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論“計量是統計測量”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11-8 10:15: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11-8 10:37 編輯

-
                                          論“計量是統計測量”            
-
                                                                                                                 史錦順
-
(一)兩類測量區分的標準          
       在測量計量領域中,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操作,都必須區分兩類測量。其核心思想是對象與手段的區分。
       兩類測量區分的意義是明確如下諸點:該用哪個σ,即該不該除以根號N;能不能剔除異常數據;怎樣選取測量儀器;測得值表征量屬于對象還是手段。
-
       若著眼點是對象的問題,表征量歸屬于對象,稱為統計測量。統計測量的條件是:
                    Δ(手段) << Δ(對象)                                                                      (1)
       若著眼點是手段的問題,表征量歸屬于手段,稱為基礎測量?;A測量的條件是:
                    Δ(對象) << Δ(手段)                                                                      (2)
       Δ指變化量或誤差范圍的指標值(二者中取大者)。
-
      (1)(2)是測量計量劃分兩類測量的一般標準、通用標準。
-
       測量,以認識量值為目的。在測量中,對象是被測量,測量儀器是手段。Δ(對象)是被測量的變化,記為Δ(物);Δ(手段)是測量儀器的誤差,記為Δ(儀)。
       測量中的基礎測量條件具體化為:
                    Δ(物) << Δ(儀)                                                                           (3)
       測量中的統計測量條件具體化為:
                    Δ(儀) << Δ(物)                                                                           (4)
-
(二)計量是統計測量        
       計量的對象是測量儀器??疾斓氖莾x器的誤差值。由于計量中所用的標準的標稱值是已知的,標準的誤差范圍是可略的,于是可以用標準的標稱值來代表標準的真值
-
       儀器的誤差元等于儀器示值減真值。計量場合真值已知,研究誤差,就是研究儀器的示值。
-
       儀器誤差是示值與真值之差,即“真誤差”;人們得到的是示值與標稱值之差,稱“視在誤差”,視在誤差與真誤差之差,是計量誤差。計量誤差范圍等于所用標準的誤差范圍R(標)。計量的必要條件是R(標)可略。設被檢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為R(儀),層次比q=R(標)/R(儀),q越小越好,通常要求q≤1/4,時頻計量要求q≤1/10.
-
       由于標準的誤差范圍可略,于是可用標準的標稱值來代表真值。就是用視在誤差來代表誤差(真誤差)。
-
       誤差有兩部分,一部分在重復測量中不變,這是系統誤差;一部分在重復測量中變化,這是隨機誤差。測量儀器的隨機誤差,表現為儀器示值有隨機變化。
-
       儀器的示值,在重復測量中變化,是隨機變量。通常,將示值代入貝塞爾公式計算,求σ,求σ(平),這都是把儀器示值當隨機變量來處理。
-
       被檢儀器的示值是準隨機變量(大的常值上有小的隨機變量),對準隨機變量的測量定義為“統計測量”。因此說:“計量是統計測量”。
-
       在計量場合,對象是被檢測量儀器,而手段是計量標準。計量標準的指標必須遠小于被檢儀器的指標,符合條件(1),因此,計量是統計測量。計量與測量的對象與手段有原則性不同,判別計量是哪類測量,不能用測量場合的特定條件(3)與(4),而必須用通用條件(1)與(2)。
-
(三)計量的數據處理方式      
       1 計量中的嚴格的定量計算   
       設標準的真值為Z,標稱值為B,儀器示值為Mi,測量次數為N。
       1.1 求平均值M(平)
                      M(平) = (∑Mi)/√N                                                                        (5)
       1.2 按貝塞爾公式計算實驗標準偏差σ。σ是統計變量的單值分散性的表征量,記為σ(單)。
       1.3 求平均值的σ(平)
                      σ(平) = σ/√N                                                                                (6)
       1.4 求測量點的系統誤差
                    R(系)=│M(平)-B│                                                                          (7)
       1.5 平均值的隨機誤差是3σ(平)
       1.6 被檢測量儀器示值的隨機偏差是3σ
       1.7 被檢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由系統誤差R(系)、確定系統誤差時的測量誤差3σ(平)與示值的隨機誤差3σ合成。因有第3項,第二項可略。因系以標準的標稱值為參考得出,稱其為誤差范圍實驗值,記為
                    R(實驗)= R(系) + 3σ                                                                        (8)
       1.8 被檢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以真值為參考的真誤差范圍)
                    R = R(實驗) + R(B)
                       = R(系) + 3σ+R(B)                                                                         (9)
       R(B)是所用標準的誤差范圍。因為誤差范圍定義為誤差元的最大可能值,故(8)(9)式都取加號。
-
       2 計量中嚴格的合格性判別         
       被檢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R不大于儀器的指標值,合格。
                    R ≤ R(儀)
                   R(實驗) + R(B) ≤ R(儀)
                   R(實驗) ≤ R(儀) – R(B)                                                                    (10)
                   R(系) + 3σ ≤ R(儀) – R(B)                                                               (11)
                   │M(平)– B│ +3σ ≤ R(儀) – R(B)                                                       (12)   
-
       誤差范圍是誤差元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因此計量時要找誤差元的最大可能值。(10)中R(實驗)是一個測量點上的誤差最大可能值(統計方法用3σ)。注意,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是就量程的各個點而言的,因此要找各點的誤差范圍值的最大值。
-
      3 計量中的簡化處理            
       在檢定工作中,為簡化計算,可采用如下計算與判別方式:設Δ是儀器測得值與標準標稱值之差,若
                    │Δ│max ≤ R(標稱) – R(B)                                                               (13)
則儀器合格。
-
       為充分顯現誤差元的最大可能值,要根據測量儀器的特點,合理的設置標準的標稱值。標準的標稱值要有足夠的細度、足夠的量值范圍,合理的分布。檢定中,要有足夠的采樣點,有足夠的測量次數。要重點針對測量儀器的薄弱點。總的原則是要找到測量儀器誤差的最大可能值。
-
       在上述關于計量的討論中,核心概念是誤差范圍。因為計量場合有計量標準,誤差元是可以求的,但求誤差元是過渡,最后都要落實到誤差范圍上。
-
(四)JJF1094-2002《測量儀器特性評定》補充與置疑        
        JJF1094-2002的合格性判別式為
                   │Δ│ ≤  R(標稱) – U95                                                                    (14)
       1 補充            
       │Δ│是被檢儀器的示值與標準的標稱值之差。測量中,可能只測量一個值,是隨機選取的,因此它體現了單值的分散性;也可能是多個取值,而要取其中的最大值。各測量點的值不同,要取最大者。│Δ│不能取平均值,因為取平均值等于抹殺被檢儀器的隨機誤差。因此,應加最大值符號max,記為│Δ│max。
-
       2 置疑       
       比較判別式(14)與(13)可知,右側的R(標)換成了U95,是錯誤的。U95包含了被檢儀器的性能,是不應該的。
-
(五)A類不確定度評定的三個弊病           
        1 對統計測量,本應是σ(單)而錯誤的用σ(平)。除以根號N是錯誤的。除以根號N的作用,是抹殺隨機變量的變化特性。
-
       在統計測量中,隨機變量的偏差這個隨機變量,本來是一個常值加一個可正可負、可大可小的隨機值,偏差元d與偏差范圍D應為
                    d = r(平) ± 3σ
                    D = D(系) + 3σ
       其中
                    D(系)=│M(平)– L(標)│+3σ(平)
       有
                    D=│M(平)– L(標)│+3σ(平) + 3σ

       D(系)是測量儀器示值的平均值與標稱值之差的絕對值,稱系統偏差范圍。
       不確定度的A類評定,把3σ丟掉,實際是將D代換成D(系),這是不對的。這大大降低了被測量客觀存在的分散性。
-
       2 對基礎測量,隨機誤差由測量儀器引起。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為
                    R(儀)= R(系)+3σ
        R(系)只在有計量標準的場合,即計量場合才能確定。因此在測量場合,A類評定不能完成獨立的評定。由此,不確定評定,不能沒有B類評定,而B類評定中的“說明書
規格”中,已包含儀器的隨機誤差范圍。A類評定,重計了。也就是說,對基礎測量來說,A類評定是多余的。
-
       3 評定檢定的誤差與檢定裝置的檢定能力,錯誤地加進被檢儀器的性能。居然出現用銫標準檢定不了通用頻率計的怪事。錯誤理論,危害大矣!   
       不確定度論的錯誤,產生的根源之一是不能區分兩類測量,沒有認識到計量是統計測量。
-
(六) 明確“計量是統計測量”的意義                       
        1 計量中不能剔除異常數據。有異常數據,要找到原因,是被檢儀器的問題,就判定儀器不合格。是檢定裝置或環境條件的原因要改進。在沒有異常數據的條件下,才能給出檢定結果。
        2 要找被檢儀器示值變化的最大可能值。因為測量儀器的隨機誤差的表征量是σ(單),而不是σ(平)。
        3 計量標準在檢定中是手段,手段的因素必須可以忽略。檢定必須用夠格的計量標準。
        4 必須區分手段與對象,不能把對象的問題錯賴在手段上。要抵制不確定度評定的錯誤作法。評定檢定裝置的檢定能力,不能把被檢儀器的性能計入。合格判別的U95的評定,包含有被檢儀器的因素,不對;要把U95換成標準的誤差范圍R(標)。
-
-
       筆者提出“計量是統計測量”,反對者甚多。確實,理解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但老史確信:贊成者會越來越多。是金子,總會發光。是真理,就不怕被人反對。希望一時還反對這個論點的網友,仔細思考一下,不要輕率地排斥新學說。需知,真知灼見是抹殺不了的,真理是壓制不住的!
-
-
2#
八一八 發表于 2014-11-10 23:27:34 | 只看該作者
看了先生的很多文章,對先生說的東西也非常贊同
前些日子看了一部電影,結尾,主角推翻了所有的概念,認為目前的概念都是錯誤的。我十分的贊同~!電影的名稱《超體》
推薦先生有空的時候看看。
3#
qcdc 發表于 2014-11-13 15:54: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qcdc 于 2014-11-13 15:58 編輯

      您自己定義的統計測量的條件是:
             Δ(手段) << Δ(對象)       (1)
             Δ(對象)是被測量的變化,記為Δ(物);Δ(手段)是測量儀器的誤差,記為Δ(儀)。
      測量中的統計測量條件具體化為:
             Δ(儀) << Δ(物)           (2)
       且不說您對統計測量的定義是否科學。
       您斷定計量(檢定或校準)是統計測量        
       請問檢定/校準一個砝碼或標準電阻,在檢定/校準的過程中是否可以認為砝碼或標準電阻的量值保持不變,即Δ(物)認為等于零,而Δ(儀)是不可能認為等于零的,這樣(1)和(2)式能成立嗎?能是您定義的統計測量嗎?您怎么自己給出的定義自己都不會用呢?您硬將Δ(物) 理解成被檢定/校準對象的誤差,請問量的變化和誤差是一回事嗎?不要覺得否認了這一點會動搖您的許多觀點,要知道這點事是很好理解的,您不承認并不影響大家的判斷。
       您還認為計量(檢定或校準)是統計測量嗎?
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1-13 18:37: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4-11-13 18:42 編輯

  史老師說:若著眼點是對象的問題,表征量歸屬于對象,稱為統計測量。統計測量的條件是:Δ(手段)<<Δ(對象)   (1)
  用光學計檢定光滑量規,光滑量規是實物量具被測量的變化Δ(對象)→0,光學計的誤差Δ(手段) 將大于Δ(對象),而不滿足公式(1) Δ(手段)<<Δ(對象),這個檢定(史老師說的計量)還能夠說是“統計測量”嗎?計量檢定和校準活動中類似于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因此用公式(1)斷定“計量是統計測量”需要慎重。
  史老師還說:若著眼點是手段的問題,表征量歸屬于手段,稱為基礎測量?;A測量的條件是:Δ(對象)<<Δ(手段)  (2)
  用量塊測量百分表的示值誤差,量塊的誤差Δ(手段)→0, 被測量百分表的示值誤差變化Δ(對象)將大于Δ(手段),而不滿足公式(2) Δ(對象)<<Δ(手段),這個測量還能夠說是“基礎測量”嗎?同樣類似于這樣的例子也很多,因此由公式(2)斷定某項測量屬于基礎測量也需慎重。
5#
都成 發表于 2014-11-13 21:11:02 | 只看該作者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1-13 18:37
  史老師說:若著眼點是對象的問題,表征量歸屬于對象,稱為統計測量。統計測量的條件是:Δ(手段)<<Δ ...

您前半部分關于統計測量的反駁是對的,但是后半部分關于基礎測量的反駁是錯誤的。請再斟酌。
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1-13 22:19:20 | 只看該作者
  未明白你說的錯在何處,如果略作補充修正,你看如何?
  史老師還說:若著眼點是手段的問題,……,稱為基礎測量。基礎測量的條件是:Δ(對象)<<Δ(手段)  (2)
  用量塊測量百分表的示值誤差,因量塊按等使用,使用的是實際值“名義值+偏差(相當于修正值)”,因此量塊的誤差Δ(手段)將小于1μm→0。 被測量(百分表的示值誤差)的變化Δ(對象)將可能相當大(規程規定示值重復性3μm或示值漂移一個分辨力10μm),明顯大于Δ(手段),而不滿足公式(2) Δ(對象)<<Δ(手段),這個測量還能夠說是“基礎測量”嗎?同樣類似于這樣的例子也很多,因此由公式(2)斷定某項測量屬于基礎測量也需慎重。
7#
zwr 發表于 2014-11-14 14:13:31 | 只看該作者
史老又發表論文了,恭喜!
8#
 樓主|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11-14 18:08: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11-14 18:13 編輯

-
                     關于“計量是統計測量”的答辯(1)               
-
                                                                                                                                          史錦順      
-
       都成說規矩灣的帖子一半問錯了,把質疑變成了證實。無奈,規矩灣不解都成的意思,又說了一遍,還是幫史錦順說話。史錦順就只好偷著樂——反對我的觀點,卻在論述我的說法是正確的。我坐享其成了。
-
       規矩灣說
       用量塊測量百分表的示值誤差,因量塊按等使用,使用的是實際值“名義值+偏差(相當于修正值)”,因此量塊的誤差Δ(手段)將小于1μm→0。 被測量(百分表的示值誤差)的變化Δ(對象)將可能相當大(規程規定示值重復性3μm或示值漂移一個分辨力10μm),明顯大于Δ(手段),而不滿足公式(2) Δ(對象)<<Δ(手段),這個測量還能夠說是“基礎測量”嗎?同樣類似于這樣的例子也很多,因此由公式(2)斷定某項測量屬于基礎測量也需慎重。   
-
      【史評】         
       檢定百分表,標準是量塊。量塊是手段,Δ(手段) 很小,百分表是對象,Δ(對象)相當大。Δ(手段)<<Δ(對象),滿足公式(1),是統計測量,而不是基礎測量。
       規矩灣說:用量塊檢定百分表,不滿足條件(2),不是基礎測量;說法正確。
       用量塊檢定百分表,不滿足條件(2),不是基礎測量;不滿足條件(2),而滿足條件(1),因此,用量塊檢定百分表是統計測量。老史的論題是“計量是統計測量”,該項計量是統計測量,這是證明老史論點成立的一個實例。在計量中,類似的實例很多。這大量的實例都證明老史的“計量是統計測量”的判斷成立。
-
       用量塊、砝碼檢定測量儀器,或用標準測量儀器檢定一般測量儀器,Δ(手段)<<Δ(對象),滿足判別公式(1)是統計測量,這一點,應該容易達成共識。難點是:檢定量塊、檢定砝碼,還能說是統計測量嗎?理解這個問題,老史費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一次認識上的飛躍。此點都成質疑在前,有又幾位有同樣的質疑,老史絕不回避要害問題,一定答復。只是話要長些,幾乎與我整個學術活動史有關。我將努力交一份經得住歷史考驗的答卷。因手頭在寫關于兩個西格瑪的文章,過些日子才能回復質疑者們。只想先交代一句:老史是胸有成竹的。要仔細研究老史的文章,才能提出有分量的質疑。一棵小草,一踩便倒;扳倒一棵樹,就得有足夠的力氣。六年北大的熏陶,十年國家計量院的磨礪,五十二年的理論創新、學術論戰的歷史,與八位院士的爭辯,與幾十位教授級學者的切磋與探討,練就的是辨別是非的識別能力、不畏權威的置疑精神、不斷提出新見解、新理論乃至新學說的勇氣。我這里自我表白一通,目的是吸引網友,都來看看老史這篇有新意的文章,對還是不對。不論贊成還是反對,都該認真想一想。
-


9#
qcdc 發表于 2014-11-14 22:24:25 | 只看該作者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11-14 18:08
-
                     關于“計量是統計測量”的答辯(1)               
-


       看了您的自我介紹,非常敬佩!晚輩有禮了!您的精神可嘉,可咱得說的有道理,不能自己否定自己。
       您在1#的(二)計量是統計測量的后邊寫到:
        “在計量場合,對象是被檢測量儀器,而手段是計量標準。計量標準的指標必須遠小于被檢儀器的指標,符合條件(1),因此,計量是統計測量?!?br />        再看看(一)兩類測量區分的標準是怎么寫的:         
       若著眼點是對象的問題,表征量歸屬于對象,稱為統計測量。統計測量的條件是:
                    Δ(手段) << Δ(對象)                                                                      (1)
       測量,以認識量值為目的。在測量中,對象是被測量,測量儀器是手段。Δ(對象)是被測量的變化,記為Δ(物);Δ(手段)是測量儀器的誤差,記為Δ(儀)。
       測量中的統計測量條件具體化為:
                    Δ(儀) << Δ(物)                                                                           (4)

        在您的兩類測量區分的標準中:Δ(對象)是被測量的變化,記為Δ(物),可是在您判定計量是統計測量時卻把“被檢儀器的指標”當成了“被測量的變化”,例如將被檢標準電阻、砝碼、電容、電感等量具或儀器的指標當成了其量值的變化,在檢定過程中量具或儀器的指標是可觀的,而其量值的變化是微量的。請問“被檢儀器的指標”和“其量值的變化”是一回事嗎?自己下的定義自己不會用了嗎?

         兩個σ的問題1059和1059.1都已說的很清楚,用錯了那是個別使用者的問題,計量是否為統計測量才是關鍵問題,關系重大,您還是先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10#
 樓主|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11-15 07:38: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11-15 07:47 編輯
qcdc 發表于 2014-11-14 22:24
看了您的自我介紹,非常敬佩!晚輩有禮了!您的精神可嘉,可咱得說的有道理,不能自己否定自己。
...


         你自稱“晚輩”,得知你年輕,我好生羨慕。
        兩次發問,理直氣壯,頗有質疑精神。
        關于“兩類測量”的劃分與“兩個西格瑪”的區分,哪個分量重的問題,我和你有不同的認識。我認為后者更重要,因為這涉及測量計量工作的具體的操作、具體的數據處理方法。你說對兩個西格瑪的處理已經解決得很好,這表明你在這個問題上,多點迷信,少點質疑精神。我正在寫一篇繼續探討兩個西格瑪區分的文章,幾天內可掛出。請你批評。我的兩類測量劃分的提法,主要是為了便于區分兩個西格瑪。也有一些其他應用,如判別該不該剔除異常數據以及該如何選取測量儀器等。
       其實你還沒進入贊成還是反對兩類測量劃分這個本質問題,僅僅是在舞弄“以其矛攻其盾”這種邏輯武器。請你注意,我給出的條件(1)是普適的,可以用于測量,也可以用于計量;而僅僅在測量(認知量值)的情況下,才可以蛻化為條件(4).計量時的對象與手段,與測量時的對象與手段截然不同。不能用條件(4)來處理計量的類別劃分問題。計量時的手段問題必須遠遠小于對象的問題,所以我才判斷計量是統計測量。這是符合條件(1)的,并沒有邏輯錯誤。你用測量之矛,攻計量之盾,是因為你把兩類測量劃分的不同條件下的不同標準弄混了。一個是普適條件,一個是特定條件,我在文章中是交代過的。你大概沒注意,請你再仔細看看。
11#
qcdc 發表于 2014-11-15 12:54: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qcdc 于 2014-11-15 13:18 編輯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11-15 07:38
你自稱“晚輩”,得知你年輕,我好生羨慕。
        兩次發問,理直氣壯,頗有質疑精神。
      ...


對于量具的檢定,就是要獲得被檢量具的量值,這和測量一個量具的量值沒有什么區別,您說的普適條件和特定條件就統一了,只能確定為要么基礎測量要么統計測量,我想咱們確定為基礎測量是沒有疑問的吧!而當看做計量時您硬說是統計測量,您的理由就是把“被檢儀器的指標”當成了“被測量的變化”,這兩個它不是一個東西!像您這樣將“被測的指標”和“被測量的變化”相混淆的話,則幾乎所有的測量都將變成統計測量,因為任何需要測量的量大都會有一個指標,我們測量的手段必須要遠小于這個指標,即為統計測量!例如看看查體報告,是不是有指標;產品的檢驗是不是有指標,等等。
您不覺得用了兩種標準嗎?
可以明確的告訴您,雖然在這里跟您討論您的兩類測量,并不是贊成,而是堅決反對這種劃分,關于測量的分類教科書中給出了很多,都夠用了。您說計量是統計測量,請問檢定時通常測量1次,2次、3次或4次等取平均值即可完事,用了多少統計知識,造詞也要看其內涵,如果測量過程并沒有用到統計知識,而說是統計測量,不是很勉強嗎?
史老似乎對檢定量具是否為統計測量避而不談?談談看!

12#
njlyx 發表于 2014-11-15 15:19: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11-15 15:36 編輯
qcdc 發表于 2014-11-15 12:54
對于量具的檢定,就是要獲得被檢量具的量值,這和測量一個量具的量值沒有什么區別,您說的普適條件和特定 ...


        史先生的初衷是好的,想避開“概率與統計”的一些似乎有點“深奧”的基本概念,實用的“界定”什么時候“那個西格瑪要除以根號N“?...只是這確實有點難度!

     如果稍用一點“概率與統計”的基本概念【要求大家認識“隨機量”的“統計特征值”:諸如“均值”、“標準偏差”之類】,便無需再費十分的精力區分“基礎測量”與“統計測量”了——

    一個“測量”的測量結果(測得值)被測量(被測對象)測量系統(測量手段)兩方面相關! 無論是普通的測量,還是與“計量”活動相關的特殊測量,對于被測量(被測對象)與測量系統(測量手段)這兩方面,只有在其中一方面特性【諸如“均值”、“標準偏差”之類的“統計”特征值】已知的前提下,才可能通過測量結果(測得值)獲得另一方面的特性【諸如“均值”、“標準偏差”之類的“統計”特征值】。..... 已知測量系統(測量手段)的特性【諸如“測量誤差”的“均值”、“標準偏差”之類】,才能由測量結果(測得值)獲得被測量(被測對象)特性【諸如“被測量”的“均值”、“標準偏差”之類】的“最佳估計值”;反之亦然。若是兩者皆茫然,便會是一筆糊涂帳了!

    至于“測量不確定度”引用的那個“西格瑪”是否應該除以根號N,或是一個不太難抉擇的事:針對被測量(或“測量系統”的測量誤差)的“均值”,考慮其“測量不確定度”時,相應的“西格瑪”應考慮除以根號N的問題(也不能閉眼瞎除!實際情況根本不會滿足“除以根號N的假定條件”?。?;而被測量(或“測量系統”的測量誤差)本身“標準偏差”的“最佳估計值”是不應該再除以什么根號N的,除非你要考慮它的“測量不確定度”[當前似乎尚未‘深入’到這個層次?]。
13#
qcdc 發表于 2014-11-15 16:54: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qcdc 于 2014-11-15 16:57 編輯
njlyx 發表于 2014-11-15 15:19
史先生的初衷是好的,想避開“概率與統計”的一些似乎有點“深奧”的基本概念,實用的“界定”什 ...


看來您再不確定度評定方面有一定見解。本帖是 :論“計量是統計測量” ,先不去管別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史老師提出了兩類測量及其判定準則,在多個地方討論過,在這里史老師單獨討論 “計量是統計測量” ,我們先不說這種提法是否科學,您覺得計量符合史老師定義的統計測量嗎?是的理由是什么?不是的理由是什么?
14#
njlyx 發表于 2014-11-15 17:19: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11-15 17:27 編輯
qcdc 發表于 2014-11-15 16:54
看來您再不確定度評定方面有一定見解。本帖是 :論“計量是統計測量” ,先不去管別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 ...


         如果贊成史先生分“基礎測量”與“統計測量”的做法(本人并不贊成),那所謂的“統計測量”應該是需要獲取相關“標準偏差”之類“統計特征值”的測量【可能是要獲取被測量的“標準偏差”——對于一般測量或者用“上級標準測量系統”對“下級標準量(器)”實施量傳“標定”、“校準”、“檢定”之類的“計量”;也可能是某個測量系統(器具)可能產生的測量誤差的“標準偏差”——相應于用“標準量(器)”對“測量系統(器具)”實施量傳“標定”、“校準”、“檢定”之類的“計量”】,在此前提下,說“計量”是“統計測量”或許是“對”的。


      另:即便如此分出了“統計測量”,也免不了獲得相應“均值”的“最佳估計值”時,要考慮其“測量不確定度”的“西格瑪除以根號N”的問題!
15#
qcdc 發表于 2014-11-15 17:39:44 | 只看該作者
njlyx 發表于 2014-11-15 17:19
如果贊成史先生分“基礎測量”與“統計測量”的做法(本人并不贊成),那所謂的“ ...


不必考慮太多,假定史老師的兩類測量是對的,按照其判定標準,先看對標準電阻、電容、電感、砝碼等量具的檢定/校準、計量是否為統計測量?請回答是還是不是即可。謝謝!
16#
njlyx 發表于 2014-11-15 19:16: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11-15 19:19 編輯
qcdc 發表于 2014-11-15 17:39
不必考慮太多,假定史老師的兩類測量是對的,按照其判定標準,先看對標準電阻、電容、電感、砝碼等量具的 ...


抱歉!本人未從事過對標準電阻、電容、電感、砝碼等量具的具體檢定/校準工作,未知詳情,沒有發言權。
17#
qcdc 發表于 2014-11-15 20:37:17 | 只看該作者
njlyx 發表于 2014-11-15 19:16
抱歉!本人未從事過對標準電阻、電容、電感、砝碼等量具的具體檢定/校準工作,未知詳情,沒有發言權。 ...

那好,就您所從事的專業,計量(檢定/校準)是符合1#所定義的“統計測量”還是“基礎測量”?
18#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1-16 00:09:59 | 只看該作者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11-14 18:08
-
                     關于“計量是統計測量”的答辯(1)               
-


  您不是說:若著眼點是手段的問題,表征量歸屬于手段,稱為基礎測量?;A測量的條件是:Δ(對象)<<Δ(手段)  (2)嗎?
  用量塊測量百分表的示值誤差本來是一個測量示例,您看成計量問題,可是我說的計量示例您還沒有回答我:用光學計檢定光滑量規,光滑量規是實物量具被測量的變化Δ(對象)→0,光學計的誤差Δ(手段) 將大于Δ(對象),而不滿足公式(1) Δ(手段)<<Δ(對象),這個檢定(史老師說的計量)還能夠說是“統計測量”嗎?這種例子應該是比比皆是,如何用公式(1)解釋和判定?
  既然用量塊測量百分表的示值誤差的測量示例史老師看成計量問題,那么咱們可以舉一個純測量示例,用光滑環規測量同品種相同要求的軸,環規
是實物量具,其誤差Δ(手段)→0, 被測量軸的誤差變化Δ(對象)將大于Δ(手段),而不滿足公式(2) Δ(對象)<<Δ(手段),這個測量還能夠說是“基礎測量”嗎?用溫度計測量今天的氣溫,溫度計是實物量具,用修正值修正后誤差Δ(手段)→0, 被測溫度的誤差變化Δ(對象)將大于Δ(手段),而不滿足公式(2) Δ(對象)<<Δ(手段),這個測量還能夠說是“基礎測量”嗎?
19#
winnie0109 發表于 2015-10-29 14:31:04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20#
winnie0109 發表于 2015-10-29 14:31:2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10 1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香蕉爽爽人人爽| 欧美天天综合色影久久精品|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伊人久久精品午夜| 美女被免费喷白浆视频| 国产原创中文字幕|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超清中文乱码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00页| 91手机在线视频观看| 奶大灬舒服灬太大了一进一出| 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 精品国产美女福利到在线不卡|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黄色软件app大全免费下载2023|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让男人免费桶爽30分钟 |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线观看| 又粗又硬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正在播放|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中文在线免费看视频| 一二三四日本高清社区5| 97国产在线视频| 青苹果乐园在线高清| 痴汉の电梯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日本猛妇色xxxxx在线| 国产精品igao视频| 182tv午夜线路一线路二| 国产精品视频2020| 91xav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