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醬里個醬 于 2016-6-23 09:46 編輯
一、任務來源及規程起草經過
任務來源:
2016年3月國家環境化學計量技術委員會計量技術法規任務。
任務背景:
PM2.5顆粒物是我國空氣污染首要的污染物?!董h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標準中規定PM2.5年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該標準于2016年全面實施。
PM2.5監測儀是用于空氣中PM2.5顆粒物監測、評價室內外空氣質量的必備手段,其計量性能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監測數據的可靠性。PM2.5測量儀器主要包括手工方法(重量法)和自動測量法(震蕩天平法、?射線法等)。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PM2.5測量儀器整體計量性能檢測和評價的計量技術法規,無法保證PM2.5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美國EPA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PM2.5監測儀的技術要求,并聯合NIST開展建立了PM2.5監測儀切割器、示值誤差等的校準方法研究,建立了PM2.5監測的參考方法--重量法。近年來英國NPL一直致力于開展PM2.5參考方法(重量法)的研究工作,使得PM2.5的檢測數據可溯源至質量標準之上,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不同測量方法間的比對研究。
我國所生產的各類PM2.5監測儀,由于缺少相關的統一技術標準及規范,各個生產廠家有不同的出廠校正程序,導致不同廠家生產的儀器,甚至是同一廠家生產的同型號儀器彼此間測量結果差異都很大,直接影響了最后的空氣質量評價結果。因而急需進行PM2.5測量溯源技術研究,對新制造及使用中的PM2.5可吸入顆粒物測量儀進行校準,建立我國的PM2.5可吸入顆粒物測量計量標準,實現我國PM2.5監測儀的量值統一和量值等效。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已經開展數年PM2.5研究工作,于2016年3月完成并實施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PM2.5質量濃度監測儀自編校準方法》(NIM-ZY-NM-CL-030);2016年4月,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現場考評,依據該自編校準方法建立了“PM2.5質量濃度監測儀計量校準裝置”(2016 國 量標 計 證字第299號)。通過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PM2.5質量濃度監測儀自編校準方法》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并與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青島嶗山電子儀器應用研究所等單位進行合作,于2016年5月完成了國家《PM2.5質量濃度監測儀校準規范》(初審稿),2016年5月16日,在北京召開了《PM2.5質量濃度監測儀校準規范》初審研討審定會,來自全國22個省市計量部門的40余位專家對該初審稿進行了廣泛討論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見與建議。起草人對反饋意見作了歸納及總結,從科學性、可能性和持久性出發,結合國內的具體情況,考慮到今后的發展和國內外儀器的進步,經過進一步斟酌完善,完成了《PM2.5質量濃度監測儀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
二、制訂規范主要的參考資料和依據
JJF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和JJF 105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G520-2005 粉塵采樣器》國家計量檢定規程、HJ 93-2013《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653-2013《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要求及檢測方法》、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PM2.5質量濃度監測儀自編校準方法》(NIM-ZY-NM-CL-030)、國內外各廠家儀器說明書等技術法規、標準。
三、法規的制定的工作基礎:
項目承擔單位已經完成科技部支撐項目、環保部公益項目等多項PM2.5測量溯源性相關科研課題;研制出8種PM2.5監測儀檢測用國家一級標準物質;建立了基于重量法的計量標準裝置;研制出PM2.5切割特性校準裝置;開展了多種PM2.5測量儀器的比較測量;建立了PM2.5在線濃度測量模擬實驗室;建立了“PM2.5質量濃度監測儀計量校準裝置”。
四、規范的主要內容及主要技術關鍵
本規范為了使該類儀器對社會出具準確、有效的數據,對儀器的主要性能的技術指標進行統一、合理、符合實際的規定。法規的主要內容以此為基礎,對如下計量特性進行了要求,包括:
1 流量示值誤差:± 5%。
2 平均流量偏差:± 5%工作點流量。
3 流量重復性:2%。
4 流量穩定性:采樣流量在1 h內的變化不大于5%。
5 計時示值誤差:計時1 h,誤差應不超過± 3 s。
6 溫度示值誤差:± 2 ℃。
7 大氣壓示值誤差:? 1 kPa。
8 濃度示值誤差:示值誤差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優于20%。
濃度測量穩定性:? 2 μg/m3。
10 50%切割粒徑:Da50 =(2.5±0.2)μm。
11 捕集效率的幾何標準偏差:σg = 1.2 ? 0.1。
本規范對主要性能的校準方法和校準結果的判定等做了統一的規定,同時對校準條件、校準儀器設備等也做了統一的要求。
五、不確定度評定
按照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相關要求,編寫了附錄A 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實例(見校準規范)。
電子郵件地址:
zhangwg@nim.ac.cn和 fenghx@simt.com.cn
起草單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北三環東路18號、郵編: 100013
起草人:張文閣
聯系電話:010-64271641
手機:13261259161
|
-
-
PM2_5.rar
2016-6-23 09:42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金幣 -1
1.75 MB, 下載次數: 164, 下載積分: 金幣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