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內新聞] 質檢總局計量技術改革意見征求稿

[復制鏈接]
26#
tsone 發表于 2014-7-12 13:39:52 | 只看該作者
MB的模式一是讓我們基層的都辭職嗎?模式二也不坑爹的,根本沒有了解基層的情況就征集意見!征集個毛
27#
tsone 發表于 2014-7-12 13:41:25 | 只看該作者
很多省級的機構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停的壓制市級以及市級以下的機構!
28#
dbhlong 發表于 2014-7-13 17:34:32 | 只看該作者
估計是不是想重點結合當前發展的需要,再參照文革前機構形式的優點探索一條新的路子。
29#
海狼 發表于 2014-7-14 20:38: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狼 于 2014-7-14 20:45 編輯

回復 26# tsone


   模式一是由省計量院收編地市級縣區級計量所,全省就這么一家計量技術機構,原來的地市級縣區級計量所僅僅是省院的派出機構而已,說穿了就是在省內形成絕對壟斷。   模式二包含了倆層意思,第一個主要是省院和省會城市的計量院合并,第二個是地級市計量所和本地縣區級計量所合并。
   模式三大約就是把省級行政區域劃分成幾個片區,一個片區內幾個地市級計量所合并成為一個計量中心。
3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7-14 22:31:42 | 只看該作者
  正如狼兄所說,三個改革方案其實是一回事,即整合國家計量優質資源,淘汰落后計量資源,實施強強聯合組建區域性大型計量服務“公司”。一方面要保持“法律地位和法定任務不改變”,先讓它有碗稀飯喝得以生存下去。另一方面要求其“ 開發產業專業測量裝備,構建產業計量服務體系”,將其推向市場,在市場中求生存、求發展、求壯大。
  三個方案的不同之處僅在于強強聯合的區域性大小,全省范圍內,地市級范圍內,還是介于全省和地市級之間的范圍內,就是三個方案的區別。也許走到最后還有第四個方案,那就是組建全國范圍內的或跨國計量集團。
31#
qykawent 發表于 2014-7-14 23:43:55 | 只看該作者
接上樓,通過幾年,快速壯大后,剝離(強檢、日常技術監督以及政府計量的關鍵核心和重要工作)+(校準集團)?
32#
海狼 發表于 2014-7-15 12:22:04 | 只看該作者
我個人的看法和錦苑兄有所不同,我個人認為以后計量所的發展趨勢是只承擔法制計量工作,至于校準公司,應該從計量所徹底分離出去完全市場化。
33#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7-15 12:53:53 | 只看該作者
  也許狼兄所言也是一條改革之路。但就當前政府機構更改的思路來看,政企分離、政事分離是大方向。政府管政府的事,將伸向企事業單位的手逐漸收回來,還企事業單位自主權,放手讓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去拼搏和求發展。
  計量測試院所是技術研究和服務機構,并不是政府計量管理部門,政府計量管理部門是質量技術監督局,具體來說是各級計量管理司、處、科,因此所謂的法制計量管理職責在它們而不在計量院所。只不過鑒于歷史原因,政府計量管理部門設置了進行技術研究和技術服務的院所。我認為,改革應該是平穩過渡的,無論出于社會安定還是個人感情都不會立即將這些機構一棍子打死(或稱為機構改革硬著陸)。現在看來,第一步先將強制檢定這碗“稀飯”以政府計量管理部門授權的形式送給這些技術機構作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鼓勵其整合優質資源,實施強強聯合,走向市場,放下吃、靠、等、要的傳統思維,自己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自己去市場找干飯找肉吃未嘗不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34#
qykawent 發表于 2014-7-15 23:07:16 | 只看該作者
規矩兄,好像勿略了政府計量管理部門管理的依托是技術機構,計量標準等的技術管理人員,國家沒有自身計量政府實驗室是根本不行的,國際上基本這樣,自己的基礎怎能讓人隨便卡住脖子!!!
    美國計量管理特點:    (1)計量監督的重點在零售商業,實行強制管理。美國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共45種;    (2)工業計量不受政府部門的監督,由工業企業自行管理。但工業企業往往主動找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進行送檢、比對、咨詢、溯源;    (3)地方計量機構經常突擊抽查零售商,對違法者予以處罰;
     NIST除了量值溯源,許多專業測試和研究領域非常強!
      德國的PTB:不但在量值統一上占絕對的核心,在電機的研究領域也非常強!
35#
wjyiscool 發表于 2014-7-15 23:33:05 | 只看該作者
那里有什么強強聯合?
36#
執法人員 發表于 2014-7-16 10:08:19 | 只看該作者
迷茫啊,受傷的又是基層。
3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7-16 13:07: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4# qykawent

  你說的是,政府的管理工作離不開技術手段的支持。  時髦的各種“管理體系”運行必須具備四大資源,其中重要的資源之一是“外部資源”,又稱“外部供方”。政府計量行政管理部門是國內實施計量法制管理的機構,計量法制管理的這個“管理體系”的正常、持久、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職能就在各級政府計量管理部門身上。有很多管理工作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可以自己做,但對于技術工作、具體檢定、檢測、實驗等屬于產品和服務性質的工作,質監部門不可能“五臟俱全”,只能依靠其它技術機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供方管理”,建立合格供方目錄,進行“外購、外委、外擴”。改革初期階段政府依法設置的原計量技術機構在與社會計量技術機構在市場中平等競爭,政府在“合格供方管理”中適當向其傾斜,同等條件下優先列入合格供方目錄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強制檢定這碗“稀飯”優先端給原法定技術機構,我想,應該不會有多少人以政府搞不公平競爭為由強烈反對的。  您所提及的國外情況是值得借鑒的,人家的政府計量管理部門并不大,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并不多,法制計量管理的范圍也并不寬,但科技照樣先進,工業照樣發展,社會也未見因計量管理不到位而混亂。工業計量雖然不受政府部門的監督,但人家往往主動找NIST送檢、比對、咨詢、溯源,說明NIST也具有市場化運作的地位;地方計量技術機構經常突擊抽查零售商,也是受政府計量主管部門的授權和委托(類似于政府計量主管部門的合格供方),技術機構想查就查是不行的。對違法者予以處罰,也是政府計量主管部門的權力,而非技術機構的權力。它們是嚴格政企分離、政經分離、政技分離的。
38#
jx_king 發表于 2014-7-16 22:26:52 | 只看該作者
只要計量法沒改,任何變動都只是量的變化
39#
qykawent 發表于 2014-7-16 23:13:19 | 只看該作者
規矩兄所說:別人的法定技術機構也是肯定存在的羅!呵呵。不知道規矩兄是圍城外還是圍城內的?
4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7-17 00:24: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9# qykawent

  呵呵,我認為類似NIST這樣的技術機構應該算法定技術機構,但人家的法定技術機構并不僅限于吃法定的這碗飯,市場上自動送到嘴的飯照樣吃,市場上沒有送到嘴邊而自己有能力吃到的飯照樣可以去搶來吃,總之,人家并不是像我們這樣遠離市場競爭,還自認為是政府計量管理部門,依賴于政府,高高在上,自己不思如何生存,如何發展壯大,最終只能守著一棵樹吊死。
41#
天高地遠 發表于 2014-7-17 08:33:26 | 只看該作者
混蛋的總局、省局只會貪圖自己的利益,一心收錢、提拔自己身邊的官員,全然不顧基層死活!很多人都有這種看法。
42#
ysssir 發表于 2014-7-17 09:41:46 | 只看該作者
都是上面根據需要設置崗位,看起來就是大魚吃小魚模式,基層只能被吃
43#
doobly 發表于 2014-7-17 11:04:42 | 只看該作者
看了這個改革方案很欣慰,早該這么做了。很切合實際。原因如下:
一、如果把計量推向市場(強檢和校準一刀切),那么中國的計量就亂套了。1、一套設備2-3萬,一年收入20-30萬,結果是大家都是利用手中的現有資源搞個一兩年,狠賺一把,然后互相殺價,沒錢賺的時候拆資走人。2、不要忘記現在的技術監督局特別是地市以下的局,很多事情是靠計量所在做,技術骨干業務精英都是在計量所,沒有計量所,技術監督局啥子都不是,擺一臺加油機在那里,你技術監督局都不知道他怎么作弊的。推向市場的結果就是留下一個爛攤子給技術監督局,這樣不利于計量事業的長期發展。
2、如果把校準推向市場,保留強檢的地位和計量院所的事業設置,這樣矛盾會更多。1、計量院所靠強檢的收入根本無法正常運轉。(你知道一個出租車計價器收費多少嗎?60元一臺,一個地級市按1000臺算,收入6萬元!維護成本多高?在偏遠郊區租一個能停車的場地,修一個小房間放置標準器,請一個保安24小時值守,一年最低的保守估計是10萬。您知道三表的檢定費是多少嗎?單項電能表檢定費是5元,標準裝置的鑒定費是4000元。)2、對企業內部來說,強檢和非強檢無法界定,例如一臺天平,他今天可能用在強檢的崗位,明天也可能用在非強檢的崗位,不要給我說靠行政執法,技術監督局沒那人力物力財力,本人追過企業辦代碼證,追過企業辦生產許可證,從事過行政管理,從事過稽查執法。3、不要給我說計量標準維護靠政府拿錢,以前管兩個安全,現在管1個安全,都沒有拿到過多少經費,還別說你計量,不信大家出來嗮嗮,你們局里的計量拿到多少錢。
綜上,計量技術機構不適合推向市場和大規模放開!那么總局現有的方案是最好的。
先談模式一:省級設一個機構,下邊的實行錘管。邊遠及經濟不發達地區很實用。省級著重于科研,標準器的檢定,縣級可根據實際搞加油機衡器及區域內分布集中的計量器具檢定,市級是縣級的完美補充。這樣避免現在機構重復建設,設備重復投入,科研沒人搞的情況。
模式二:省市各設一個。這個利于發達地區。很簡單設備太多,靠下面的兄弟些,檢不完,而且省院人多,可以附帶著搞。
模式三:這個是在目前的基礎上稍加修正,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機構的重復建設。
本人傾向于模式一。
總之看了這個方案后,本人真的很欣慰,總局是做實事的。
44#
doobly 發表于 2014-7-17 11:06:57 | 只看該作者
簡單來說就是形成以計量院所為主,社會校準機構為補充的計量檢驗檢測體系。
45#
武明志 發表于 2014-7-17 11:30:16 | 只看該作者
43樓說的有道理,國情不同,政府管理方式不同,企業素質不同,要學習發達國家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7-17 12:45:47 | 只看該作者
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
  第六(四)條:發揮社會中介服務作用。加強質量管理、檢驗檢測、計量校準、合格評定、信用評價等社會中介組織建設,推動質量服務的市場化進程。加強對質量服務市場的監管與指導,鼓勵整合重組,推進質量服務機構規模化、網絡化和品牌化建設,培育我國質量服務品牌。
  第七(五)條:加快檢驗檢測技術保障體系建設。推進技術機構資源整合,優化檢驗檢測資源配置,建設檢測資源共享平臺,……建立健全科學、公正、權威的第三方檢驗檢測體系,鼓勵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技術機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對技術機構進行分類指導和監管,規范檢驗檢測行為,促進技術機構完善內部管理和激勵機制,提高檢驗檢測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社會公信力。支持技術機構實施“走出去”戰略,創建國際一流技術機構
  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
  (六)……將計量測試嵌入到產品研發、制造、質量提升、全過程工藝控制中,實現關鍵量準確測量與實時校準。……
  (十二)提升量傳溯源體系服務與保障能力。
  (十四)構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整合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等資源,……,構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
  (十五)構建區域發展計量支撐體系。 整合區域內現有計量技術機構、專業計量站、部門計量技術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的計量技術能力,結合主體功能區規劃定位,加強計量技術服務與保障能力建設。建立滿足區域發展需要的國家計量基標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完善量傳溯源體系。加強相關計量測試技術的研究,開展計量檢測等活動,提升現代計量測試水平和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二十一)……加強對計量檢定技術機構監管,規范檢定行為。建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檔案。完善部門計量監管機制,加大監管力度。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社會團體、人民群眾等社會監督作用。
  我們能不能從以上國家發展綱要和發展規劃中有關計量檢測市場和檢測技術機構的內容中,窺見計量檢測市場和計量檢測機構的發展大方向呢?
47#
doobly 發表于 2014-7-17 14:58: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6# 規矩灣錦苑

哈哈。很少去研究綱要規劃什么的。只有方案出臺(并且要有時間限制的方案)了,才去仔細閱讀。另外我可以和您打賭,不說2020年,我加10年,到了2030年計量都絕對不可能推向市場的。
現在質檢機構馬上推向市場,社會反應馬上就出來,不出10年,質檢機構回歸現在的狀態,又轉為政府事業單位。
原因很簡單,收費和投入不成正比,大家可以去查一下,一個氣象色譜,液相色譜多少錢,檢測的指標又是收多少錢?   
推向市場后的結果很簡單,有錢賺的事情大家去搶,沒錢賺的公益類事情無人做。
48#
moreface 發表于 2014-7-17 16:28: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7# doobly


   
哈哈。很少去研究綱要規劃什么的。只有方案出臺(并且要有時間限制的方案)了,才去仔細閱讀。另外我可以和您打賭,不說2020年,我加10年,到了2030年計量都絕對不可能推向市場的。


難道現在市場上的校準公司還不夠多的嗎? 連實驗室都沒有,也在搞校準的,也不少吧。一團亂啊~~

難道我看到的都是假象?

南方不說, 東北都市場化啦!~~
49#
doobly 發表于 2014-7-17 18:35: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8# moreface


   不好意思,表述有誤,我的這里想表達的意思是指強檢計量器具完全放開,也就是指計量院所不再是事業單位,而是成立為企業。   我知道校準是放開了的,而且我們這里部分檢定業務也是放開了的(即計量院所為主,社會機構為輔的模式),我覺得這樣也沒有什么不好,計量院所以公益為主,但也需要一定的校準收入來維持。
    但我覺得如果是把計量院所徹底改為企業的話,公益類不賺錢的就沒人做了,所以我認為不可能改為企業,是這意思。
5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7-17 18:5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7# doobly

  也許你說得對,10年20年很難說就一定改革到位。不過我還是相信國家的改革大方向,雖然改革有這樣那樣的困難,改革也一定會有陣痛,但改革的大方向已經用國務院的中長期綱要和規劃形式確定,什么時候實現,就只是需要時間的檢驗了。
  現在許多縣級計量所已經失去了法人地位,成為地市級計量所的下屬派出機構,這也許是邁出“技術機構資源整合,優化檢驗檢測資源配置,建設檢測資源共享平臺”,應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技術機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第一步具體措施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3 22: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特级黄一级播放| 欧美性a欧美在线|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亚洲天堂岛国片|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播放中国女人毛片一级带|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久久久久999| 推拿电影完整未删减版资源| 免费日本黄色片|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的| 欧美日韩高清性色生活片| 国产极品粉嫩交性大片|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激情在线小说图片视频区| 国产精品91av|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依依视频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看片日日夜夜|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丁香六月色婷婷| 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风间由美juy135在线观看| 少妇愉情理伦片高潮日本| 亚洲理论片中文字幕电影| 69日本xxxxxxxxx19|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视频|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国产精品www|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玩|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又爽视频|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理论电影| 中文字幕乱码第一页| 穿透明白衬衫喷奶水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3页| 欧美性xxxxx极品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