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8-14 08:13 編輯
《史氏測量計量學說》征求意見稿(3.2) 史錦順
第2章 兩類測量(續2)
5 分清兩類測量是對測量計量的基本要求
測量的目的是認識被測量的量值,因此要求測量儀器的誤差盡可能小。小到什幺程度?小到測量儀器誤差范圍滿足測量的準確度要求。
計量的目的是判別測量儀器的合格性,即測量儀器的誤差是否符合指標。計量中,只判斷該儀器的誤差元是否在誤差范圍指標值內,并不給出該儀器測量誤差的具體數值,因為計量是統計的抽樣,不可能保證所有情況下都是這個具體數值。保證的是誤差元不超出誤差范圍指標。
檢定測量儀器的具體做法,一般是用被檢測量儀器去測量已知性能指標的計量標準。計量標準的偏差范圍要遠小于被檢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所謂遠小于,一般指1/4到1/10或更小)。測得值與量值標準的標稱值之差,就是測量儀器測量誤差的測得值。誤差測得值稱視在誤差。視在誤差(以標準的標稱值為參考值)與被檢儀器的真誤差(以標準的真值為參考值)之差,是計量誤差。計量誤差范圍,等于所用標準的誤差范圍(標準有附加設備時,要計入附加誤差)。 測量計量工作中不準出現兩類測量交叉的混合測量。在混合測量中,表征量把測量誤差與被測量的變化量攪在一起,無法對任何一方給出確切的性能指標,更無法作出合格性判斷。
例如,用2E-6的頻率計去測量2E-7的晶振(經計量認定),這是基礎測量,表征量是頻率計的誤差;用2E-8的頻標比對裝置(計量過)測量上一臺2E-7的晶振,就是統計測量,表征量屬于晶振。如果用頻率計測量指標相近的晶振,就是兩類測量的交叉情況,是混合測量。這是糊涂官審混沌案,無解。
測量工作者與計量者,在進行測量時,都要明確對測量的準確度要求,要選用合乎要求的測量儀器進行測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