如40g或50g,則用這個稱量方法稱量是滿足稱量要求的,白糖質(zhì)量455g測得值是沒有問題的。
  像兩點之間的連線距離最短,1+1=2一樣,三分之一原則是計量學的一個基本原則,這是教科書中的道理,用不著用法規(guī)、標準加以規(guī)定。但法規(guī)和標準卻在自己的領域里廣泛應用著這個原則,例如國家標準GB/T3177-2009(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檢驗》,又如JJF1094-2002《測量儀器特性評定》,……不一枚舉。如果某個測量方法的測量不確定度為U,則用該測量方法獲得的測量結果只能用于控制限不小于3U的被測參數(shù)的測量,如果測量過程是檢定、校準或型式評價,則用該檢定、校準方法獲得的檢定/校準結果只能用于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不小于3U的被檢參數(shù)的檢定/校準。每個技術領域應用1/3原則時選取比值都不相同,但一個共同的原則是不得大于1/3,這就是1/3原則稱呼的來源。
75#
 樓主| njlyx 發(fā)表于 2018-7-20 18:00:23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fā)表于 2018-7-20 15:39
我以為: De=455-Dz,是整個“測量誤差”值,可能有所謂“系統(tǒng)誤差”成分,也可能有所謂“隨機誤差”成分 ...

當前本國境內(nèi),用于稱"白糖"之類商品交易的"稱量設備"好像是要求"強制檢定"的。……前面例說的"一次稱糖"事情,當然在遵守"規(guī)矩"的前提下:  所用"稱量設備"處于"檢定合格"狀態(tài)。用這"稱量設備"稱量一次白糖得到"455g",知道"稱量設備"的"允許誤差"之類的"計量特性"指標,難道給不出這包白糖質(zhì)量(真)值的"概率范圍"嗎?……賣菜的大爺大媽好像可以保證"差一兩賠你一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19 08: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啪啪小视频|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韩国色三级伦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h片|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无码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女女脚奴视频网| 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两个体校校草被c出水| 最新视频-88av|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狍和女人一级毛片免费的|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超级无敌科技帝国|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6080yy免费毛片一级新视觉|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试看60分钟|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韩日产字幕2021| 日韩在线小视频|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kink系列视频在线播放| 性欧美黑人巨大|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日韩理论电影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免费超爽大片黄|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午夜啪啪福利视频|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最新地址在线观看108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