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5-28 18:16 編輯
回復 3# 規(guī)矩灣錦苑
這個規(guī)范,幾位起草人都很有名氣。李慎安、錢鐘泰、劉智敏都是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老人物。李慎安是質(zhì)檢總局的資深計量專家,參加過各主要計量規(guī)范的制定。寫過大量宣傳不確定度論的文章,有幾本文集出版。錢鐘泰是學術名家,是我國最早公開指謫不確定度論的理論家,當過計量院的副院長,代表我國計量院向國際計量局提出過強烈的意見。劉智敏是誤差理論專家,有幾本誤差理論與不確定度的書。曾任國際不確定度工作組之中國成員。他的不確定度書,有點怪,在不確定度的名義下,講誤差理論。
- 制定完這個規(guī)范之后,三人分道揚鑣。這里特別說說李慎安先生。 由于1993年國際計量委員會通過了GUM,不確定度論成為全世界計量界的當家理論。李慎安大力宣傳不確定度論,大量發(fā)表文章,并以國家質(zhì)檢總局專家的身份,強力宣傳、推行。令人印象最深的的是強烈攻擊“準確度”概念。以他為第一起草人的《JJF1027》明明寫著定量的準確度,要用準確度當做測量儀器的指標,這當然是正確的;可他轉身就罵準確度,不準用準確度。準確度何罪之有?無非是美國人說了:“準確度是定性的”。說句不雅觀的話,正是:外國人放個屁也喊香。于是,人們用了幾百年的準確度,億萬臺測量儀器標注的準確度,就不許稱說準確度了。李先生說一定叫“不確定度”,可是20年過去了,國內(nèi)把該用準確度的地方,換成“不確定度/最大允許誤差/準確度等級”。規(guī)范上這樣寫,人們還是多數(shù)用“準確度等級”(李先生說這也是定性的,不該用)或“最大允許誤差”,一些儀器照樣用“準確度”。李先生告誡說:不改稱不確定度,以后沒法國際交往,沒法訂貨。奇怪的是,中國計量界多數(shù)人士不敢叫“準確度”了(未必心服),而美國的安捷倫公司、福祿克公司出產(chǎn)的測量儀器,廣告、說明書卻仍然標“準確度”。最近有網(wǎng)友說,他們那里已買到標有不確定度指標的測量儀器。老史網(wǎng)上查到,安捷倫公司與福祿克公司都說明:測量儀器的不確定度就是測量儀器的準確度。 前幾天,網(wǎng)友發(fā)的福祿克的校準證書,儀器指標處寫“規(guī)格”,而證書中印的“不確定度”,十分規(guī)整,我和都成先生考證一番,那“不確定度”,竟然是校準時所用的標準的指標,顯眼是準備給開證書者的上級單位檢查校準資格用的;證書發(fā)給用戶,這個“不確定度”用戶卻沒法用,因為要進行修正,必須知道修正值的不確定度,即必須知道確定該臺儀器系統(tǒng)誤差時的特有的隨機誤差,此處僅僅有校準時用的標準的指標,不好用。 可見,推行不確定度以來,亂象不僅中國有,國際上也是如此。 - 我倒覺得大家還是了解一些歷史材料好。你規(guī)矩灣認為有并行的兩套指標,其實是錯誤的。要么用不確定度,要么用誤差范圍,一山容不得二虎。反正二者必須淘汰一個。你說別人把不確定度理解為誤差范圍是錯誤的,不,錯誤的正是你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