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你去細細體會過葉老師講座中不確定度與真值的關系嗎?

[復制鏈接]
51#
JIXIANYU 發表于 2014-3-6 19:56:47 | 只看該作者
希望崔工的見解,大家也看一下。

總覺得,會有一天大家都徹底放下,方向一致的!

52#
lhy118 發表于 2014-3-6 20:13: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1# JIXIANYU


    這是哪一本書的序呢?也要學習一下。
53#
都成 發表于 2014-3-6 20:18: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4-3-6 20:21 編輯

回復 49# 規矩灣錦苑

我們對一個被測量進行測量得到測量結果y及其不確定度U,按照先生的說法再去花時間花成本去找Y0,從而得到Y0UY0U這個區間,得到它有意義嗎?如果得到了Y0,那就可以不要y了,再知道Y0的不確定度U0,這就得到更準的測量結果。如此再去花時間花成本去找更準的Y0,這樣還有頭嗎?

看一下我們所做的工作,無論是檢定還是校準,還是對特定量的測量,以及對產品質量的檢測,我們想得到被測量的真值Y0,可是得不到啊!由于條件所限我們只能獲得一個測量結果y及其不確定度U,這沒有爭議吧!有了yU就會得到y±U這種書寫形式,表示從yUyU這個區間,這是客觀存在的,是沒問題的!接下來就會問真值y0會在哪里呢?答案是:真值y0以很高的概率(如約95%)處在yUy+U范圍內,這個范圍就是真值的分散區間,也可能在左邊,也可能在右邊,誰都不知道,當然還有可能跑出這個區間,甚至出現2#2的情況。這就是測量結果y及其不確定度U和真值Y0的關系。

54#
lishuiye 發表于 2014-3-6 20:36:47 | 只看該作者
看得我頭都大了
5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6 22:56: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3# 都成

  是的,測量者如果得到了Y0,他肯定會將Y0寫入檢測報告而不要y了。所以一般來說測量者給出的永遠都是測量結果y而不是“真值”Y0。實際工作中得到的真值Y0永遠都是相對的,每一個測量者的測量結果都需要以其“上游”測量結果作為自己的“約定真值”,同時它又可以是其“下游”另一個是測量結果的真值。真值的不確定度相對于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可以忽略不計(即視為0),因此測量結果有不確定度,真值沒有不確定度,真值存在區間的半寬U就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但U是真值的存在區間半寬,不是測量結果的變動區間(誤差范圍)半寬,理解成測量結果處在y-U到y+U區間內是一種錯誤的解讀。
  無論檢定、校準,還是對特定量的測量,對產品質量的檢測,測量者總是想得到被測量的真值Y0,由于測量誤差不可消滅無論如何都得不到Y0,只能獲得測量結果y及其不確定度U,這絕對是真理!
  有了y和U就會得到y±U這種書寫形式,但把這個書寫形式解讀成表示從y-U到y+U的區間問題就太大了。如果把這個區間解讀成是限制測量結果y的變動范圍,無異于將不確定度與誤差范圍畫等號。其實U只表示真值y0所處區間的半寬,此外并無其它更多的含義。至于說Y0所在區間是以y為對稱中心,從y-U到y+U的范圍,是毫無道理的。理由很簡單,因誤差不可滅,每一次測量的測量結果y并不一樣,從y-U到y+U的區間也就不同,區間真值Y0就有了不同的存在區間,區間本身也就是變化的了,因此這個范圍不是真值的分散區間。
56#
都成 發表于 2014-3-7 09:19: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4-3-7 09:26 編輯

回復 55# 規矩灣錦苑


      先生在第一段提到:“測量結果有不確定度,真值沒有不確定度,真值存在區間的半寬U就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但U是真值的存在區間半寬,不是測量結果的變動區間(誤差范圍)半寬,理解成測量結果處在yUyU區間內是一種錯誤的解讀。這已經表述的很好了,可到了第三段又亂了,請問y±U這種書寫形式,不解讀成從yUyU的區間,那解讀成什么?該區間不是測量結果y的變動范圍,而是真值y0的變動范圍,在53#已表述清楚,測量結果y及其不確定度U和真值Y0的關系也在53#作了表述。先生還說:“至于說Y0所在區間是以y為對稱中心,從yUy+U的范圍,是毫無道理的。”那請問真值Y0的分散區間在哪里?
5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7 10:4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6# 都成

  y±U這種書寫形式,不能解讀成從y-U到y+U的區間,只能解讀成分別包含有兩個信息的一種書寫形式,這兩個信息分別是:測量給出的測量結果是y,y的可信性(不確定度)是U(注:不是y的誤差范圍為U)。因此從y-U到y+U的區間,既不是測量結果y的變動范圍,也不是真值y0的變動范圍,只表示真值y0的變動范圍半寬是U,變動范圍的對稱中心不一定是y,其對稱中心尚不清楚。
  前面我說y±U這種書寫形式只告訴了我們真值Y0的分散區間半寬是U,并未告訴我們區間的對稱中心在哪里,不確定度評定也不需要和不要求知道這個對稱中心。那么,真值的分散區間(“變動范圍”)寬度知道了,位置在哪里呢?如果一定要知道這個區間的位置,就要知道其對稱中心被測量理論真值,因誤差的不滅理論真值無法通過測量得到,唯一辦法是經“上游”測量過程測量得到“約定真值”Y0后,以Y0作為真值確定相對于本測量過程來說的分散區間對稱中心。所以對于給出測量結果的測量過程而言,其真值應該在從Y0-U到Y0+U的區間內,而不是在從y-U到y+U的區間內。這個區間因每一次測量結果都不同,即y是變化的,所以區間也是變化的。
  從Y0-U到Y0+U的區間表示以約定真值Y0為對稱中心,半寬為U的區間,這個區間是確定不變的,唯一的。可能會有人說它也是變化的,但其變化量相對于本測量過程給出的測量結果變化量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每個測量者,哪怕是同一測量者使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測量,每一次測量結果都可能不同,即y是變化和不確定的。既然從y-U到y+U的區間既不是測量結果y的變動范圍,也不是真值y0的變動范圍,區間的本身又是變化和不確定的,所以我說這個區間沒有什么可用價值,當然也就沒有讓它存在的必要。
58#
都成 發表于 2014-3-7 11:10: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4-3-7 11:12 編輯

回復 57# 規矩灣錦苑

對先生的回復我很失望,就此問題我已發了多貼,這是最后一貼,就是堅持前幾貼的觀點不變,除非我認為哪一貼有錯誤。
59#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7 14:02: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8# 都成

  沒有關系,論壇中本來就是提供一個各抒己見,相互探討,相互學習的平臺,能夠達到意見統一是成果,不能達到意見統一而各自保留意見也是成果。
  我認為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認識,例如都承認不確定度與誤差同時存在的必要;都認為如果得到了真值Y0,那就可以不要y了;都認為真值存在的范圍半寬是U;也都認為從y-U到y+U的區間不是測量結果y的變動范圍,等等。不同觀點主要是對y-U到y+U的區間是否有價值有意義的看法,老兄認為y-U到y+U的區間是真值y0的變動范圍,我認為它什么范圍都不是。在真值的變動范圍(實際是真值存在的那個區間)半寬是U問題上我們看法一致,那么分歧意見就集中在該范圍的對稱中心在哪里了。
  我認為對稱中心一定是理論真值Y0而不是某一次的測量結果y。理由很簡單,假設范圍是閉區間[y-U,y+U],對稱中心是你說的y,但因誤差的存在,每個人甚至是同一個人的多個測量結果y都可能不同,區間[y-U,y+U]在數軸上就是游動著或飄忽不定的區間。當某個測量結果y是最大誤差Δ限定的范圍內極值時,區間[ymin-U,ymin+U]和[ymax-U,ymax+U]就會有相當大一部分區域并不重疊,不重疊的區域大小完全取決于y的最大誤差Δ。真值Y0萬一是沒重疊區域里的值,就意味著Y0不在某個y-U到y+U的區間內存在,那么Y0存在于y-U到y+U的區間是不是應該值得我們認真推敲呢?
60#
Enalex 發表于 2014-3-8 11:5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8# 規矩灣錦苑


    JJF1001-2011的3.21條“量的真值”定義注3說“其中‘真’字被認為是多余的”,所以我認為在討論不確定度定義時,“被測量的真值”、“被測量(的)量值”、“被測量值”其實是一回事,都是指符合被測量定義的真實的值,即“被測量真值”,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去多費腦筋。
從各位展示的信息看,同意版主對不確定度描述對象的確定,即評定的半寬值是表征Y0的參數。
因此我贊成版主關于圖2中,y與Y0畫反了的說法,不同意都成網友的觀點,也不能同意史老師關于不確定度回避了真值的說法(當然同不同意不確定有沒有必要評定是另外一回事,這里就事論事)
不過我有更進一步的說明,那就是,這個基于測量值評定出來參量,用來表征Y0分散性的不確定是有適用范圍的,即只適合在儀器計量方面用未知的儀器測可知的標準器的測量,不適用用儀器測量未知量的情形,其中道理,仔細想想應該能明白:不確定度表征的是Y0的分散性而不是y的分散性。或者說,從版主屢次在用儀器測量未知量時,總是說,評定的不確定度是表征真值的半寬,測得值不是真值,真值需要更高等級的儀器來測,等等,其實大家并不以為然,道理就在這里:不確定度不適用這種情形,你怎么解釋都枉然!但是在用未知儀器測標準器的計量情形下,測量對象是已知值是真值,因此評定結果直接是評定這個標準的已知值的,測得值減標準值是誤差.......等等一切都順理成章!基于Y0的不確定評定特別適合測量審核。
結論:不確定度評定是方法論,不是認識論,是一個約定俗成,是個規范,因此它有自身的適用范圍。
61#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8 16:40: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0# Enalex

  在對不確定度U表示真值Y0存在區間的半寬還是表示測量結果y變動區間的半寬問題上,我們的觀點一致,即以Y0為對稱中心以不確定度U為半寬的區間[Y0-U,Y0+U],表征的是真值Y0的存在區間,是真值Y0的分散性區間,[y-Δ,y+Δ]是測量結果y的變動區間,[y-U,y+U]是個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區間。我也贊成“不確定度評定是方法論,它有自身的適用范圍”的觀點,因為不確定度實際上是計量學中應用科學的范疇,應用科學講究的重點就是應用的方法。
  略有不同的是我還有第二句話,“人們用真值Y0的存在區間或分散性區間的半寬U“與測量結果相聯系”,作為表征測量結果的可疑度(或稱可信性、可靠性)”,因此,不確定度作為一個“非負參數”可以被用來表述所有測量過程和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品質高低。
  使用測量設備測量一個未知被測量,被測量真值是未知的,我們只能得到測量結果。欲知測量結果的誤差多大必須獲得“真值”,不知真值,“誤差等于測量結果減真值”就是空話。根據誤差理論,不可能通過測量獲得真值,只可能獲得“約定真值”,因此要得到測量結果的誤差就應送“上游”測量過程再次測量。基于成本、時間和必要性,日常不可能為此都送“上游”機構復檢以確定其“誤差”,為了評價測量結果的質量高低,才提出了用已知的測量過程所有信息對被測量真值大致所處的區間寬度進行評估,用這個寬度(半寬)表征測量結果的可靠性。
  測量不確定度同樣也適用于計量檢定/校準這個特殊測量過程。你已講的很清楚,檢定過程就是用被檢儀器未知量值去測量計量標準輸出的約定“真值”,用未知量測量已知量。但當儀器顯示量值后,未知量也就成為已知,此時儀器顯示值與真值之差就是顯示值的“誤差”,所以我們才不得不叫它“示值誤差”。此時的“測量結果”就是“示值誤差”了。根據誤差理論基本原理,所有測量結果必有測量誤差,示值誤差也必有自己的測量誤差。當然對示值誤差這個測量結果同樣也存在值不值得相信的問題,同樣有示值誤差的“真值”,有真值的分散性,有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
62#
Enalex 發表于 2014-3-8 22:5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1# 規矩灣錦苑


    "人們用真值Y0的存在區間或分散性區間的半寬U“與測量結果相聯系”,作為表征測量結果的可疑度(或稱可信性、可靠性)”,因此,不確定度作為一個“非負參數”可以被用來表述所有測量過程和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品質高低。"
這個說話不同意。從定義和上述結論看,半寬U表征Y0分散性,不能與y組成區間,當然也不能去表達y的可靠可疑度,更不可能與y進行相對量的計算,即使與Y0計算相對值我覺得也與可靠可疑沒關系,僅表示簡單占比關系。這好比男女比例占比50%不能說某人是男的可靠性是50%(例子不一定適當,但想表達的意思,這兩個量完全
63#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9 00:03: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2# Enalex

  這并不是我個人的觀點,而是測量不確定度的定義。根據按2008版VIM術語定義修改的JJF1001-2011的5.18條術語定義,不確定度是“根據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賦予被測量值分散性的非負參數”。其注5還進一步說明“在GUM中的定義是:表征合理的賦予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與測量結果相聯系的參數”。
  VIM和GUM對不確定度定義的共同點是“表征賦予被測量值的分散性”,即表征賦予被測量真值的分散性,這是不確定度這個參數的本質所在。不同點是GUM進一步補充說明了不確定度作為一個“參數”被推出和使用的目的,目的是“與測量結果相聯系”。半寬U是描述被測量真值的存在區間的,但卻是被用于表示測量結果的質量高低,因此這個參數可稱為“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簡稱“測量不確定度”或進一步簡稱“不確定度”。
  任何產品的品質高低評價參數都不會僅僅一個。那么測量結果準確性高低由“誤差”大小來評價,不確定度作為評價測量結果品質高低的第二個個參數,又評價測量結果的什么品質呢?這就是JJF1059-1999的2.11條定義注5所說的“測量不確定度意為對測量結果正確性的可疑程度”,即目的是用來評價測量結果可疑度的。正如直線度與不直度一樣,可疑度的反義詞又稱為可信性和可靠性。
  測量結果的可信性表述參數是一個寬度(半寬),寬度的計量單位和被測量計量單位完全相同,并不是可信與不可信所占百分比,與類似于男女比例占比50%的情況完全不同,因此兩者不能相提并論。
64#
 樓主| 劉彥剛 發表于 2014-3-9 05:4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規矩灣錦苑

對先生的回復我很失望,就此問題我已發了多貼,這是最后一貼,就是堅持前幾貼的觀點不 ...
都成 發表于 2014-3-7 11:10



    感謝各位量友關心我的該貼!并熱心參與討論!
    個人的觀點:相信葉德陪老師文中所說的:不確定度與真值無關。我認為葉德陪老師文中的觀點,應該也是代表觀方的觀點。之所以我有該問:“你去細細體會過葉老師講座中不確定度與真值的關系嗎?”是因為葉老師在文中給出例時,不經意誤將不確定度與真值聯系起來了,將包含區間誤理解為真值存在的區間。人非圣賢,誰能無過!何況這的確是人們,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搞混的概念。
    在這里特別還要非常感謝史老的堅持和陪伴!使我注意到VIM第三版,也可能不經意間在給出包含區間和包含概率時,不經意間將包含區間誤理解為真值存在的區間了。
65#
Enalex 發表于 2014-3-9 11:0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3# 規矩灣錦苑


    “ 這并不是我個人的觀點,而是測量不確定度的定義。根據按2008版VIM術語定義修改的JJF1001-2011的5.18條術語定義,不確定度是“根據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賦予被測量值分散性的非負參數”。其注5還進一步說明“在GUM中的定義是:表征合理的賦予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與測量結果相聯系的參數”。
  VIM和GUM對不確定度定義的共同點是“表征賦予被測量值的分散性”,即表征賦予被測量真值的分散性,這是不確定度這個參數的本質所在。不同點是GUM進一步補充說明了不確定度作為一個“參數”被推出和使用的目的,目的是“與測量結果相聯系”。半寬U是描述被測量真值的存在區間的,但卻是被用于表示測量結果的質量高低,因此這個參數可稱為“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簡稱“測量不確定度”或進一步簡稱“不確定度”。”

原來問題的根源在這里。這段話明眼就能看出,前言不搭后語!這不是亂扯么?定義上說這個半寬是評定真值分散性的參數,補充上又說是表示測量結果質量的參數,這是哪里跟哪里啊,測量結果的質量取決于偏差值,測量結果的分散性取決于A類評定的值!
對上述版主表述的這段話:“半寬U是描述被測量真值的存在區間的,但卻是被用于表示測量結果的質量高低,因此這個參數可稱為“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簡稱“測量不確定度”或進一步簡稱“不確定度””明顯自相矛盾之處,且徹底把所謂的一個約定俗成的有關不確定的說法弄成來個陰陽怪胎,難怪大家都說不確定評定混亂不堪的。建議此規范的專家弄清楚,評定的半寬到底是用來衡量Y0或y那個值的,并把1059整明白了再說。
66#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3-9 11:27: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3-9 11:30 編輯

回復 64# 劉彥剛

對人來說,德才都重要。一個人,“德”必須及格;“才”靠長期努力學習、積累。

對學術研究來說,能力與成果都重要。能力是基礎。研究能力包括:

1 知識積累。廣泛涉獵,抓重點;分析、比較,總結。

2 概括客觀需求的能力。;

3 識別能力。能看出問題。

4 質疑精神。不迷信書本和學術權威。

5 判別能力。能鑒別是非。

6 敢于提出新見解。

-

本次討論,由你出題,由你做結論,形式上完滿,也提到了我,很有禮貌。但我們不是市井會友,不必細究是非。學術討論,意見可能不統一,但態度必須認真。我認為,你的總結不恰當。這里包括具體的測量計量學理論問題,也隱含一些方法論的問題。談一些我的意見。

-

1 葉德培先生所講內容,都是有根據的,一部分根據GUM,一部分根據VIM3。說不確定度與真值無關,是純粹的GUM觀點。講實例又包括了真值,完全符合VIM3。做為一個按國際規范宣講“不確定度”的人,是忠于原著的,她沒錯。葉先生是主張忠于原著的翻譯家(《測量不確定度》一書中有GUMNIST TN1297的譯本),她信守諾言,沒錯。

-

2 問題出在國際規范GUMVIM3GUM做為純粹的不確定度論,否定真值可知,是其基本立場。不確定度論出世的理由是“真值不可知,誤差不可求,可以評不確定度”。就是說,沒法算誤差,因此誤差理論沒用,要用不確定度。如果承認真值可知,就得承認誤差可求,也就是說:沒必要引入不確定度了。因此,GUM一定要說不確定度與真值無關。

而在事實上,測量計量領域,任何工作,任何理論、任何方法,離開真值,是寸步難行的。測量就是在一定準確程度上求得真值,計量是在更高的準確度層次上求得真值。你說:一不小心就要提到真值,就混淆概念,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認為:講真值是正確的,不講真值是錯誤的。而且,不講真值是假話,不符合實際情況。誤差理論離不開真值就不必說了。就是不確定度論,講理論,說與真值無關,是在講空話,而實際上,必定與真值有關;因為任何不確定度評定都必須用到測量儀器或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注意,A類評定,只能確定重復性,不能確定偏離性,因此評定離不開B類評定,即看說明書,即用誤差范圍),誤差范圍是什么?誤差范圍就是誤差元的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誤差元等于測得值減真值,因此,誤差范圍中必定包含真值。(準確說是一定概率意義下包含真值。)不確定度能與真值無關嗎?不能。要真正與真值無關,就一個不確定度也評不出來

VIM32012版,是有關國際規范的最新版本。其中規定“不確定度是包含真值區間的半寬”,因此,我說葉先生是“不識時務”,沒跟上已發展了的形勢。在2013 年還說:“不確定度與真值無關”,既不符合不確定度評定的實際情況(要用誤差范圍,就必定與真值有關),也不符合最新國際規范(VIM32012版)。

在經過幾輪討論后,你仍然站在“不確定度與真值無關”的原點上,這就是沒有前進。第一步,要認識到,任何測量計量理論與思考都離不開真值。第二步要考慮國際規范是不是正確。背書是背不出水平的。

-

3 事實的本質是不確定度論本身是錯誤的,是偽科學。當然,我不能強求你現在就同意我的判斷。我敢于說這句話,是經過十五年的仔細研究的。我的背景條件是北大物理的六年熏陶、國家計量院的十年訓練、三十五年的測量計量實踐、五十年的刻苦專研(時間上有重疊與包含)。我說這些,意思是你該認真考慮我的幾個帖子的觀點。規矩灣版主說,真值就是量值,不必細究,你馬上表態:“謝謝提醒”。我認為:問題就出在這種模棱兩可上。說二者一樣,就應該是真一樣。把真值換成量值,葉先生的話就變成“不確定度與量值無關”,這還是話嗎?規矩灣先生,知識面廣,勤快,積極發言,態度和氣,都是優點。但他的觀點與一些人對他的信任,不相稱。你剛剛發覺國際標準自身的矛盾,由此下去,就可以考究更多的問題,這是很大的進步;他卻說,真值與量值是一回事,不必細究,這是掩蓋錯誤的“保皇”觀念,是誤導,你卻能接受,這可是方向性的選擇了。規矩灣自己受不確定度論毒害很深,由于他的影響力,他在本網上有時還去誤導他人。他自己應該自覺,別人也該注意到這一點。尊重別人,是應該的;但掩蓋錯誤,就是是非不分了,也不是真正的尊重人。搞研究,搞計量,必須實事求是,最忌掩蓋矛盾。

-

6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9 20:15: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5# Enalex

  是的,其實這并不值得我們驚訝。例如:
  桶的體積本質上肯定是描述桶這個物體所占三維空間的大小的參數,但因為桶的體積可以與桶內空間可容納物質的數量多少相聯系,常常被人們用來定量表述物體內物質含量是多少。假設一個桶容積20升,描述的是桶的內腔所占空間大小。但20升一桶礦泉水但卻被人們用來衡量桶內礦泉水物質數量多少。
  同樣,不確定度本質上是被測量真值分散性的參數,反映被測量真值存在的區間半寬。因為這個半寬是通過出具測量結果的測量過程所有信息評估出來的,也就為人們提供了“與測量結果相聯系”的條件,被用來定量描述測量結果可信性的高低。也就是說,不確定度U肯定是被測量真值Y0存在區間的半寬,卻被用來衡量被測量測量結果y的可疑度。既然可以被用來定量評價測量結果可信性的高低,叫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68#
JIXIANYU 發表于 2014-3-10 09:44: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JIXIANYU 于 2014-3-10 10:00 編輯

回復 52# lhy118


這是崔偉群編著的《測量誤差與不確定度數學原理》
前一段時間,論壇里面頭條推薦過的……

覺得史錦順老師說的也有道理,原因是不確定理論自身都讓大家感覺矛盾,大家好歹也是計量工作經驗和學習經歷,況且模糊,何況對非專業的普通員工還有領導,讓他們理解。打鐵還要自身硬,不論是錯誤需要糾正,還是理解學習國際標準不透徹,都需要盡快理清,樹立同一方向。
有時感覺,讓大家補考的高等數學微積分我們都不怵,為何這個不確定度,特別是校準報告里面的,這么難深入和被我們廣大企業用戶理解應用,計量人員費勁計算出的不確定度,不能被用戶理解和應用,這不也是浪費?

建議史老師也能申請個國家計量項目,有些資金,供史老師組織業內人士研究,我覺得作為國家基礎研究工程都不為過!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金幣 +3 收起 理由
chuxp + 1 + 3 認同觀點

查看全部評分

69#
都成 發表于 2014-3-10 11:2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8# JIXIANYU


  
您的想法很好!的確不確定度理論是誤差理論的發展,用來取代隨機誤差和未定系統誤差的處理,用來表述測量結果的質量,它適用于所有的測量,當然包括檢定和校準,適用并不等于都用,簡單的完全可以用極限誤差或叫誤差限。去集市買菜要用嗎?甚至連秤都不用,論捆論堆,簡化考核的兩批目錄中規定的那些就可以不評了,可以預見將來新計量法規定的7類(原來為4類強檢)計量器具的檢定,檢定規程早就規定好了標準和被檢的等級關系,評不評不確定度都沒關系,要評也會很簡單,其實這一類都可以簡化。

科學的態度是從實際應用出發,客戶送檢/校的儀器或檢測樣品是否需要提供不確定度,再決定是否評是否給,于是會出現會評會給、會評不給、不評不給,當然各種情況都必須使你的測量不確定度或測量誤差限滿足客戶要求。

70#
chuxp 發表于 2014-3-10 12:45: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uxp 于 2014-3-10 12:47 編輯

用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來表述測量結果的質量,僅僅是一個美好的夢想。評價測量結果可疑度?可信性?可靠性?這些無疑都是一大堆模糊的性質,與計量工作的特征格格不入,絕大多數計量的目的是:合格或不合格!既然你用這個來表述可疑、可信、可靠,那么請問,具體多大為可疑?具體多少為可信?具體百分之多少為可靠?沒有統一嚴謹的評判標準,使得不確定度理論無從應用。
71#
chuxp 發表于 2014-3-10 13:30:12 | 只看該作者
不是危言聳聽,我始終覺得,不確定度理論正在 “動搖計量工作的基礎”。
      寫過計量標準技術報告的人都有體會,初步評估完不確定度后(最佳測量能力),覺得有點大,則千方百計去減小,如溫度影響量縮小點、年變化指標取得最小的值、忽略外磁場的影響、認為大氣壓強不會影響測量結果。。。。等等,目的十分明確,就是最終得以通過考核!
    評定方法本來就規定的比較模糊,難以統一實際評定工作。一些分量的分布是否合理、各個分量是否相關或相關系數是多少、數學模型是否確切和完整、說明書或證書上的數據是否符合實際情況?過去的經驗現在是否依然有效?。。。。最后,把千變萬化的影響,僅僅歸納為A\B兩類評定,理論上的不足,導致評定結果與實際情況嚴重脫節。
     最為嚴酷的現實是,這些數據都是主觀估計后得出的,人為因素的影響難以避免。而我們計量工作最鮮明的特點是實際測量,一切數據都是經過實際測量得出的。GUM有個量塊檢卡尺的范例,按照結果的不確定度,結合我國《JJF1094-2002測量儀器特性評定》里面關于不確定度在合格評定的應用,卡尺不合格。有網友提出,其中一個分量估計大了,應減小,卡尺就合格了。
    不靠測量數據,而去依靠大腦思索,來完成計量工作,這個不是計量工作的發展方向。嚴重一點說,這個與偽造數據有一定的類似。
72#
都成 發表于 2014-3-10 14:49:48 | 只看該作者
剛剛與葉德培老師交流過:
1、2#的圖2中的測量結果y和被測量真值y0的位置沒有畫反。
2、測量結果y及其不確定度U和真值Y0的關系是:真值y0以很高的概率(如約95%)處在y-U到y+U范圍內,這個范圍就是真值的分散區間,當然還有可能跑出這個區間,甚至出現2#圖2的情況。
3、“測量不確定度與真值無關”是與“測量誤差與真值或標準值、約定值有關”相對應的,意思大致是獲得測量誤差必須知道真值或標準值、約定值,而獲得測量不確定度則不需要知道真值,因此說無關。
73#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3-10 16:06: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3-10 16:18 編輯

回復 71# chuxp


       寫得真好。說明不確定度論有危害。精辟。
     去年我分別見到兩位檢定員。C是電大(大專)畢業,W是技校畢業,他們都看出了不確定度評定的弊病,并且對推行不確定度很有意見。W說,標準是二等量塊,一年送國家計量院檢定一次,卻還要用被檢量具千分尺和游標卡尺來考核,費好大事,沒一點用,白費勁。另一位檢定員C說:明知用普通電壓表考核電壓標準的作法不合理;你不做還不行。上級來的檢查組可不說理,說我們光有國家計量院的檢定證書還不行,必須用被檢電壓表考核電壓標準。我和Pei去找單位領導,單位領導回答說:要按檢查組的意見辦。我安撫說,“領導也是沒辦法,不按檢查組的意見辦,弄個不合格,可受不了”。我感到事態嚴重,在8月20日,寫信給國家總局支樹平局長與計量司韓毅司長,建議停止推行不確定度那一套。連同我在網上的文章共40萬字(打印。1.2公斤)我只接到讓我寄材料的回話,在我寄信和材料(2011年寄20萬字電子材料,2012年寄30萬字電子材料)后沒接到回音。使我高興的是:過兩個月,國家質檢總局發了關于簡化不確定度評定項目的第二次通知。不管此事與我的上書有沒有關系,但基本方向是一致的。我十分擁護質檢總局的決定。于是,我也就趕緊去告知那兩位檢定員C和W.
-
74#
崔偉群 發表于 2014-3-10 17:18:28 | 只看該作者
要理解不確定度的概念,從概念到概念是遠遠不足的,必須從不確定度的公式來源來考察,如果不從數理來源考察,最終只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7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10 23:06: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2# 都成

  非常贊成第3條意見,“測量不確定度與真值無關”是與“測量誤差與真值或標準值、約定值有關”相對應的,獲得測量誤差必須知道真值或標準值、約定值,而獲得測量不確定度則不需要知道真值,因此說無關。這也是誤差和不確定度最重要的區別之一。
  對于第1和2條意見,本人仍不敢茍同。我的看法是:
  測量結果y的變動范圍在以測量結果為對稱中心,最大誤差或允差的絕對值Δ為半寬的區間內。即yi的變動范圍是區間[y-Δ,y+Δ],表示測量結果yi以很高的概率(如約95%)處在y-Δ到y+Δ范圍內。
  被測量可能的真值Y處在以被測量理論真值Y0為對稱中心,不確定度U為半寬的區間內。即Y的所處范圍是區間[Y0-U,Y0+U],表示真值以很高的概率(如約95%)處在Y0-U到Y0+U范圍內。
  至于以測量結果y為對稱中心,不確定度U為半寬的區間 [y-U,y+U] 則什么都不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是:測量結果y和誤差Δ可以構造一個區間,真值Y0和不確定度U可以構造一個區間,但y和U無法構造一個區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4 0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瑟瑟网站免费网站入口|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日本人指教视频| 国产高清乱理论片在线看|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免费动漫品精老司机| 麻豆md传媒md00中国|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娇小性色xxxx|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 97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二区 | 哆啪啪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a免费播放王色| 马浩宁高考考了多少分| 欧美人七十二式性视频教程一| 天天操综合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6|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 黄色毛片一级片| 99久久国产免费福利| 精品国产品欧美日产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视频| 亚洲天堂第一区| 黄色网址免费大全|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一卡二卡3卡4卡四卡在线| 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 六月丁香色婷婷|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欧美一级做a影片爱橙影院|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丁香六月婷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