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如何得知不確定度輸入量的具體分布類型?

[復制鏈接]
26#
csln 發表于 2016-6-3 09:28:44 | 只看該作者
27#
csln 發表于 2016-6-3 09:32: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6-6-3 09:39 編輯

同一臺儀器,在此后的檢驗、計量與應用的時間序列中,系統誤差是恒值的,即對“時域”來說,系統誤差是恒值。如果系統誤差有變化,也必須很小,例如變化量小于10%。這是系統誤差“修正”的基礎。也是通常看到的基本事實。再放寬些,就不能修正了。

系統誤差是能修正還是不能修正?怎么能此一時彼一時呢
28#
史錦順 發表于 2016-6-3 09:41: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6-6-3 09:53 編輯

-
                               系統誤差元可以測定
-
                                                                                     史錦順
-
      誤差元的定義是“測得值減真值”。誤差元是可以精確得到的,條件是必須有誤差范圍可略的計量標準。此時,計量標準的標稱值,就可視為真值。
      用被考核的儀器測量計量標準,此時一個測得值減計量標準的標稱值,就是一個誤差元。例如,小銫原子頻標HP5061A的準確度(誤差范圍,不確定度)是1E-11,以此做為頻率合成器的頻率源,則頻率合成器的輸出頻率值,都有1E-11的準確度。以下稱標準為B.
-
      現在考核準確度指標為1E-7的計數式頻率計A(計算計數器EE3301)。要求頻率計的系統誤差小于8E-8 . 要求測量其系統誤差元。
      研究A的系統誤差的規律的方法,就是用A測量B.
      標準B的頻率置于10Mz.
      儀器A的設置:采樣時間(閘門時間)為1秒。每回采樣次數(測量次數N=20)。每回測量儀器自動打印出:平均值、標準誤差σ。頻率計的系統誤差的測得值是頻率平均值減標準的標稱值(以下是演示數據,不是實測值。但在較好的頻率計量室內,得到這套數據很容易。)
                          測量回數         系統誤差(×E-7)      
                                 1                     0.55               
                                 2                     0.56
                                 3                     0.53
                                 4                     0.52
                                 5                     0.55
                                 6                     0.54
                                 7                     0.54
                                 8                     0.54
                                 9                     0.58
                               10                     0.55
                               11                     0.56
                               12                     0.53
                               13                     0.57
                               14                     0.55
                               15                     0.54
                               16                     0.56
                               17                     0.57
                               18                     0.55
                               19                     0.56
                               20                     0.55
        系統誤差元平均值: 5.5E-8
        測量的隨機誤差范圍3σ(): 5E-9
        系統誤差元測量結果:
                    r(系) =(5.5±0.5)E-8
-
       測量計量學理論的研究,基礎是實測。
       誤差定義為測得值減真值,基準是真值的復現裝置。基準的量值傳遞給標準。高規格的計量標準的值,就可以當真值。例如,某項誤差,只要有比此項誤差范圍小到1/100的標準,即可以視標準的標稱值為真值。VIM3說:當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誤差范圍)可以忽略時,就是已知真值。
       實際測量有兩種。
       甲種場合是有高檔次計量標準的場合。這時系統誤差元是可以測知的。
       乙種場合是沒有計量標準的通常測量場合。
       njlyx與規矩灣二位先生都斷言:“神仙也不能測知系統誤差元”。這是很錯誤的認識。這是囿于乙種場合而忽視甲種場合存在的狹隘觀點。如果這樣說,那還怎樣測定系統誤差元以用于應用中的“修正”?
       假設不存在計量,沒有計量標準,當然不能知道系統誤差。
       有高檔的計量標準即可以測知系統誤差!神仙不能干,人能干!而不理解計量標準對測量工作的作用,就沒法討論測量的理論問題。
       囿于單純的“測量”,而忽視計量的存在,正是不確定度論的許多謬誤的根源之一。
-

29#
 樓主| hulihutu 發表于 2016-6-3 10:24:17 | 只看該作者
史錦順 發表于 2016-6-3 09:41
-                               系統誤差元可以測定-                                                  ...

非常感謝各位前輩參與這個題目的深入探討!

史老前輩用精度高出幾個數量級(您在28樓的例子是11-7=4級)的高級儀器測量低級儀器,這個思路非常好,但是有兩點不明:
(1)一般工廠公司為了保證儀器都精確可靠,就必須購買高出4個量級的儀器作為檢測計量標準,這些儀器都是很貴的,財大氣粗的好辦,靠精打細算才能生存的公司只有破產了。
(2)按計量傳遞體系,不可能用國家最高級的儀器檢定一般工廠公司的儀器,如果每一級檢定都要相差幾個數量級,可能省級標準就已超出人類能力所及了。
(3)按史老前輩的思路,對國家最高標準的儀器,如何找到高出4個量級的儀器檢定之?只有神仙為之了。
30#
 樓主| hulihutu 發表于 2016-6-3 10:31:37 | 只看該作者
本人以為不確定度的好處就是各級計量標準的差值不需要4個量級,一般1個量級就足夠,甚至同一個量級內,有個幾倍的差值也就可以了,計量成本相比誤差傳遞體系低了,整體社會效益成本大大降低。
31#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6-6-3 11:29:01 | 只看該作者
  樓主的問題是:如何得知不確定度輸入量的具體分布類型?我們還是圍繞著不確定度分量的評估來討論吧。
  不確定度評定是把已知系統誤差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排除在外的。因為不確定度評定是對測量方法或測量結果可信性的定量估計,既然已知一個系統誤差,就可以用其反號對測量結果修正,這個已知系統誤差對測量方法和測量結果可信性的威脅就得以消滅。
  只需針對輸出量(即被測量)的可信性進行評定,評定被測量的不確定度只能從各輸入量逐個入手,在各個擊破每個輸入量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時,均應排除這些輸入量的“已知系統誤差”成分,用未知的系統誤差及隨機誤差可靠信息加以估計。
  在估計不確定度中,因單個未知系統誤差及隨機誤差“元”的不可知,我們就必須知道或估計誤差“集”中各誤差“元”的分布形式,這就是樓主為什么提出“如何得知不確定度輸入量的具體分布類型”的原因。關于如何得知分布類型,我在10樓已指出“JJF1059.1的4.3.3.4條包括6個款項和5個注給出了11個建議”就是輸入量具體分布類型的確定方法,不知是否還有無其他方法,敬請知道者提供和賜教。
32#
史錦順 發表于 2016-6-3 11:55: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6-6-3 12:07 編輯
hulihutu 發表于 2016-6-3 10:24
非常感謝各位前輩參與這個題目的深入探討!

史老前輩用精度高出幾個數量級(您在28樓的例子是11-7=4級) ...

-
       先生誤會了。
       工作有不同的性質。各種工作有不同的任務,不同的內容。工作條件也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研究、計量、應用測量。
       28#拙文《系統誤差元可以測定》講的是研究工作。現在爭論的是系統誤差的分布問題。一臺測量儀器的計量、測量應用的壽命期內,系統誤差是近似恒值,還是近似隨機變量?系統誤差是δ分布還是均勻分布?這是必須弄明白的。
-
       研究工作的目的是揭示規律,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有一家或幾家能證明就行了。測量場合沒條件、也沒必要做這種事。
-
       4個量級,是我上班時,所在的實驗室的已有條件,順便利用。不是必須要求高4個量級。正如先生所說,通常,高一個量級就行了。
-
       計量是必須能測量系統誤差元的,不然就不能嚴格判別合格性。更無法給出修正值。
-
       測量場合通常不能判別系統誤差。可以利用廠家說明書給出誤差范圍指標值。計量合格的測量儀器,系統誤差不大于誤差范圍指標值,測量中利用這一點就夠了。要知道:系統誤差是恒值。要求測量者求系統誤差的分布,是不確定度理論的誤導,是一種統計的錯位、沒法實現的空想。弄明白誤差合成方法決定于“交叉系數”,“分布”就毫無意義。

-
-

33#
njlyx 發表于 2016-6-3 13:12: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6-6-3 13:19 編輯
史錦順 發表于 2016-6-3 09:41
-                               系統誤差元可以測定-                                                  ...


njlyx與規矩灣二位先生都斷言:“神仙也不能測知系統誤差元”。】?????!

您此處有點胡言論語了!我在哪個地方有如此“斷言”呢?  我只“斷言”您曲解了所謂“系統誤差”的本意。至于您所謂的“誤差元”,可以“琢磨”它的方式,本人在23#樓(http://gfjl.org/forum.php?mod=re ... &fromuid=188985)說的還不夠明確嗎?有您所說的“斷言”嗎?
34#
史錦順 發表于 2016-6-3 19:21: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6-6-3 19:27 編輯

-
                              “未定系統誤差”分類不當
-
                                                                                   史錦順
-
       現代誤差理論(1980后的一些誤差理論書籍)把系統誤差劃分為兩類:“已定系統誤差”和“未定系統誤差”。
       這種分類,不好。
-
       事物的劃分或分類,要按事物自身固有的性質,而不能按人的認知程度。
       現代誤差理論,把已經定量測知的系統誤差稱為“已定系統誤差”,未測量的叫未定系統誤差。又認為未定系統誤差有隨機性,可當隨機誤差處理。(費業泰:《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第6版。)
       “已定”或“未定”,是對人的認知狀況的界定。
       人的認知與否,屬于人的意識,是主觀的;把人的主觀意識用來當作客觀事物的性質,這是不對的。
       測量工作者,在測量場合,知道測量儀器有系統誤差,但不知道具體數值,稱它為“未定系統誤差”。計量工作者,在計量場合,有計量標準,可以測出系統誤差的數值。就稱它為已定系統誤差。同一儀器,同樣系統誤差,甲說是“未定系統誤差”,乙說是“已定系統誤差”,就沒準譜了。
       要知道,任何儀器都得經過計量,在計量部門是知道其系統誤差值的。有人說,知道系統誤差就修正了,這不符合事實。實際上,測量儀器的99.99%是不修正的。
       同樣一臺儀器,同樣的系統誤差,同樣的實際應用,用人的“已知”“未知”來區分處理方法,必然不妥當。
       系統誤差是恒值,不管“已定”還是“未定”,要按恒值處理。這是必須的。
       不知系統誤差的數值,或裝作不知情,而按隨機誤差處理,是錯誤的。
-
       誤差劃分為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是按誤差屬性的正確分類。
       把系統誤差劃分為已定系統誤差和未定系統誤差,是人為的、主觀的劃分方法,是不當的。
-
       “未定系統誤差”概念的提出,有明顯的目的導向,其目的是為誤差合成取“方和根”法找根據。而事實上,合成方法的根據是交叉系數的取值。恒值的系統誤差,特別是兩項大系統誤差,或僅有兩項系統誤差,交叉系數的絕對值是1,不能取“方和根”法,而必須取“絕對和”法。
-
       明白誤差合成法取決于交叉系數,就沒必要探求系統誤差的分布規律了。事實上,系統誤差是δ分布;不可能是“均勻分布”或其他分布。總之,知道隨機誤差是正態分布,就可以了。對系統誤差或儀器總誤差、測量總誤差,是沒有必要知道分布的。現行的那些關于分布的說法,都是誤導。求知分布,是找麻煩。
       筆者的這個思想與主張,恰與國家計量規范《JJG(后來G改成F) 1027-1991 測量誤差及數據處理》相符合。該規范的序言說“本規范與分布無關”。
-

35#
njlyx 發表于 2016-6-3 22:28:30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歪曲了所謂“已定系統誤差”與“未定系統誤差”的含義!這兩者都應是測量系統(方案)的提供者通過必要的努力(其中少不了若干次的實驗標定)而“給出”,不可能由當前測量者現場認定!……不存在“計量者”與“測量者”將同一個“系統誤差(分量)”分別認作“已定”與“未定”的事實!
36#
史錦順 發表于 2016-6-4 12:02: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6-6-4 12:27 編輯

-
                                     未定系統誤差”概念置疑
-
                                                                                      史錦順
-
       費業泰先生的書《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已出6版,被多所大學用作教科書,學過這本書的人很多。而看過這本書的人會更多。
       njlyx先生斷言:是老史“歪曲了所謂‘已定系統誤差’與‘未定系統誤差’的含義”。那么正解是什么呢?njlyx說:
        “這兩者都應是測量系統(方案)的提供者通過必要的努力(其中少不了若干次的實驗標定)而給出,不可能由當前測量者現場認定”。
        筆者怕“歪曲”,反復推敲這句話的意思。誰是測量系統的提供者?誰是方案的提供者?當前測量者為什么是白丁?必要的努力是什么?“若干次實驗標定”,怎么標定?有計量標準嗎?
       化分得太細了。倒容易模糊與誤解。其實,就是兩類人:1儀器的制造者:2測量者。測量者,先制定方案,再進行測量。理論與實踐,應該結合。
-
       儀器制造者,對測量儀器必須給出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R(/)。制造廠有給出“已定系統誤差”和“未定系統誤差”的嗎?沒有!全世界的測量儀器,找不到一臺有這種標度的。這種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要求。
-
       那么誰來分辨出是“已定系統誤差”還是“未定系統誤差”呢?那就只能是需求方,包括測量的需求人,測量方案的制定者、執行測量的人。需求方簡稱測量者。
-
       教科書的對象,通常是測量者。因為測量者是大量的。而儀器的研制者更需要精深的理論,也要學習。現行教科書卻顧及不多。
-
       測量儀器的研制方,有計量標準,認知測量儀器的總的系統誤差,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否則就不能保證儀器的合格性。用被考核的儀器測量計量標準,示值的波動是隨機誤差,多次測量,測20次,100次(頻率測量慣例),取平均值,平均值與標準的標稱值之差,就是系統誤差元的值(包括正負號)。而廠家只給出準確度,即誤差范圍的指標值。而指標值是留有余地的。
-
       直接測量,測得值的誤差范圍,要用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
       間接測量,要有測量方案,知道被測量與各直接測量的函數關系。被測量是函數,各直接測量量是分項,是自變量。對函數微分,知道函數的誤差元是各分項誤差元的代數和。由此出發,求知函數誤差的誤差范圍,就是求函數誤差元的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于是,出現兩種不同的方法:“方和根”法與“絕對和”法。
-
       現在通行的誤差理論,取“方和根”,要求分項誤差是隨機性的。
       為了取“方和根”,于是理論家提出“未定系統誤差”的概念。說:未定系統誤差,可能大,也可能小,可能正也可能負,有隨機性——是隨機的,因而可以取“方和根”。
       這是一種不符合邏輯的說法,也沒有實驗基礎,是對誤差合成法選取的誤導。
       第一,違背定義。
       系統誤差定義為恒值的誤差。在應用中,一臺儀器的系統誤差是恒值,怎能可大可小?說未定系統誤差“可大可小”直接違背系統誤差是恒值的定義。
       第二,混淆統計域。
       原來,說可大可小,可能是說對100臺測量儀器來說,每臺儀器的系統誤差是不同的。這種說法,可適用于用100臺儀器同時測量一個量的情況。這是神仙式的空想,人間大地上的測量是用一臺儀器,多次測量同一個量,統計域的是“時域”而不是“臺域”。
       第三,不符合事實。
       測量儀器的系統誤差,都是可以認知的,可以測量的,可以給出確定值的。只要有誤差范圍可略的計量標準,就可以測定儀器系統誤差的值。
       第四,用法不對。
       在誤差合成中,說未定系統誤差有隨機性,是隨機的。于是取“方和根”。其實,凡是系統誤差,在N次測量中就是恒值的。只有兩項系統誤差時,只有一個交叉項,不存在抵消性,誤差范圍要取最大值值,因而必須取“絕對和”。取“方和根”是錯誤的。
-
       通常的情況是:測量者沒有計量標準。只知道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R(/)。這就要考慮產生最大可能誤差的情況,那就假定儀器的系統誤差的絕對值等于R(/),這是保險的算法。否則去預備各種計量標準,太費錢費事了;確實需要提高準確度,找指標高些的測量儀器更現實。
-
       總之,“未定系統誤差”概念的提出,本來就是違背邏輯、違反事實、尋找推行“方和根法”借口的不當舉措,怎么正確理解它?誰說哪個儀器的誤差是“未定系統誤差”?不過是把恒值自欺欺人地當隨機誤差處理而已。
-
       拙文“交叉系數決定誤差合成法”已說明,恒值的系統誤差項合成,交叉系數的取值是+1-1。兩項誤差合成,交叉項只有一項,沒有抵消性,必須取“絕對和”。而當系統誤差有多項,交叉項有N(N-1)/2個。N=8,交叉項就有28項。有正有負,有抵消性,可視交叉系數為零,因而可以采用“方和根”法。
-
       不合理的“未定系統誤差”概念,沒用的“未定系統誤差概念”,見鬼去吧!

37#
csln 發表于 2016-6-4 14:44:56 | 只看該作者
系統誤差真的是恒值嗎?那28#的例子測量出的系統誤差平均值5.5E-8在以后的每一次測量中都不會變,若果真如此,豈不是能把5.5E-8修正掉,花1E-7的錢用了5E-9的東西

顯然不可能,5.5E-8本就是個未定系統誤差或者無法確定里面有多少未定的成份,下次再測量時是什么,神仙也不知道,能知道的只有測量值絕對值不會大于1E-7
38#
njlyx 發表于 2016-6-4 15:25:08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測量系統(方案)的提供者:通常可能是制造者(制定者),也可能是銷售者,還可能是本單位的測量器具保障部門,……,總之,就是有義務對該系統(方案)的“實用性能”負責任的人(法人);“當前測量者‘’是指當前測量工作的具體操作完成者,他可能是沒有系統(方案)抉擇權的實驗員,其主要特征是不必對所用測量系統(方案)本身的性能負責。當然,這二“者”在實際中不乏兼任的情況。
39#
285166790 發表于 2016-6-4 15:40:47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系統誤差只能說在短時間內可以算恒定的,儀器指標經過經過一段時間仍然有方向不確定變化,我們在沒有精確測定當前的系統誤差而只知道它是合格的前提下,只能說知道它系統誤差可能的存在區間,我們所謂假設得分布區間都是對可能存在的情況進行充分考慮,只要這個假設考慮得情況是充分的,那么自然能得到可靠的結論。
40#
njlyx 發表于 2016-6-4 17:40: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6-6-4 17:46 編輯
史錦順 發表于 2016-6-4 12:02
-                                     “未定系統誤差”概念置疑-                                      ...


測量儀器的研制方,有計量標準,認知測量儀器的總的系統誤差,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否則就不能保證儀器的合格性。用被考核的儀器測量計量標準,示值的波動是隨機誤差,多次測量,測20次,100次(頻率測量慣例),取平均值,平均值與標準的標稱值之差,就是系統誤差元的值(包括正負號)。而廠家只給出準確度,即誤差范圍的指標值。而指標值是留有余地的。】.....

廠家為何要“留有余地”的不直接將儀器的“系統誤差”直接認定為“考核”出來的這個所謂“系統誤差元的值(包括正負號)”??  您能回答嗎?!......人們的一般經驗是:在儀器正常生命期內的,若經歷多次如此“考核”,各次“考核”出來的這個所謂“系統誤差元的值(包括正負號)”并不一致!
41#
285166790 發表于 2016-6-4 22:33: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285166790 于 2016-6-4 22:39 編輯

贊同樓上的觀點,所謂的絕對恒定不變的系統誤差是不存在,從較長的時間周期來看,各種誤差都是隨機的不確定的。況且系統誤差還有一個能不能準確測得的問題,不同計量標準器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測出來肯定也不完全一樣,我們最終只能確定它以一定概率存在與某個區間內。這充分反映了不確定評定思維的科學性
42#
史錦順 發表于 2016-6-5 09:20: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6-6-5 09:38 編輯
285166790 發表于 2016-6-4 22:33
贊同樓上的觀點,所謂的絕對恒定不變的系統誤差是不存在,從較長的時間周期來看,各種誤差都是隨機的不確定 ...

-
       我在28#《系統誤差元可以測定》一文中,對系統誤差的表達為:
       系統誤差測量結果:
                   r(系) =(5.5±0.5)E-8                                                                   (1)
-
       5.5是系統誤差的基本部分,0.5是隨機誤差對測量結果的影響與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的影響的綜合效果。
       式(1)表明:系統誤差測準到90%,說明系統誤差是能測量的,測量準確度也是夠用的。這是短期情況,對誤差合成的研究,就夠用了,說明在統計期內,系統誤差至少90%的值是恒定不變的。因為誤差合成的關鍵是數據間是否抵消的問題。90%不變,就說明在90%的意義上是不能抵消的。
-
       儀器的計量周期通常是一年,這就規定系統誤差的一年的變化量,最大不能大于儀器的誤差范圍。
       系統誤差修正的基礎是系統誤差是可以測知的、是不變的。絕對的不變是不可能的,最低要求,系統誤差的變化量不能超過自身的1/5,否則修正就沒有意義。
       校準的一項任務是確定系統誤差,給出修正值。否定系統誤差的可測性,甚至說系統誤差是隨機的,那就根本否定了修正的可能。
       校準業務的存在,修正之可能進行,就是對系統誤差隨機論的否定。隨機量是無法修正的。
-
       我反對修正,是說測量儀器有幾十萬個測量點,逐點修正,搞不起。計量部門給出的幾十個數據,杯水車薪,不夠用。我從來沒說過不能修正。某些單值量具,或只要求幾個標稱測量點的儀器,當然可以修正。這些修正是歷史,是事實,這就是對“系統誤差隨機論”、“系統誤差不確定論”的根本否定。
-
       什么都“不確定”,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是對研究工作的誤導。世界是可知的,事物的性質是可以認識的,如是,人類才不斷追求,不斷進步。在測量計量領域中,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的劃分,是事物本來性質不同的一種正確的反映。不確定度理論否定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的區別,人為地把性質不同的二者混淆起來,是對客觀規律的否定,是反科學的。
-
       先生給不確定度論唱贊歌,可見受不確定度論的毒害不輕。望先生擦亮眼睛,提高識別真偽的能力。
-


43#
njlyx 發表于 2016-6-5 10:56: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6-6-5 11:09 編輯
史錦順 發表于 2016-6-5 09:20
-
       我在28#《系統誤差元可以測定》一文中,對系統誤差的表達為:
       系統誤差測量結果:


我在28#《系統誤差元可以測定》一文中,對系統誤差的表達為:
       系統誤差測量結果:
                   r(系) =(5.5±0.5)E-8                                                                   (1)
-
       5.5是系統誤差的基本部分,0.5是隨機誤差對測量結果的影響與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的影響的綜合效果。
       式(1)表明:系統誤差測準到90%,說明系統誤差是能測量的,測量準確度也是夠用的。這是短期情況,對誤差合成的研究,就夠用了,說明在統計期內,系統誤差至少90%的值是恒定不變的。因為誤差合成的關鍵是數據間是否抵消的問題。90%不變,就說明在90%的意義上是不能抵消的。
-
       儀器的計量周期通常是一年,這就規定系統誤差的一年的變化量,最大不能大于儀器的誤差范圍。
】----

1.  “0.5”是誰的“隨機誤差”對誰的“測量結果”的影響?!..... 一般人能看明白的是:  這“0.5”是這N回對“ r(系) ”的“測量結果”的“散布寬度”,其決定因素無非是兩個方面——(1). “ r(系) ”的“值”本身有所“散布”,導致這N回“ r(系) ”的“測量結果”有所散布;(2). 測量“ r(系) ”的這套“計量系統”不夠“準確”,導致這N回“ r(系) ”的“測量結果”有所散布。......這(1)與(2)哪方面是主要的?您是行家,應該比我們清楚!

2.  所謂“誤差合成”,關注的是那些只能由一個“可能范圍”框定的“不確定”誤差,對于那些已經“確定”的輸入“誤差”量,直接代入{Y=f(X)}之類的函數關系式就可算出相應的輸出“誤差”量,沒有費腦細胞的“合成問題”!....譬如,您通過“計量”得到了“r(系) =(5.5±0.5)E-8  ”,那么,作為專業人士,應該會“確定”【在“短期”內,“r(系) =(5.5±0.5)E-8  ”是確定無誤的】,于是,在“短期”內,這個“5.5E-8  ”的“r(系) 的主體成份 ”便可以直接代入{Y=f(X)}折算得到相應的輸出“誤差”(分)量值(不是“范圍”值!),根本沒有取“方和根”還是“絕對和”的問題!!!關鍵是對這個“短期”尺度的“專業性”掌握,半天一日之類大致沒問題? 十天半月或許尚可? 但在“一年”的“周期內”,恐怕沒人能以為【“r(系) =(5.5±0.5)E-8  ”是確定無誤的】吧?

3. 【誤差合成的關鍵是數據間是否抵消】從“統計計算“的角度看是沒有什么毛病,但這只是表象,未及本質!一旦未弄明白“統計計算”的前提條件,便難免“導出”一些荒唐“結論”!   "誤差合成"的“本質”是所謂“可能范圍”的“合成”,決定“近似計算”公式取舍的是“相關性”【“近似計算”公式理論上只對“線性”合成的效果較好,有條件時宜盡量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統計計算”的前提條件: 樣本數據必須“足夠完整”,有“充分的代表性”!  實驗(實際“計量”)獲得所謂“系統(測量)誤差”的“足夠完整”的樣本數據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對于所謂“系統(測量)誤差”的“合成”,通常是根據“機理分析”、前人經驗及適當的“驗證”式實驗判定“相關性”,繼而選擇合適的“合成”模式。
44#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6-6-7 16:51:27 | 只看該作者
首先,A類和B類 評定是不同的,B類的話,你得看上級資料上說明,如上級校準證書/檢定證書會說明分布和包含因子。說明書上的最大允許誤差,不做特殊說明,一般按照均勻分布算。而蒙斯卡洛法的是A內評定,是統計隨機數的。無窮多次測量,按數學模型是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量少的話是t分布,要查表確認包含因子。
45#
njlyx 發表于 2016-6-7 17:40: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6-6-7 17:54 編輯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6-6-7 16:51
首先,A類和B類 評定是不同的,B類的話,你得看上級資料上說明,如上級校準證書/檢定證書會說明分布和包含 ...


       “不確定度”評估中的所謂【“蒙特卡洛”方法】似乎只是處理“不確定度‘合成’”的“方法”{實質就是處理“隨機量(不確定量)‘合成’”的方法},并不涉及“合成”中各“輸入量”(即參與‘合成’的各個“分量”)的統計特征(諸如‘分布’、‘標準偏差’及‘不確定度’...)的“評估”問題。

       “不確定度”評估中的【“蒙特卡洛”方法】應該無關“A類評估”或“B類評估”,其中的“大量樣本數據”是根據各“輸入量”的已知統計特征(諸如‘概率密度分布’,‘相互關聯情況’--互相關系數、聯合概率密度函數、...,...)由計算機“仿真”出來的,并不是“實際‘測量’(或‘標定’)出來的數據; 而所需要的各“輸入量”的已知統計特征的來歷,可能是“A類評估”獲得,也可以是“B類評估”得到。

      “不確定度”評估中所謂【“蒙特卡洛”方法】的大致作用:  替代那個【由各“輸入量”的“不確定度”及若干“相關系數”計算所謂“輸出量”的“不確定度”】的“公式”。

     【“不確定度”的“合成”】與【各分量(輸入量)的“不確定度”評估】是前后相依的兩件事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3 0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 av无码免费看|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同性|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超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8888奇米影视笫四色88me|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视频|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乱子伦xxxx|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18毛片a级毛片免费看| 免费jjzz在线播放国产| 免费看美女让人桶尿口|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啊快捣烂了啦h男男开荤粗漫画|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性夜夜夜春夜夜爽|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国产99在线a视频| 午夜视频www|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s乱码|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五月丁六月停停|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体| 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播放| gogo全球高清大胆啪啪| 97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极品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 黄色软件网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