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去年民營檢測機構獲得了很多訂單,同時國營檢測機構丟掉了一些長期合同,質檢系統大機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作為一名事業單位的檢驗檢測機構人員,王先生早就想“下?!眴胃闪?。他所在的單位效率低,薪水也不高。但由于這個行業的壟斷特性,跳槽也沒有好去處,他不得不一次次打消這個念頭。 不過,最近國家質檢總局一紙文件讓他看到了希望。 3月10日,國家質檢總局下發《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將質檢系統3500多家機構分為公益類和經營類兩類,到2020年基本完成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轉企改制等改革任務,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綜合性檢驗檢測認證集團。 被政府部門掌控多年的檢驗檢測機構終于要打開枷鎖,奔向市場。這個消息不僅讓王先生這樣體制內的人感到興奮,更讓在夾縫中生存的民營檢測機構看到了春天。
整合頗為復雜
《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未來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將分為公益類和經營類兩類。前者主要由政府舉辦、由財政予以保障或補助,以公益服務為目的;后者則由市場配置資源,以獨立企業法人形式存在,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這樣的改革勢必要動國有檢測機構的“蛋糕”,但如何轉企改制,逐漸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是一個類似國企改革的話題。 “這個要分類說,例如檢驗檢疫實驗室,由于是中央垂直管理,在決策方面估計會比較容易,但改革效果很難說。而原質檢系統,由于涉及總局的上級管理,又隸屬于地方,所以改革會比較復雜?!币晃粰z驗檢測機構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這位工作人員說,改革過程中會有不同的路徑和案例涌現,改革步伐應該是有快有慢的。除非國家明確禁止某一類單位有下屬經營單位,例如向衛生部門學習,直屬事業單位、檢測機構不能自主經營,所有收入上繳財政,或者干脆不允許有經營行為,直接剝離出去。否則,肯定會有阻力存在。 他認為,現在大家的糾結之處在于都希望能靈活地在市場競爭中掙錢,又怕失去上級單位的照顧;而上級單位也害怕改革后失去一個小金庫。“被改的主體是否愿意?改完后是好是壞?被改機構的直接上級單位是否會失去利益?一旦這些問題放在某個機構或者部門,問題和阻力就會出現?!?/p> 按照國務院《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實施意見》中關于“條件成熟的先行整合,暫不具備條件的逐步推進”的原則,各地重點推進部門內和系統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同城同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 目前,質檢系統河北、山西、內蒙古、湖南、廣西、貴州、云南、新疆、海南等13個省區的省會城市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均已整合到省級同專業技術機構中。 例如,浙江省麗水市整合了市質監局、市食藥局、市糧食局、市衛生局、市農業局下屬檢驗檢測機構,組建直屬市政府管理的市食品藥品與質量技術檢驗檢測院。 “目前工作人員都還沒有變動,還是按照過去的程序在工作。市場上的檢驗檢測多數還是由國有機構來做,民營檢驗檢測機構也有,但是市場份額特別小?!丙愃幸晃粰z驗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表示。 “任何涉及人財物的改革難度都是極大的,理想的結果是市場機制占主流,政府承擔具有公益性和戰略性的檢驗公共服務。目前主要是行政強力推動,在整合過程中肯定會有阻力,主要是各級監管部門會‘留戀’其下屬的技術支撐機構。長遠看應當完全脫鉤,但一步到位阻力更大,所以‘曲線救國’。”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對本報記者表示。
非國有機構夾縫求生 放開后的檢驗檢測行業競爭空間有多大,非國有檢測機構的春天來了嗎? 目前我國檢驗檢測機構主要有三類。其中國有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占總數的近80%,市場份額約占55%;民營機構數量約占19.5%,市場份額約占20%;外資機構數量約占0.5%,市場份額約占25%,僅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SGS”)2013年在華業務收入就近50億元。 不同類型機構眼里的前景也不一樣。 在上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眼里,從去年開始,質檢系統一些大機構的日子確實越來越不好過了。 “原來事業單位直屬于執法機構,很多檢測項目都是內部指定?,F在一些項目要求購買服務、招標,放開了一部分市場?!彼嘎?,去年一年,民營檢測機構獲得了很多訂單,同時國營檢測機構則丟掉了一些長期合同。 對于未來民營機構的發展空間,他認為,空間很大,但是可能沒有預期的那么大?!斑@是一個逐漸釋放的過程。未來幾年市場會逐步淘汰一些機制不靈活、品牌和能力差的機構?!?/p> 而在SGS總裁申屠獻忠看來,盡管“夾縫慢慢在變大”,比如服務外包、食品、紡織品的第三方檢測的開放等,但未來到底如何,還要視團隊實力而定。 “很多人說民營檢測企業進入春天了,我覺得不是。如果團隊強會是春天,否則可能會是冬天?!鄙晖阔I忠認為,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原本就有較強的基礎,設備和技術力量都不錯,他們有能力擠壓很多團隊不強的民營企業。 SGS公司是瑞士SGS集團和隸屬于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中國標準技術開發公司于1991年成立的合資公司。 申屠獻忠說:“SGS剛進來的時候,第三方檢測認證行業在中國才剛起步,檢測大多由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執行,我們是在夾縫中生長的。” 申屠獻忠回憶,即使是與政府下屬機構合資,SGS在最初開展進出口相關的檢驗時還是遇到了一些阻撓和困難。好在第一階段政府合約的業務,國外有20多個國家委托SGS做裝船前檢驗、海關分類和比價等服務,最終SGS商業檢測認證業務在中國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但本土的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似乎沒有這樣的資源。對他們來說,起步尤其艱難。 更何況,盡管有些業務,比如服裝檢測等項目已經是商業化運作,但由于國有機構是政府部門下屬機構,仍會占一些優勢。 有些領域則仍然有待放開,比如電梯、鍋爐、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的檢測。據申屠獻忠了解,目前國有特種設備檢測機構也在整合,例如2014年成立了中國特種設備檢驗集團,有8個省的特檢院加入。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