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11-3 09:36 編輯
- 正確處理系統誤差 - 史錦順 - 先生說:“把系統誤差的定義發過來看一下”。況且您的帖子又受到網站管理者的賞識,成為推薦帖了。 好,服從命令,發兩個關于系統誤差的定義。 - 一、《誤差理論與實驗數據處理》一書關于系統誤差的定義(馮師顏,科學出版社,1964p6) 1. 系統誤差或恒定誤差 “在測量中未發覺或未確認的因子所引起的誤差”。“儀器不良,如刻度不準,砝碼未校正等;周圍環境,如外界溫度壓力濕度等;個人習慣與偏向,如讀數常偏高或偏低等引起的誤差。此種誤差在同一物理量的測定中為一定。 - 從馮教授給出定義的題目,清楚表明,系統誤差與恒定誤差等價,或者說系統誤差就是恒定誤差。在一組幾十次短暫的重復測量中,變化的就是隨機誤差,保持定值的就是系統誤差。重復性的表達是用貝塞爾公式求出的標準偏差,標準偏差絕不可能包含未定系統誤差。這是測量學的嚴肅的問題。馬馬虎虎地認為“重復性”包括了未定系統誤差,是測量者的嚴重錯誤。這是絕不允許的。你自己學術上不仔細考究,又受到GUM等的毒害,別人給你指出 ,你還要堅持,錯下去,就是你自己的責任了。 - 你所引的關于系統誤差的定義,大致如《JJF1001-2011》所講。 - 二、《JJF1001-2011》關于系統誤差的定義 5.4 系統誤差(VIM2.17) 在重復測量中保持不變或按可預見方式變化的誤差分量。 - 很明顯,這個定義,明確地指出在重復測量中不變的誤差是系統誤差。這是主流,是常見的,是絕大多數。在我四十年的測量計量生涯中,用過的測量儀器、檢定過測量儀器幾百種,系統誤差都是定值的。個別是可預見的變化,例如晶體振蕩器的老化率,但那對儀器指標的影響要很長時間(例如一個月)后才能顯出變化;在重復測量的幾分鐘內不可能有作用。(一般測量儀器要保證一年的指標。儀器一年的漂移量僅能是儀器誤差范圍的幾分之一。重復測量時間內的漂移量小于儀器指標的萬分之一。)就是說,把系統誤差就看做是恒值誤差,是完全可以的;而扯進后一半,脫離實際,只能造成討論與認識的障礙。 - 三、 不能把“未定系統誤差”當作“隨機誤差”處理 你認為在重復性中包含了未定系統誤差,就是把系統誤差錯誤地當成隨機誤差。我認為,此類錯誤,不是你個人的問題,是GUM的不確定度論的錯誤影響。
1 GUM否定誤差理論對測量誤差的分類 在重復測量中,有的誤差快速隨機變化,這就是隨機誤差。有的誤差不變,是個定值,這就是系統誤差,按馮師顏教授講解的經典誤差理論,也可叫它為“恒值誤差”。兩種不同誤差的存在,是客觀事實。這在計量部門極易觀測。用待考核的測量儀器甲來測量一臺計量標準。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比甲儀器的誤差范圍小到可以忽略(1/10甚至1/10000),計量標準的標稱值即可視為真值。甲儀器的示值M減標準的標稱值B,就是甲儀器的誤差。測量100個值。平均值為M(平),β=M(平)-B就是系統誤差,而ξi =Mi-M(平)就是隨機誤差。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是客觀存在,分類也符合邏輯學的分類規律。至于名稱,系統誤差可以稱作恒值誤差;而原來的偶然誤差現在稱為隨機誤差是很科學的。 我認為,合理的誤差分類,該分為恒值誤差與變值誤差。恒值誤差是系統誤差;而變值誤差包括有規變化和隨機變化。隨機變化部分稱隨機誤差;有規變化部分,就叫有規變化誤差。有規變化誤差不多見,專門處理。這樣更符合邏輯學的分類原則(按性質區分),處理也方便。 - 不確定度論,不承認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的分類,只許說系統因素的影響與隨機因素的影響。按作用(影響)分類,是正常的;誰說得清兩種說法有啥區別。奇怪的是不承認有系統誤差,卻把“系統誤差已修正”當成不確定度評定的前提。真是奇怪的邏輯。 為了推行“方和根法”,竟胡說“系統誤差已修正”。測量計量中確實有修正,但僅限于砝碼、量塊等單值量具。在整個測量計量界,超不過十分之一。原子頻標可以修正,但時頻界卻不修正(馬鳳鳴:《時間頻率計量》p164)。合格,就按準確度指標應用,不合格,就不準應用。有一種說法,說差得多,要修正。差得多,不合格,理應淘汰。修正是不當選擇。 計量溯源的主渠道是檢定,檢定證書只有合格證明,不給具體修正值,因此大量被檢儀器不能修正。 中國不久前才興起的“校準”(我退休18年多了,沒趕上),要給出修正值。似乎解決了“修正”的問題。其實是有名無實。試想:給出的校準證書(包括見到的幾份美國、日本的證書),不過是十幾個校準點的數據。而一臺測量儀器,少則幾千多則幾十萬測量點,那幾個修正值,杯水車薪。因此對測量儀器,談修正,是句空話。GUM要求修正,不過是幾個脫離實際的書生的空想,通常的測量者,無法搞修正。 從通用測量儀器來說,電子秤、卡尺、電壓表,應用者誰會去搞修正?合格就按指標用,不合格就淘汰;修正,耽誤事!交易場合,能修正嗎?賣主修正,買主認可嗎?生產領域,能讓測試工搞修正嗎?不能。 高精尖的測量,例如宇航測量,能搞修正嗎?不能。你修正過的數據,軍代表、工號責任人信你嗎?一句話,你單位沒有夠格的測量條件,就取消承擔任務的資格。我干過二十年的宇航測量設備的指標檢驗、計量、測試工作。一個數我都不修正。通常的測量計量工作,我從來也都不搞修正。我認為,合格的儀器,用不著修正;不合格的儀器,必須淘汰,不該修正。 GUM的一律“修正”說,第一不符合實際;第二,對具體工作是誤導。而把“已修正”當成建立理論的前提,那就是顛倒了理論與客觀實際的關系,是根本性的認識論的錯誤。 - 2 把未定系統誤差當成隨機誤差處理是錯誤的 。 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本質不同,必須嚴格地區分,不能混淆。 以GUM為代表的不確定度論(包括1980年以后的部分誤差理論書籍),把未定系統誤差看成同隨機誤差性質相近,進而把未定系統誤差當成隨機誤差處理,這是不對的。 已定系統誤差、未定系統誤差,都是系統誤差,都是在重復測量中不變的誤差,都是恒值。合成誤差時,如果是兩項系統誤差合成,求二項和的平方的根,二項和的平方的展開式的交叉項,是不能忽略的,而且交叉系數要取1,這就是等于絕對值之和。因此,誤差合成時的兩三項大的系統誤差,要進行絕對值合成。(詳見拙文《論交叉系數》、《史氏測量計量學說》第四章修改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