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微信公眾號:廣電計量GRGTEST
導讀:
說起匠人,人們總會第一時間想起日本。日本匠人精神的動人之處,在于他們將職業融入生命,“一生只專心做好一件事”,平靜而祥和,不浮躁也不彷徨。在他們心里,每一個細節都是大事。
壽司之神特寫.jpg (36.72 KB, 下載次數: 248)
下載附件
2016-2-24 08:37 上傳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要說日本匠人精神,可能許多人都會想起前不久在中國被瘋狂點贊的高齡“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在他的店里,餐臺是一塵不染的,濕毛巾是溫度剛剛好的,學徒是光學煎蛋都需要磨練10年的。在這里,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做得一絲不茍,每一個壽司都是藝術品。
而“壽司之神”在日本并不是個例,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也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沉淀。
“煮飯仙人”村嶋孟:
不好吃的才叫米飯,美味的都叫“銀飯”
隨著多功能電飯煲的出現,煮飯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了。
但是被日本國民譽為“煮飯仙人”的村嶋孟老人卻說,“不好吃的叫做米飯,好吃的叫做飯(日本對米飯的禮貌語),只有純正美味的米飯才堪稱‘銀飯’”。
米飯這樣簡單的食物,在村嶋孟心里有著至高的地位。他對米飯的感情篤深,堅持沿用古法用心烹制每一粒米,從業50多年如一日。
匠人的世界里沒有小事
煮飯過程圖.jpg (39.52 KB, 下載次數: 262)
下載附件
2016-2-24 08:38 上傳
(“煮飯仙人”村嶋孟有一套復雜的煮飯流程,原料上講究的是人、米、水相融合,技法上則講求淘、煮、蒸。這樣用心煮出來的米飯,吸引了許多食客。)
每當他在蒸氣騰騰的廚房中,赤裸上身堅守在白米鍋旁控制火候時,就猶如一尊捍衛日本稻米文化與料理傳統的雕塑般巍然矗立。
匠人的世界里沒有小事
(去logo)煮飯仙人在北京2.jpg (51.54 KB, 下載次數: 275)
下載附件
2016-2-24 08:38 上傳
(日本“煮飯仙人”駕臨北京 只為做碗白米飯)
(去logo)“煮飯仙人”每次煮飯用到4個定時器分別記錄淘米、火力大小、燜飯的時長.jp.jpg (47.49 KB, 下載次數: 265)
下載附件
2016-2-24 08:38 上傳
(“煮飯仙人”每次煮飯都要用4個定時器分別記錄淘米、火力大小、燜飯的時長)
2016年1月12日,村嶋孟老人受到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特邀,為北京80位各界來賓煮一碗白米飯。現場,他佝僂著背,一絲不茍地用古法烹制中國大米,這樣把每個細節做到極致的用心,讓人為之動容。
頂級木工匠人秋山利輝:
我要的不只是“能力”,更是“修為”和“素養”
秋山利輝今年 72 歲,是日本大師級的木匠,他16歲開始當學徒,27 歲時便創立了自己的木工品牌“秋山木工”。他創立的“秋山木工”是日本頂級的高級定制家具品牌,服務于日本天皇皇室、高級賓館、國會議事堂等處,年銷售在 11 億日元(約等于 5730 萬人民幣)。
他的成功,也許多是因為他對“匠人”要求的嚴格,就其在培養學徒的觀念上就可見一斑。
秋山利輝(圖中)27 歲就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木匠,并開設個人品牌,他發愿培養更多年.jpg (76.33 KB, 下載次數: 257)
下載附件
2016-2-24 08:39 上傳
(秋山利輝(圖中)發愿培養更多年輕人,32歲時開辦木工學校招收學徒,至今持續40年)
40年來,秋山利輝除了木工工作以外,還一直致力于培養擁有高貴品格和修養的學徒。在他的秋山學院里,要想真正畢業,必須在8年學習時間里嚴守各種條例,例如“被錄取的學徒,無論男女一律剃光頭”、“禁止使用手機,只許書信聯系”、“只有在八月盂蘭盆節和正月假期才能見到家人”、“研修期間,絕對禁止談戀愛”等。
學徒們禁欲8年勤學苦練,練的,不僅是能力,更多的是修為。
剃發修煉.jpg (45.46 KB, 下載次數: 295)
下載附件
2016-2-24 08:39 上傳
(要進入“秋山木工”,無論男女必須剔發)
秋山利輝認為,“對于一流的工匠來說,品格比技術更為重要”,為了闡述這個觀點,他去年專門出了一本叫《匠人精神》的書。
許多人問 “‘匠人精神’到底指什么?”,他很認真回答:“‘匠人精神’是指匠人的工作態度和思想方法。具體包括匠人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能創造全新產品;不為金錢所動,只在客戶的誠意、熱情感召或社會的要求下工作;不偷工減料,在作品中傾注自己的心血等。”
第13代陶藝家中里隆:
匠人的生活態度、人生價值觀才是產品的增值點
中里家族是唐津燒陶藝派系的代表家族,其第12代傳人中里無庵曾被授予“人間國寶”的稱號。而中里隆老先生是12代中里太郎右衛門(中里無庵)的第五個兒子,現在成為了中里家族第13代陶藝家。
手作職人 中里隆.jpg (23.2 KB, 下載次數: 249)
下載附件
2016-2-24 08:40 上傳
(中里隆現年78歲,受家族影響,于40多年前創立隆太窯。)
陶瓷器作為生活用品,并不罕見,在日本百元店(類似于中國的十元店)就可以買到。然而,中里隆做的杯子,一般價格在50萬日元左右(約2.5萬元人民幣),比百元店里的價格高出近千倍。在被問到差別在哪時,中里隆笑瞇瞇地說:“歸根到底,還是與我們這些手工職人的生活態度、人生價值觀有著很大的關系。但我不大會去說這些,也就是在喝了酒之后才會去聊。”
父子做陶藝.jpg (42 KB, 下載次數: 242)
下載附件
2016-2-24 08:40 上傳
(這里是轆轤場,有4臺轆轤車,用來完成壓制成型的工序。大學畢業以后,中里太龜回到這里跟著父親制作陶瓷器,從學徒開始練習。如今,中里太龜的兒子(左),也跟著父親,開始學習制陶工藝。)
從小在父親的窯邊玩耍的中里太龜大學畢業以后,重新回到這里,正式開始制作陶瓷器。他在父親的指導下,接觸轆轤車,跟學徒一樣,修行、練習,用了3年的時間,才掌握這門手藝。
中里隆父子.jpg (28.58 KB, 下載次數: 254)
下載附件
2016-2-24 08:40 上傳
(中里家族第13代陶藝家中里隆和他的兒子中里太龜)
關于創作理念,父子倆不大討論這些,但卻有著同樣的想法:陶瓷,不是裝飾品,而是生活用品。中里太龜說:“希望它們就是能讓大家更愉快地用餐、吃得更香的器物,就是為了插花時,讓花兒顯得更美麗而誕生的。”
如果說一輩子日復一日用心做同一樣工作是匠人精神,那么13代人代代如此將職業融入生命,更是令人敬佩。
▼
日本很多大師都秉承匠人精神,有人做壽司做一輩子,有人修書修一輩子。雖然職業不同,但作為匠人,對自己的手藝都有一種近于自負的自尊心,并為此不厭其煩,不惜代價,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他們創造的,或許并不只是手藝本身,不只是一個物件或者一項服務,更是承載著職業人的修為和態度。
廣電計量,用心為質量保駕護航
本文摘自微信公眾號:廣電計量GRGT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