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 2014-10-09 14:48:09
■文/陸進宇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是為政府實施計量監督提供技術保證,并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服務的重要技術機構,與一般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有相同之處,更有自身的特別之處。針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特點,探究如何落實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實施意見》,在新形勢下更好地發揮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技術支撐和社會服務作用。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國辦發〔2014〕8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安排。《實施意見》體現了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要求,對扎實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為落實好《實施意見》,現就省以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改革發展路徑目標,談一些初步想法。
目前,省以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既為行政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又面向社會為產業服務,兩方面的職能都很重要,而且不能偏廢,均需加強。一是計量作為統一管理國家、維持國家秩序的重要手段,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技術規范和行為準則;二是計量作為經濟基礎、企業管理、科技創新的基礎支撐,社會需求越來越大,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們一定要圍繞強化理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這兩大重要職能進行改革整合。
《實施意見》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推進部門或行業內部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同時明確了檢驗檢測機構“專業化提升,集團化整合,市場化運營,國際化發展”的發展路徑。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作為質檢系統的一個獨特而又重要的機構,我們要積極用好這些有利政策,立足現有基礎,統籌考慮產業發展規劃和區域平臺布局,積極建設統一開放、運轉高效的綜合性平臺和專業性平臺,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計量檢測平臺體系。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把握整合方向。省以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整合工作應由各省質監局組織領導,編辦、人社、財政等部門參與,根據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和做大做強的指導思想,按照統籌規劃、積極穩妥、分步實施的原則,對全省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進行全面整合。
二是按照政事分開,推動集團化整合。以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為核心,整合市、縣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組建覆蓋全省市、縣的統一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新組建的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定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人員組成以目前在編人員為主,主要做好量傳溯源、計量技術法規研究與實施、計量新技術推廣與普及等。新組建的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仍歸省質監局管理領導,市、縣質監部門不再直接管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
三是按照事企分開,組建經營性機構。以新組建的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為出資主體,以現機構聘用人員為主,吸納整合社會資源,成立經營性綜合檢測公司,按股份制企業運行,主要從事檢測、校準、認證、咨詢等技術性服務。從而將現在省以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按照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技術支持和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兩大職責劃分為兩大部分,并采用不同管理模式,各自相對獨立運行。同時以資產為紐帶,相互促進發展。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為綜合檢測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綜合檢測公司反哺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升級發展等。
四是按照分步實施,穩妥推進整合。第一步,首先解決同城機構合并問題,以省會城市(同城機構已合并的,可選一重點省轄市)為試點,將該市轄區內的市、縣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全部劃轉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根據當地長遠規劃和產業發展,對省、市、縣計量檢測資源進行有機整合,逐步收縮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減少機構層級。第二步,在省會或重點城市試點的基礎上,將省內各市、縣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劃轉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進行整合,最終形成覆蓋全省的統一計量檢定機構。在整合的同時,剝離相關資產、人員和業務,成立經營性綜合檢測公司,按股份制企業運行。
五是簡化管理層級,優化資源配置。為便于管理,減少改革阻力,建議將新組建的省級法定計量檢測機構設為副廳級架構,分為省、市兩級,不再設立縣級機構。省級本部設立若干綜合職能部門和直屬研究所(正處級),側重于建設高、精、新項目和綜合性平臺,市級設立分支機構(正處級),下設一個綜合部門和若干實驗室(正科級),側重于建設常規、優勢項目和專業性平臺。整合過渡時期,現市級機構可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管理,待機構整合完畢后,歸并機構統一運行管理;暫時保留現在的縣級機構,待機構組建完畢后,轉化為綜合檢測公司分支機構。
六是推進市場化運營,創新體制機制。新成立的綜合檢測公司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建立董事會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行使自主經營管理權。同時,為加快發展、做大做強,吸收國有和非國有資本參股,亦可通過上市融資或合作引入優質社會資源和社會資金,逐步組建大型綜合性混合所有制檢驗檢測集團。
七是轉變發展方式,明確發展路徑。對于整合后的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強化公益職能,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強計量前沿技術研究,加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不斷提升量傳溯源能力,重點建設一批省級綜合性計量檢測平臺,為政府政策法規出臺提供技術支持,為社會化檢測機構的監管提供技術支撐,為重大國計民生項目提供技術服務。
推進綜合檢測公司綜合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逐步由提供單一計量檢測、校準、認證服務向面向研究開發、產品轉移、技術服務全過程的分析、測試、檢驗等綜合服務發展。推動規模化聚集發展,重點建設一批服務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專業性檢測平臺,發展計量在線檢測,不斷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積極開展檢測能力的國際互認,努力開拓國際檢測市場。
八是按照管辦分離,轉變政府管理方式。賦予新組建的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管理自主權、用人自主權和收入分配自主權,增強內生動力,激發生機活力。省質監局主要以宏觀指導、依法管理、業務監督為主。
九是完善配套政策,清除法律法規障礙。發揮法治引領和推動作用,積極查找清理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中不利于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健康發展的規定,研究完善財稅、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險等配套政策,打通改革整合的政策通道,形成強有力地政策支持。如:修訂完善事業單位開展技術服務經商辦企業、非國有資本參股、社會融資等方面的規定,為順利推進整合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撐。尤其要加強對先期改革試點單位的政策扶持,允許在機構編制、管理自主權、收入分配等方面嘗試突破,鼓勵大家看準方向,抓緊推動整合,在檢驗檢測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