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7-22 20:55 編輯
不要一天到晚念叨“傳統的中國文明禮貌和當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大家的耳朵都已經聽起了繭,自己說的一大堆的污言穢語避而不談,卻好意思在這里道貌岸然的扮演起“文明居士”,說穿了不就是做了婊子還想立牌坊。我有沒有進步,用得著你來褒獎嗎?與我另一個主題帖中堅持的什么觀點相比呀?貼出來給大家看看。又想編造什么謠言來惑眾是不是? 對于15樓的觀點我不做任何評論,我歷來鼓勵各種不同觀點的正常發表,當然也鼓勵15樓觀點發表,唯獨反對極少數道德品質低劣的人動不動就喜歡給人扣帽子、挖苦諷刺和謾罵的行為。 沒有那個能力評論就直說,要么就閉嘴滾一邊去,不要死要面子在這里硬扛,又拿不出任何證據反駁,卻又要嘴賤難耐的插嘴嚼舌。15樓哪句話“扣帽子”啦?哪句話不是事實呀?何來“挖苦、諷刺、謾罵”之理。此人向來就是在別人的證據事實面前死不認錯,拿不出任何證據事實也要說別人錯,東扯西繞、答非所問、正經歪念、斷章取義、偷換概念、信口開河、無中生有、蠻不講理、節外生枝、編造謊言、栽贓誣陷的施展惡劣學風,這也是全體量友所痛恨的毫無學術道德底線的“學術流氓”行徑。 但在數字修約中所講的“準確”和“可靠”是同一個含義,即準確的數字就是不必懷疑的數字,含有誤差的數字也就是值得懷疑的數字,懷疑的量化程度就是那個數字不準確的程度。 簡直就是胡說八道,“準確”程度是以偏移性指標來定量表征,“可靠”程度是以離散型指標來定量表征,前者用“誤差”,后者用“不確定度”。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兒。“懷疑的量化程度就是那個數字不準確的程度”,“不確定度”是不是懷疑的量化程度?它表示那個數字的不準確程度嗎?屁!它表示的是那個數的不確定程度。早就指出將“修約”與“修正”混為一談,還死不承認。 數字修約中,修約后的結果與未修約前的數據相比,只涉及修約結果的末位數,末位數前的數字并未改動。因此,這些數字是可靠的數字,或者說是沒有誤差的數字。所以說“末位數之前的數字都是準確數字”,也可以說“末位數之前的數字都是可信賴的數字”。值得懷疑或含有誤差的數字僅僅是末位數,因為只有末位數是經進位或舍棄尾數得到,存在著“舍入誤差”。舍或入的大小不會超過末位數代表的單位量值的一半。值得提醒的是,“不超過末位數代表的單位量值的一半”是舍入誤差,請不要與測量誤差,更不要與測量不確定度相混淆。 看看這位干了一輩子計量的“混混”,誤差的基本常識是多么的蹩腳。假設有一臺電子計價秤,1000g這一示值點的“示值誤差”為E=+5.21g,“不確定度”U=0.14g。如果用該秤對某物稱量3次,3次的稱量示值讀數為:1002.1g、1002.2g、1002.2g,平均值為1002.1666…g。按不確定度進行末位對齊修約得1002.17g。這是“修正”前對測量結果“修約”的全過程。請問,這兩位標紅的數字“2.1”沒有誤差嗎?不懂就承認不懂,不要在這里死要面子的裝懂。經“修正”后的最終測量結果為996.96g,這個標紅的“6”才能稱之為沒有誤差的、準確的、可靠的數。奉勸這位“混九規”,要么就閉門思過痛改前非,摒棄那萬人厭惡的“學術流氓”惡習,要么就繼續做你的“擰種”,不要成天穿著一身“文明居士”的道袍,戴著一副“傳承禮儀”的假面具,四處為婊子立牌坊化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