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市場放開后的檢測能力問題和服務的質量如何保證。隨著市場放開民間第三方將大量涌入計量檢測市場,企業選擇哪一家,最直接的是價格問題,那么真的是價格便宜就能購買到好的服務嗎,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第三方校準機構本身良莠不齊,未來在價格上進行競爭是肯定的,那么問題隨之而來,未校準出具證書,為節約成本不按規程規范進行校準,超范圍出具證書等等問題,企業購買的計量校準服務水份有多少呢?強烈建議各地政府對于當地計量收費價格進行指導監督,杜絕因惡性的價格競爭而導致的市場混亂,數據不可靠。二是工作效率,由于強檢不收費,造成檢定業務量突增,我們每年送檢國家院的標準器,是一二月份,今年四月下旬才拿到檢定證書開始工作,國家院是要求提前申報,按這個時間算今年我們標準器申報得9或十月份,一旦受理基本第四季度因為標準器送檢就不能開展工作,加上第一季度,2017年我們實際只有兩個季度多的時間開展工作,加之我們強檢業務量也是增加不少,根本不可能保證完成工作,周期在一,四季度的企業更是不可能開展工作。三是技術機構下劃地方后,由于各地政策,財政實力,重視成度不同導致備案工作混亂互相推諉打太極,強檢經費不到位無法開展工作,嚴重影響企業本身的檢定計劃,造成很多企業的計量器具超期。總之,政策出臺是為更好的服務經濟,減少企業負擔,但由于各地情況使配套措施不到位,還是造成了不小的混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