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過去在我國稱為“度量衡”,其原始含義是關于長度、容積和質量的測量,主要器具是尺、斗和秤。盡管隨著時代的前進,“度量衡”的概念和內容在不斷地變化和充實,但仍難以擺脫歷史遺留的局限性,不能適應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于是,我國從50年代開始,便逐漸以“計量”取代了“度量衡”。可以說,“計量”是度量衡的發展;也有人稱計量為“現代度量衡”。為了認識計量,首先了解一下“量”。量是現象、物體或物質可定性區別和定量確定的一種屬性。這是當前國際公認的說法。換句話說,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定的“量”組成的,而且是通過“量”來體現的。因此,要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為人類造福,就必須對各種量進行分析和確認,既要分清量的性質,又要確定其具體量值;而計量正是達到這種目的的重要手段。所以,可以說,計量是對“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確定的過程。
計量不管處于那一階段,均與社會經濟的各個部門,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加上計量的廣泛性、社會性,必然對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提出愈來愈高的要求,因此,計量必須具備以下5個特點
1、統一性
計量工作的最基本任務就是統一計量單位制度,統一量值。計量作為科學技術的一部分,它屬于生產力的范疇,但是它又有生產關系的屬性,因此它的統一性不僅表現在技術上,國家必須建立健全各種基準、標準,統一各種單位量值,而且要統一國家計量制度,并要同國際上的計量制度保持協調一致,在管理上要有統一的權威,包括國家用計量法令和行政命令、條例、方法等形式規定的計量管理制度。因此,計量工作的統一性也同時表現為計量技術和管理的統一。
2、準確性
“準”字是計量工作的核心。一切計量科學技術研究的目的,最終是要達到所期望的某種準確性,統一性是建立在準確性基礎上的統一性,沒有準確性,也就談不上統一性。
3、科學性
科學是首先從測量開始的,沒有測量就沒有精密的科學。計量本身就是一項科學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計量學就是關于測量領域的理論和實踐的科學。要做好計量工作,就必須擁有先進的技術手段和雄厚的技術力量。在許多場合,計量要起一種“公證”、“仲裁”或者說是一種“技術法庭”的作用。準與不準,合格與不合格,測量結果正確與不正確,可行與不可行等,都得以技術數據作為依據。
4、法制性
計量本身的社會性就要求有一定的法制保障。也就是說,量值的準確一致,不僅要有一定的技術手段,而且還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政管理,特別是對于那些對國計民生有明顯影響的計量,諸如社會安全、醫療保健、環境保護以及貿易結算中的計量,更必須有法制保障。否則,量值的準確一致便不能實現,計量的作用也就難以發揮。
5、社會性
計量工作基本上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技術,它涉及到各個學科和社會的各個領域。計量工作所以被各國所重視,是和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不開的,它的主要經濟效益不是反映在計量部門本身,而是反映在國民經濟各領域和整個社會。
可見,計量于一般的測量不同。測量是為確定量值而進行的全部操作,通常不具備、也無需具備上述的計量特點。所以,計量屬于測量,而又嚴于一般測量;也可以說,計量是量值確切統一的測量。當然,在實際工作或文獻資料中,一般沒有必要去嚴格區分“計量”與“測量”。國內如此,國際亦如此。順便提一下,在翻譯外文資料時,例如英文measurement,可譯為“測量”,也可譯為“計量”,視具體情況和慣例而定。
至于“測試”,測試具有一定試驗性(探索性)的測量。近年來,往往將不是嚴格按照約定規程或成熟方案進行的測量統稱為測試,甚至有時也可以將測試理解為測量和試驗的綜合。從學科發展來看,計量原本是物理學的一部分,或者說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隨著科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計量的概念和內容也在不斷地擴展和充實,以致逐漸形成了一門研究測量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性學科——計量學。或者說,計量學是關于測量理論與實踐的知識領域。
就學科而論,計量學又可分為:
(1)通用計量學——涉及計量的一切共性問題而不針對具體的被測量的計量學部分。例如,關于計量單位的一般知識(單位制的結構、計量單位的換算等)、測量誤差與數據處理、計量器具的基本特性等。
(2)應用計量學——涉及特定計量的計量學部分。通用計量學是泛指的,不針對具體的被測量;而應用計量學則是關于特定的具體量的計量,如長度計量、頻率計量等。
(3)技術計量學——涉及計量技術,包括工藝上的計量問題的計量學部分。例如,自動測量、在線測量等。
(4)理論計量學——涉及計量理論的計量學部分。例如,關于量和計量單位的理論、測量誤差理論等。
(5)品質計量學——涉及品質管理的計量學部分。例如,關于原料、材料、設備以及生產中用來檢查和保證有關品質要求的計量器具、計量方法、計量結果等。
(6)法制計量學——涉及法制管理的計量學部分。例如,為了保證公眾安全、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根據法律、技術和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對計量單位、計量器具、計量方法和計量準確度(或不確定度)以及專業人員的技能等所進行的強制管理。
(7)經濟計量學——涉及計量的經濟效益的計量學部分。這是近年來人們相當關注的一門邊緣學科,涉及面甚廣。例如,計量在社會生產體系中的經濟作用和地位,計量對科技發展、生產率的增長、產品品質的提高、物質資源的節約、國民經濟的管理、醫療保健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等。
當然,計量學的上述劃分不是絕對的,而是突出了某一方面的計量問題。
[ 本帖最后由 huangyuejuan 于 2007-2-24 14:17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