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角度/平直度] 關于平板平面度的計算方法?

 關閉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really 發表于 2014-2-18 14:16:4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平板用對角線法手算平面度具體怎么算?規程后面的例子表格有部分看不懂的,希望前輩們賜教。
推薦
xqbljc 發表于 2014-2-22 16:28:25 | 只看該作者
使用“節距法”的平直度測量中,主標準器就是小角度測量儀器(水平儀),輔助工具為橋板,這里不存在什么憑空而出的“新的測量系統”或什么“新測量設備”的主觀想象,這與自準直儀的檢定等是同樣的道理,自準直儀的檢定中,主標準器就是標準量塊(利用量塊的尺寸差組成標準角),小角度檢查儀就是輔助設備,如果把(標準量塊+小角度檢查儀)硬說成什么““新的測量系統”和什么“新測量設備”,大家會接受嗎???

     先不講是否存在什么“新的測量系統”分度值換算問題,既然清楚“水平儀分度值τ=0.005mm/m”,跨距Ld=180mm,那在換算時,“ad=0.005×180=0.9μm”,首先水平儀分度值的代入為什么只有一個0.005?而換算因子“mm/m”跑到哪里去了?跨距Ld的單位是mm應該沒有異議吧,那最后結果0.9的單位μm又是從哪里冒出來的?這一切充分說明,換算系數1000(單位μm)是必須有的,否則,換算結果的單位μm永遠無法交代清楚換算過程的正確性及單位μm的來源。

     關于“統一測量基準”的說辭,本人已經不屑于再給以駁斥了,大家都清楚根據嚴格的定義,測量基準只在“測量過程中”存有并被使用,那么在后期的數據處理(評定)過程中,就不再存有或使用測量基準的事實了,則“統一測量基準”的說辭就更是無風撲影的信口開河了。至于所謂的“累積法”根本就不是什么“方法”,它只是規程中使用表格數據處理中的一種方式,與此過程中莫須有的什么“統一測量基準”毫無瓜葛,完全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當然,將“統一測量基準”這樣喋喋不休的說辭,歸類至“三新”理論還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該理論要靠譜才好!

     “將每個讀數值均減去第一個讀數值42,使讀數值變小。其原理是假設第一個讀數42是水平儀的零值誤差,每個讀數均減去零值誤差而得”的說辭,大家就當笑料看得了,不過樓上某位既然清楚“第一個讀數值42”,也就是終于搞明白起始點0不再是儀器讀數值了,這也算是微小的進步吧。否則,第一個讀數值的前面還有第一個的第一個讀數值,就更加亂套了。至于“原理是假設第一個讀數42是水平儀的零值誤差”的說辭,首先假設水平儀的零值誤差為42,這零值誤差如此之大,還符合JJG103-2005規程中的零值誤差技術要求嗎?這臺水平儀還合格嗎?不合格的水平儀還能使用嗎?即使按你過去所談水平儀的零值誤差超差對水平儀的檢測使用,不受影響(實際是嚴重影響),這里的“假設”零值誤差為42與“胡設”又有什么不同?這樣的所謂“原理假設”與錯誤、無知以及可能造成的誤導又有什么不同?

     實際上“每個讀數值均減去第一個讀數值42”,僅是在數據處理過程中“使讀數值變小”而已,方便下面的按比例內插的旋轉平移量的計算,這與所謂什么“原理”的水平儀零值誤差毫無關系,某位就不要再故弄玄虛了,也不要為自己的所謂“三新”理論再去給以新的“增磚添瓦”了,不“減去第一個讀數值42”,或者都減去任意一個數,比如講43、44、,最后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減去同一個數值,僅是為了使用表格計算的方便,或者為了作圖時的曲線(折線)不必太陡,以相對準確、方便作圖,或節省作圖的坐標紙罷了,還是那句話,希望樓上某位今后談論計量技術要多少靠點譜,信口開河確實害人不利己的。

     平板規程中,并沒有提到什么所謂的“解析法”,這“法”那“法”過濫,也就無“法”了,不就是某些量友談到的“按比例內插”或者叫“平移旋轉量”計算嗎,0,42,86,132,176這列數,最后一個累積值(176)除以分段數n,不就是“按比例內插”的數,或者叫“平移旋轉量”嗎,176/n=176/4=44,至于這個44的正負號,按規定是加還是減“平移旋轉量”不就得了。挺簡單的事情,到了某位那里,又是什么未知數Q,又是什么列方程,那移項、方程兩邊同除以未知數的系數,也不可省略啊?賣弄規程已經描述的非常清楚的東西,確實有些“畫蛇添足”,按正常的人的敘述方式就挺好。
推薦
xqbljc 發表于 2018-6-30 17:52:32 | 只看該作者
         再次嚴正警告編造瞎話混跡論壇的跳梁老丑,其編造的什么“撤銷....主筆...資格”的彌天大謊,將會面臨多方的訴訟官司,嘴賤難耐且視法律如兒戲的老琉球,可悲的下場將會降臨至其已無幾多時日的凄涼末年,勿謂言之不預也!!!

        “角度單位mm/m”、“組合的測量系統.....平直度測量儀”以及什么“傳感器....處理器....顯示器”等這些臭氣熏天的規氏歪理邪說,即使其磨磨唧唧的絮叨一萬遍,也依舊是不可理喻且上不了大雅學堂的規氏偽理論,只能是臭不可聞的同即將消亡的老不正經一樣,遺臭人間!

        “JJG117在2013年換版時所用例子并沒有變......,后面的計算卻原封不動地復制粘貼了老規程的數據”,這又是講實話臉紅的老琉球,在公眾場合編造的彌天大謊。下面將JJG117-2005和JJG117-2013兩個規程中數據處理示例的表2(e1a5截面),以圖片的形式分別列出,由大家對學術流氓胡言亂語、編造瞎話的丑陋嘴臉給以識別:
         圖片1:JJG117-2005規程中數據處理示例的表2(e1a5截面)
         

         圖片2:JJG117-2013規程中數據處理示例的表2(e1a5截面)
           

          由以上僅是一個表2(e1a5截面),大家就可以從紅、藍框中的大相徑庭,清楚的看出,學術流氓的所謂“原封不動地復制粘貼了老規程的數據”的彌天大謊,完全就是其編造瞎話不打草稿的惡劣行徑!有請學術流氓、攪屎棍子給大家講清楚,這-1.8相對于+1.8、δn=-3.6相對于δn=0、δi相對于δn的大相徑庭,是如何“原封不動地復制粘貼了老規程的數據”?“原封不動地復制粘貼”又怎么可能出現符號、數字、字母的完全不同?呵呵,這樣的“復制粘貼”功能只有規氏妖術才獨家享有吧?!

        無需多講什么(其它表格的錯誤先不講),為老不尊之人瞎話連篇、講實話臉紅的拙劣行徑、丑陋嘴臉暴露無遺,對此,相信大家都會識別的!



推薦
xqbljc 發表于 2018-1-31 16:24:56 | 只看該作者
x86438751 發表于 2018-1-31 15:18
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我說的都是私下的行為, 我現在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弄過來的,版本比較老,還沒有加密 ...

       如你所講,那你使用的軟件就是老版本、老界面的了,這個老版本、老界面的軟件本論壇就有,是免費的,無需向海克斯康索要。

       新版本、新界面的軟件,在主標準器、依據的國家規程/國內外標準,以及受檢點分布形式及評定基準位置的確定等諸多方面,都有較大及略微的改動,整體給人的感覺有些往瑞士維拉軟件的界面上靠。由于是商業行為,就不再過多評論了。
2#
xqbljc 發表于 2014-2-18 23:12:33 | 只看該作者
樓主提出的“平板用對角線法手算平面度具體怎么算”的問題,由于現階段絕大部分人都是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所以,使用手算做數據處理的應該很少了,建議其去http://www.bkd208.com/viewthread.php?tid=27772&rpid=284430&ordertype=0&page=1#pid284430看一下,在那里,量友深圳漁民在5樓的解釋是很細,也非常到位的,下面將量友深圳漁民的解釋復制粘貼如下:

     假如直線度手算沒有問題的話,平面度手算也不難。我們撇開公式不說(公式有時候會把人攪昏),其實檢平板平面度就是在規定的位置檢定若干條直線度,再把它擬合到一個平面上。我們想象把算好的各測量位置的直線度放在原位(它們是獨立的直線度曲線,首尾為零),擬合的第一步,以一條對角線為基準;第二步,把另一條對角線的中心點擬合到作基準的對角線的中心點上,這需要把第二條對角線整體垂直平移,平移量是兩條對角線中心點的差值。想象一下此時的空間圖像,是一個搭好的十字骨架;第三步,選擇任意一條邊,將它擬合到十字骨架上,此時直線的一端和基準線的零點重合,將直線繞重合點抬起一個高度,使得另一端與另外一條對角線的端點重合,抬起的高度值就是兩條對角線中心點的差值;第四步,依次將其他邊線擬合到骨架上;第五步,擬合過中心點的兩條直線,首先垂直平移直線,使其一端與某邊線的中點重合(比如與a3點重合),然后再繞a3抬起直線,使另一端點與對應邊線的中點重合(比如與e3重合),抬起量是a3與e3的差值。同樣方法處理另外一條過中心點的直線。繞點抬起一高度,中間各點需要按比例內插,應該不用說啦。
計算熟練的話,25點的平面度計算,10分鐘夠了。建議大家有時間的話練習一下手算,權當是做個游戲,有助于對測量方法的理解。


     個人同意上面的說法“手算,權當是做個游戲,有助于對測量方法的理解”。

      如果樓主愿意在測量原理上搞得更透徹一些,可以看一下http://www.bkd208.com/viewthread.php?tid=164138&extra=&page=8中的180樓~185樓,總之,“對角線法手算平面度”,實際上僅僅牽扯一個兩端點連線計算公式,其余那些眾多的計算公式,實質上都是由一個兩端點連線計算公式“變異”而來,沒有什么難度的。
3#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19 15:1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really

  老兄因為“規程后面的例子表格有部分看不懂”,而那8個表是手工計算的,所以提出了“平板用對角線法手算平面度具體怎么算?”的問題。
  簡單地說,平面度檢測分為三大步。第一步布點采樣,第二步統一測量基準,第三步誤差評定。規程后面的例子那8個表格就是在完成布點采樣后進行測量基準統一工作。這一步的目的就是將各個受檢點相對于不同的測量基準讀得的高度測得值統一到以中心點為共同的測量基準,以獲得以同一個高度點為參照物的高度值,然后才能進入最后一步按規定的評定基準評定平面度誤差。
  只要明白了那8個表格目的,怎么做就是我們測量者自己的事。其實表格還可以進一步簡化,但基本的幾個要求要做到:1將讀數值通過由水平儀和橋板組合測量系統的分度值變成高度值;2用累計的方法將各測量截面的受檢點高度統一到以截面起始點為測量基準的高度;3利用解析法或旋轉法將終點與起始點等高得到該截面各受檢點新的高度值;4通過四個角點和左側邊線相應關聯點將各截面受檢點高度最后統一到以中心點為參考物(基準)的高度值即可。
4#
xqbljc 發表于 2014-2-19 15:56:42 | 只看該作者
嗡、嗡、嗡的追身聲音讓人反感,早知道嗡、嗡、嗡的聲音會如此的死纏硬打,本人也就不會來這里給樓主以建議了。避之不及啊,正確的選擇就是遠離!
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20 11:45:03 | 只看該作者
  本人在另一個主題帖中已經明確表態,本人將積極響應量友關于“和為貴”的建議。“霧霾”來自哪里,人人心中有數,本人將一如既往地參與技術問題討論,對于類似于4樓這種與技術討論無關的任何內容將始終保持沉默。我在3樓講述了新版規程附錄C的8個表目的是完成測量基準的統一,以及統一測量基準必須要做的四件事,下面以表C.1為例詳細說明3樓步驟1至步驟3的計算:
  1.關于橋板與水平儀組合成一個新的測量系統后,新測量設備的分度值計算:
  橋板跨距L分別為Ld=180mm,La=152mm,Lb=95mm,水平儀分度值τ=0.005mm/m(注:標準誤為0.001mm/m,應加以更正),根據公式(B.1),ai=τLai′ 則ad=0.005×180=0.9μm,aa=0.005×152=0.76μm,ab=0.005×95=0.475μm。
  2.各測量截面以起始點統一測量基準:
  a1e5截面為例見表C.1:讀數(格)分別為:0,42,44,46,44,用累積法統一測量基準為:0,42,86,132,176。
  說明:表C.1第4列數據是為了“手工”計算方便,將每個讀數值均減去第一個讀數值42,使讀數值變小。其原理是假設第一個讀數42是水平儀的零值誤差,每個讀數均減去零值誤差而得。如果用微機的電子表格計算,這種假設也就毫無價值了,所以計算中我略去了這個假設。
  3.用解析法將終點176與起始點0等高:
  解176+4Q=0得Q=-44,分別乘以受檢點順序號0、1、2、3、4得0,-44,-88,-132,-176;與統一基準后的數據相加得到:0,-2,-2,0,0。
  將讀數格值變為高度值:以上結果再乘以新測量系統分度值ad=0.9μm得0,-1.8,-1.8,0,0。這就是表C.1的第8列也是最后一列數據。
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22 21:37:18 | 只看該作者
  1.“節距法”平直度檢測使用的測量設備是由橋板和小角度測量儀(包括水平儀、自準直儀等)共同構成,只是幾何量計量界的共識,如果對測量儀器與輔助設備組合在一起是不是可以構成一個嶄新的測量設備還是無法理解,因為我已多次重復進行了解讀,不能再重復了,本人只能建議樓上去看看JJF1001和GB/T19022、GB/T19000中“測量設備”的定義了,這些標準和規范有的已經發布實施多年,相信大多數計量工作者是理解的。
  2.換算系數1000為什么必須取消的問題,我也多次說明。如果每個符號都帶自己的單位參加運算并不是不可以,只不過麻煩一點罷了。L=180mm,τ=0.005mm/m,全部以“微米”統一計量單位后:L=1.8×10^5μm,τ=0.005mm/m=5μm/(1×10^6μm)=5×10^(-6)。
  如果公式繼續保留系數1000,那么a=1000τ·L=1000×(1.8×10^5μm)×[5×10^(-6)]=900μm;
  公式刪除系數1000后,a=τ·L=(1.8×10^5μm)×[5×10^(-6)]=0.9μm;1000的去留還用說嗎?
  3.關于受檢點的序號和讀數問題。五個受檢點,樓上認為是0、1、2、3、4,還是1、2、3、4、5都沒有關系,但“起始點”總之是排序最前面的那個,前者是0,后者是1。其中排序第二的讀數42正是以排序第一的受檢點為測量基準讀得的數據,至于排序第一的受檢點讀數0,樓上不認為是儀器上讀得的,或者是天上掉下來的,我也沒有意見。
  排序第二的受檢點讀數為42,只要“假設”42是水平儀的零值誤差,就意味著水平儀零位設定在顯示值42處,第一個讀數為42時就理應讀為0,那么所有的受檢點讀數也就都應該減去42,這也是表C.1的第4列數據來源的理論基礎。用計算機電子表格軟件計算時減去42完全是多余的一步,所以我以前說過水平儀的零值誤差大小在使用節距法時沒有任何影響,在本主題帖5樓我也特意列出了不減42的算法。
  當然樓上說為了作圖法方便,也不無道理,我并不反對。但如果并未使用作圖法時,以作圖法為由也就失去了根基。所以,根本理由還是假設第一個讀數就是水平儀零位。這和用指示表打跳動一樣,指示表的初始讀數可以調整到0,但大多數人測量時并不作調整,不管它讀數多大,測量者只要把那個讀數當成0,在讀取其它部位讀數值時減去那個值也就可以了。
  4.關于這“法”那“法”
  平板規程只給出了計算表格,并未說明表格的計算使用了什么方法,但這并不等于這“法”那“法”不存在和沒有被使用,也不能說明其它沒用到的方法不能使用。正像樓上說的作圖法,檢定規程并未給出,但我不能說不能用作圖法。樓上看出了0,42,86,132,176這列數,最后一個累積值(176)除以分段數n,就是“旋轉量”,這的確是說到了點子上了。這也充分說明規程上8個表的第4列各減第一個讀數,對使用計算機計算來說的確是多余之舉了。
  不過樓上所說的解析法這個“旋轉量”確切一點應該稱為“單位旋轉量”。單位旋轉量乘以受檢點的排列序號才是該受檢點的實際“旋轉量”。解析法的“旋轉”與旋轉法的“旋轉”有明顯的不同,即解析法的旋轉中心始終設置在起始點上。因此單位旋轉量不能沒正負號,正負號在計算中起著自動識別旋轉方向的作用。至于我是不是“畫蛇添足”,是不是按正常人的敘述方式在敘述,以及樓上其它非禮貌用語,就恕本人不回復了。
8#
深圳漁民 發表于 2014-2-24 10:04:08 | 只看該作者
水平儀是以大地水平作為“零點”的,第一段的值(42)應該理解為與大地水平的差值,第二段的值是對第一段的差值,......。歸零也好,不歸零也好,都可以計算。把42假設成水平儀零值誤差對理解不見得有什么幫助。
9#
深圳漁民 發表于 2014-2-24 10:24:10 | 只看該作者
當水平儀和橋板組成為一個測量系統后,水平儀的讀數就和自身沒有什么關系了,它始終反映的是橋板兩點連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當然需要經過計算),若認為橋板的一點在水平面上,則讀數反映的是另外一點對前一點的高差。正是基于這個假設,我們沿直線挪動橋板,使其首尾相連,得到每一段后點相對前點的高差,它是若干線段組成的折線。通過計算,我們可以得到所走過路線的直線度。不知這樣說是否容易理解些?
1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24 12:22: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4-2-24 12:31 編輯

老兄關于“當水平儀和橋板組成為一個測量系統后,水平儀的讀數就和自身沒有什么關系了”的話直截了當,說得太好了。因為此時新的組合測量系統分度值已不再是水平儀原有分度值了,新舊測量設備分度值間的關系式是a=τ·L,新分度值的計量單位已經從原來的mm/m變成了μm。不管橋板的前一點是否在水平面上,則讀數反映的“始終是另外一點對前一點的高差”。因此讀得的格數ai′ 乘以“組合測量系統”的分度值a,就是“每一段后點相對前點的高差”ai,與前一點在不在水平面上已毫無瓜葛。這就是新版規程公式(B.1):ai=τ·L·ai′的來源,式中τ·L就是組合測量系統的分度值a。
  “正是基于這個假設,沿直線挪動橋板,使其首尾相連,得到每一段后點相對前點的高差”,這句話說得也是非常到位的。這說明平直度檢測的是“高差”不是“角度”,并且這個高差是后點相對前點得到的,“前點”是“后點”讀數的參考對象,即前點是后點的“測量基準”。因此節距法的測量基準在測量中不斷地變化著,各受檢點高度讀數必須統一測量基準后才有價值。這也是節距法測量平直度誤差為什么離不開數據累積這一步的原因。讀數“累積”的目的就是將各受檢點讀數以起始點為同一個參考對象(測量基準)得到可以相互比較高低的數據,然后才能再按規定的評定基準通過直線度誤差評定計算,得到組合測量系統所走過路線的直線度。
  至于用“橋板兩點連線與水平面的夾角”解釋節距法工作原理,不能說就是錯誤,但復雜化了。小角度測量是水平儀的工作原理,這個工作原理是正確的。但水平儀與橋板組合后已形成了新的測量系統(測量系統也是一個完整的測量設備),新的測量系統工作原理已經從水平儀工作原理基礎上得到升華,新測量設備上讀得的格數乘以其分度值a就是“后點相對前點的高差”,簡捷而明了,不必再回過頭去與“大地水平的差值”相聯系加以解釋。
11#
xqbljc 發表于 2014-2-27 13:23: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4-2-27 13:33 編輯

7樓的某位,大家應該會記憶猶新的,想當初自稱為“下里巴人”,但現在竟然要代表“幾何量計量界”發布什么“共識”了,現實版的改頭換面吧?!

      “節距法”的平直度檢測中,由于使用了主標準器水平儀和輔助工具橋板,則(水平儀+橋板)就不是原來的主標準器和輔助工具了,而衍變成為什么“嶄新的測量設備”了,如果照此極端偏執的教條理解“測量設備”的定義,那么幾何量計量專業將是一片亂象:
       1. 量塊量值傳遞的檢定中,主標準器標準量塊和輔助設備烏氏干涉儀、量塊檢定儀,則(標準量塊+烏氏干涉儀、量塊檢定儀)就不再分別是原來的主標準器和輔助設備了,而衍變成為什么無名氏的“嶄新的測量設備”了;
       2. 自準直儀的檢定中,主標準器標準量塊和輔助設備小角度檢查儀,則(標準量塊+小角度檢查儀)就不再分別是原來的主標準器和輔助設備了,而衍變成為什么無名氏的“嶄新的測量設備”了;
       3.平面平晶的檢定中,主標準器標準平晶和輔助設備等厚干涉儀,則(標準平晶+等厚干涉儀)就不再分別是原來的主標準器和輔助設備了,而衍變成為什么無名氏的“嶄新的測量設備”了;
       4.水平儀檢定器的檢定中,主標準器標準量塊和輔助設備立式光學計,則(標準量塊+立式光學計)就不再分別是原來的主標準器和輔助設備了,而衍變成為什么無名氏的“嶄新的測量設備”了;
       5. ........................................。
      不再去多談了,如果按照某位極端偏執的教條理解“測量設備”的定義,按照那個毫無道理的“邏輯”,那么幾何量計量專業,許許多多所建標準的名稱問題,必然會是一片亂象,大量的無名氏將會出現,主標準器和輔助設備也將無法區分,這不就是明顯的“攪混水”嗎?!

      規程中之所以有一個換算公式,這是針對將測量過程中獲得的角度測量值換算為線值微米而設立的,其換算系數1000的問題,應根據相關法規性技術文件對單位間換算的規定進行取舍。我們先不講是否存在什么“新的測量系統”分度值換算問題,大家先看一下,樓上某位在換算系數1000的問題上,是如何偷梁換柱、胡攪蠻纏來給以“攪混水”的吧。首先,換算公式中講的非常清楚,跨距L的單位是mm,也就是L=180mm,而某位L=1.8×10^5μm的所謂“全部以“微米”統一計量單位”的說辭及做法,明顯就是在偷梁換柱,將問題搞亂,將跨距L的單位由mm換為μm后,跨距的數值擴大了1000倍,這必然導致了后面的換算結果a=1000τ·L=1000×(1.8×10^5μm)×[5×10^(-6)]=900μm擴大了1000倍,這樣的“攪混水”小伎倆,應該是不會瞞過大家的眼睛的。樓上某位不說其在胡攪蠻纏,起碼是非常不夠講究的,把精力、能力都放在這些小兒科伎倆上,有意思嗎?

      其次,大家再看一下某位的τ=0.005mm/m=5μm/(1×10^6μm)=5×10^(-6)式子,儀器的分度值并不是一個多么復雜的問題,由于mm/m按照JJF1001一詞一義的原則,只能按換算因子來認知,也就是換算因子mm/m=1/1000,則τ=0.005mm/m=0.005/1000(單位rad),所以,某位給出的式子,就只能是將簡單問題給以復雜化的“攪混水”了,而就是這個有意復雜化的過程,出現了5μm/(1×10^6μm)的錯誤寫法,這個式子中,分子與分母都分別使用了詞頭μ,而這是與國家強制性標準中,明確規定的詞頭使用規則相違背的。樓上某位可以繼續“扯”或“繞”,但正確使用詞頭的規則,大家都應該遵守。

     換算公式中換算系數1000的問題,本人也不去多談了,如果按照換算系數1000的單位為μm(1mm=1000μm),跨距L的單位是mm,那么換算結果應該如下:
             a=1000τ·L=1000μm×180×0.005/1000=0.9μm
      上面的換算公式對單位間換算的由來、過程及正確的結果表述的非常清楚且正確,不是某位可以任意“攪混水”的。希望,樓上某位今后在談計量技術問題時,能夠稍微“講究”些。
12#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27 23:33:35 | 只看該作者
  技術討論各人發表各人的觀點,有不同意見可以本著正確的態度指出或者評論,但沒有必要對別人的觀點甚至人身惡意攻擊,攻擊式的語言量友們早已深惡痛疾。
  樓上一連串舉了四五個例子,目的無非是否定“實現測量過程所必須的測量儀器、軟件、測量標準、標準樣品(標準物質)或輔助設備或它們的組合”都是測量設備這個定義,特別是否定其中關于任意兩個或兩個以上測量設備的組合也是一個完整的測量設備,否定儀器水平儀與輔助設備橋板的組合是一套完整的平直度誤差測量設備。以樓上所說的自準直儀檢定為例,主標準器量塊和輔助設備小角度檢查儀,分開來都是獨立的測量設備,但合起來也是一套完整的測量設備,所以(標準量塊+小角度檢查儀)變成為“嶄新的測量設備”準直儀檢定裝置了,量塊和小角度檢查儀都變成了準直儀檢定裝置的組成部分,兩個組成“部件”缺一不可。這個測量設備定義表達的新觀念,別人已幾次三番強調,但如果仍然堅決反對,各人堅持個人的觀點就是了,畢竟誰也不會強加于誰,只有恕本人無能不再重復解釋了。
  至于新版規程糾正了舊版規程公式中系數1000的問題,我認為我的解釋已經非常清楚。樓上堅持認為舊版規程的錯誤是正確的,給出的換算過程是:
             a=1000τ·L=1000μm×180×0.005/1000=0.9μm
  “換算系數1000的單位為μm”,“換算系數”會有計量單位嗎?跨距L的單位是mm,本來毫米換算成微米就存在著系數純數字1000。跨距180明明有計量單位mm,硬生生變成了純數字;水平儀分度值0.005明明有計量單位mm/m,卻非要把分度值的計量單位看著為純數字的換算系數,把分度值0.005mm/m變成0.005/1000,不就是因為分母的計量單位m變成分子的計量單位mm,分子分母相同單位被約掉嗎?既然m變成mm乘系數1000,橋板跨距的單位mm變成微米要不要乘1000,其計量單位又哪里去了?如果mm變成微米也必須另乘1000,前面那個系數1000又從何而來?我相信明眼人一看也就明白了。
13#
xqbljc 發表于 2014-3-3 16:29: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4-3-3 16:42 編輯

無聊的“前言”或“概述”=唧唧歪歪的抱怨,不屑于搭理就是了。

      JJG117規程中角度值換算為線性值的換算系數1000(單位μm)問題,個人的觀點:是將正確的東西修訂為錯誤的東西,是對前人包括某位現任起草人歷史上付出辛苦勞動的不尊重。但要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施行過程中問題的出現,目前錯誤的東西終究會得到糾正的。

      實際上, JJG117-2013規程在頒發后,還沒實施前,就出現了問題。由于換算系數1000(單位μm)被去掉,規程中的附錄E《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在估算各個不確定度分量的過程中,由于規程錯誤的去除了換算系數1000,造成了不確定度分量的估算(包括單位換算)過程無法自圓其說的亂象。下面將 JJG117-2013規程中的附錄E部分內容粘貼如下,我們大家共同來分析討論:

      

      上面的一段文字描述和計算、換算式子,清楚的表明了水平儀的分度值為τ=0.001mm/m=0.001/1000(單位rad),橋板跨距L=195mm,a′=2個字,矩形分布b=0.6(分布因子應該無單位),但是在計算、換算式子中,儀器分度值以錯誤的以0.001帶入,換算因子mm/m(1/1000)莫名其妙的失蹤了,分布因子0.6被硬生生的強加上單位μm,這太不可思議了,在無法的交代清楚計算、換算的過程及單位的來源后,竟然可以錯誤+無奈對分布因子0.6強加上單位μm,這太不講究了吧?!如此不可思議的錯誤在規程附錄E中多次出現,歡迎有興趣的量友們去查看。此事清楚的表明了:規程錯誤的去除了換算系數1000,首先給其自己帶來了無奈及一系列的錯誤連篇。

     如果換算系數1000不被去掉,則正確的,也能夠完全交代清楚不確定度分量數值單位的來源式子應該如下:

           

       會“扯”會“繞”的,不如會看會聽的,畢竟大家都有識別能力,那些什么““換算系數”會有計量單位嗎”?“跨距180明明有計量單位mm,硬生生變成了純數字”,“把分度值0.005mm/m變成0.005/1000”,以及不靠譜的“分母的計量單位m變成分子的計量單位mm,分子分母相同單位被約掉嗎”等等,又“扯”又“繞”所謂疑問的奇談怪論,還有給以批駁的必要嗎?!

      單位之間的換算,應該也必須遵循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規定,那就是要交代清楚,換算為新的單位的來源過程,要乘以具有單位的換算系數。正如國家強制性標準中所舉的例子:鈉的一條譜線的波長λ=5.896×10^(-7)m,當要將該物理量單位m換算為nm時,由于1m=10^9nm,則換算系數就是10^9,在換算過程中的公式中,就應該寫為λ=5.896×10^(-7)m=5.896×10^(-7)×10^9nm=589.6nm,這里式子中5.896×10^(-7)的單位m就是被“活生生”沒有了,而乘以的換算系數10^9就是有單位nm的。不多說什么了,這個單位換算的事情,本人在過去不少帖子中都詳細的談過,此次應該是最后一次重復,有興趣的量友們可以去查看國家強制性標準,有質疑的樓上某位也可以去質疑國家強制性標準,我們靜觀樓上某位的“扯”或“繞”。
14#
tcaw 發表于 2014-3-12 19:45:42 | 只看該作者
好像在比武……
1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12 23:41: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4-3-12 23:48 編輯

呵呵,有人仍然“繞”不出那個“1000”。不知13樓認為正確的第二個式子中“換算系數”1000的計量單位來自何方,人們不禁要問計量單位的換算系數也有計量單位嗎?橋板跨距195mm和水平儀分度值0.001mm/m的計量單位又弄到哪里去了?
  第一個式子是JJG117-2013糾正了舊版規程錯誤后給出的,計算過程是清楚的、正確的,反而13樓認為是錯誤的。因為那個帶根號的分數因為是等于1的純數字,為了方便觀察,本人就不輸入了,那么剩余的就是:
  u(EC)=L·τ·α′·b,
  式中:L為橋板跨距195mm,τ為水平儀分度值0.001mm/m,α′為格數2,b為矩形分布系數0.6,將這些數據連同其計量單位全部代入u(EC)=L·τ·α′·b 可得:
  u(EC)=195mm×0.001mm/m×2×0.6=0.23mm·mm/m。
  眾所周知1m=1000mm,1mm=1000μm
  因此計量單位的組合mm·mm/m=(1000μm)×(1mm)÷(1000mm)=1μm,所以0.23mm·mm/m=0.23μm。舊版規程多出個莫名其妙的換算系數1000,究其根源就是沒把1mm/m當成量值看待,沒有把mm/m當成是個計量單位,把量值1mm/m看成了0.001純數字,也就是說把數字1當成了數字0.001,以至于不得不弄出來一個帶著計量單位μm的可笑“換算系數”。
16#
xqbljc 發表于 2014-3-13 15:34:10 | 只看該作者
以信口開河、胡“扯”善“繞”著稱于論壇的樓上某位,憋屈了10天給出笑料百出的15樓帖子,其制作笑料所抖出的“包袱”太有才了。

      樓上某位的疑問“換算系數1000的計量單位來自何方,計量單位的換算系數也有計量單位嗎”?還是由其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好,其在15樓帖子的最后明確寫有“1mm=1000μm”,這不就是明確告知大家換算系數1000及其單位μm由何方而來了嗎?!還有必要揣著明白裝糊涂嗎???至于“橋板跨距195mm和水平儀分度值0.001mm/m的計量單位又弄到哪里去了”的疑問,首先我回答水平儀分度值0.001mm/m的計量單位疑問,由于分度值τ是“單位一”的量,其(0.001mm/m)的具有專門名稱的單位弧度(rad)“一般并不明確寫出”,所以這“一般并不明確寫出”并不是某位裝傻所言“又弄到哪里去了”。至于,“橋板跨距195mm的計量單位又弄到哪里去了”的疑問,我們放在帖子的后面繼續由樓上某位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給出答案。

     我在13樓提出JJG117-2013規程中的附錄E部分,由于規程錯誤的去除了換算系數1000,造成了不確定度分量u(EC)的估算(包括單位換算)過程無法自圓其說的亂象錯誤,而樓上某位則認為“計算過程是清楚的、正確的”,我重復性的將規程中不確定度分量u(EC)的估算(包括單位換算)式子粘貼如下,大家共同分析、評議:
      

      我們的質疑如下:分度值τ=0.001mm/m,僅以0.001代入計算是不是錯誤?分布因子b=0.6有單位嗎?給數值0.6強加一個單位μm是不是錯誤?某位不要回避質疑,敢正面回答上述問題嗎?這樣錯誤明顯東西,某位還要狡辯“計算過程是清楚的、正確的”,其虧不虧心???

      實際上我在13樓帖子的最后一段已經講明了:單位之間的換算,應該也必須遵循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規定,并使用標準中給出的例子做出了詳細的解讀。樓上某位可能根本看不懂,也可能根本就不看。為了使大家不被其誤導,我再次重復性的將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規定原文粘貼如下:
      
      我們在此質問樓上某位: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規定能夠看懂嗎?,舉例中數值5.896×10^(-7)的單位m被“弄到哪里去了”?(類同自問:“橋板跨距195mm的計量單位又弄到哪里去了”?)換算系數10^9又“來自何方”?換算系數10^9的計量單位nm又“來自何方”?某位能夠看懂國標中“與單位的選擇無關”話語的技術含義嗎?某位不要回避質問,敢正面回答上述問題嗎?

      樓上某位認為我關于不確定度分量u(EC)的估算(包括單位換算)是錯誤的,是在“繞不出那個1000”,我首先將自己給出的式子重復性粘貼如下,由大家評議對錯,本人不發表意見:
      
      我們再在上式的基礎上,改一下格式、順序,完全套用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規定和舉例,則:
           

       本人什么也不想多說,畢竟換算系數1000放在式子的前還是后應該沒有問題吧?以“擰種”自稱的樓上某位可以去質疑國家強制性標準了,但其有那個學識、能力和膽量嗎???

    (后續)
17#
xqbljc 發表于 2014-3-13 16:26:07 | 只看該作者
(續16樓帖)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15樓的帖子,樓上某位在不確定度分量u(EC)的估算(包括單位換算)的式子中,為湊單位也為湊數,竟然爆出了更大的笑料,給出了下面不倫不類的式子,大家奇文共欣賞吧:
      u(EC)=195mm×0.001mm/m×2×0.6=0.23mm·mm/m
      大家仔細看一下,見過并使用過這樣所謂的“計量單位的組合”嗎(mm·mm/m)?某位隨心所欲的胡編亂造是不是信口開河、胡攪蠻纏?是不是在明目張膽的破壞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的統一、正確使用和貫徹落實?這個莫須有的所謂“計量單位的組合”(mm·mm/m),究竟該如何來寫?是寫成m^2·m^2/m(紅色為詞頭)?還是寫成(mm)^2/m呢?這樣所謂的“計量單位的組合”(mm·mm/m)又該如何來讀呢?是讀作:毫米毫米每米?還是讀作:平方m(詞頭)平方米每米呢??還是讀作平方毫米每米呢???莫非單位間的換算還要與面積((mm)^2)相牽扯?某位不考慮誤導大家的其預期后果,只貪圖其制作的笑料抖出的“包袱”是否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不是不計后果、口無遮攔的胡編亂造又是什么?!這樣的所謂“管理團隊成員”(版主)是不是在抹黑論壇?應不應該被清除出具有很好口碑的論壇圣地???

      本人不想多說什么了。樓上某位由起初的小錯誤,發展至今天公然誤導大家,破壞國家法定計量單位胡編亂造的大錯誤,均是打著本論壇允許“各人發表各人的觀點”的幌子來散布的,其胡言亂語的信口開河是絕不會在道德、學識、倫理等諸多方面有任何底線的!這一切均源自其狂妄的“自稱”(擰種)和其人格的缺陷以及教養的缺失。本論壇也可以繼續對此保持沉默,此沉默類同于對樓上某位某種程度的縱容,某位不會有絲毫收斂的。

      大家繼續靜觀。
18#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14 14:21:07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某專家說來說去畢竟還是否定mm/m的計量單位地位,把計量單位mm/m當成了換算因子1/1000,就不用我再多說了。
  任何一個導出量在推導過程中其計量單位的表現形式都是多種多樣甚至是非常復雜的,只有在整理和化簡后才能表現出按“量綱”的簡捷表示形式。平面度和平面度的不確定度之計量單位的導出也不例外,在其推導和演算過程中得到計量單位的組合形式mm·mm/m并不值得大驚小怪。
  有人將1mm·mm/m在演算過程中寫成1(mm)^2/m應該是正確的,但樓上是極力反對的。其實此時將1m=1000mm代入表達式中進一步進行演算,則有:
  1mm·mm/m=1(mm)^2/m=1(mm)^2/(1000mm)=1mm/1000=0.001mm=1μm。
  樓上反對將1mm·mm/m在演算過程中寫成1m^2·m^2/m(紅色為詞頭),這是對的。但原因是詞頭符號不能與單位符號相分離,分離后將無法識別其是詞頭還是計量單位。若把詞頭改寫為純數字,詞頭代表的數字就可以與單位符號分離了。此時1mm·mm/m=1(10^-3)m·(10^-3)m/m=[(10^-3)^2]·(m^2)/m=(10^-6)·m=1μm,與上述寫法的演算結果完全相同。
  導出量推導過程中的計量單位寫成什么樣,完全取決于計算工作的需要,這也是導出一個量或計量單位的魅力和樂趣。但在推導和演算中把某個單位與其它單位的乘除或自己的幾次方一定看成就是另外一個量那就錯了。演算過程中的m^2和m^3只是量的推導中的一個表達形式,有人一定把它們看成是面積和體積,那就可能鬧笑話。
  例如功的單位焦耳(J)是由力乘以做功的距離而導出,因此實際的導出單位是N·m。N的導出單位則是kg·m/s^2,那么單位 J 可以在導出其它單位演算中為了單位相約或組合而寫成kg·m·m/s^2或kg·(m/s)^2等,由此有人就一定認為功的單位焦耳是質量乘以距離再乘以加速度,或質量乘以速度的二次方,那就是可笑的了。
19#
xqbljc 發表于 2014-3-14 17:34:03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某位回避正面質疑,不敢回答本人提出的問題,其內心是空虛的,前景是窮途末路的,盡管其胡攪蠻纏惹得大家厭惡,但其對得起“擰種”的自稱,在“擰”或“邪”的風格上,其是名副其實的。

      文字“扯”、式子“繞”,再加上經常編瞎話,樓上某位在論壇的聲譽極差,大家看:
      1mm·mm/m=1(mm)^2/m=1(mm)^2/(1000mm)=1mm/1000=0.001mm=1μm;
      1mm·mm/m=1(10^-3)m·(10^-3)m/m=[(10^-3)^2]·(m^2)/m=(10^-6)·m=1μm,
      上述東西都算些什么玩意呢?有必要與其沒完沒了的無意義糾纏嗎?畢竟這些東西也不會給大家造成誤導,論壇中有個笑料也不錯,大家都可以輕松些,“呵呵”一樂。那就由其天南海北的“扯”或“繞”得了,畢竟某位的“扯”做其“魅力”,“繞”是其“樂趣”,編瞎話是其遺傳風格,本人和大家就不要去剝奪其終身追求的“信仰”或本性了,其在做人的差距方面是不會有底線的!

      樓上某位好自為之吧。
2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14 20:28: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4-3-14 20:31 編輯

1mm·mm/m=1(mm)^2/m=1(mm)^2/(1000mm)=1mm/1000=0.001mm=1μm;  1mm·mm/m=1(10^-3)m·(10^-3)m/m=[(10^-3)^2]·(m^2)/m=(10^-6)·m=1μm。
  看來某專家的確是看不明白上述這兩個極其簡單的演算過程是怎么回事了,不妨再略費點筆墨講一下:
  眾所周知m是計量單位,mm和μm也是計量單位,mm/m還是計量單位。其中m是基本單位,mm和μm是由詞頭和基本單位構成的組合計量單位,它們存在著換算關系1m=1000mm;1mm=1000μm;1m=1×10^6μm。m/m是由m和m兩個基本單位的導出單位,mm/m是由導出單位m/m和詞頭m構成的組合單位,換算關系是:1mm/m=0.001m/m。上述提到的這些單位均符合“國務院令”規定的法定計量單位范疇,具有合法的地位。因此:
  對于第一個演算,mm和mm兩個單位相乘寫成(mm)^2完全合情合理,因為1m=1000mm,將式中分母的m用1000mm置換掉后,后面將分子的(mm)^2與分母的mm約掉一次方,最終得到演算結果1μm就是理所當然的事,還用多說么。
  對于第二個演算,把計量單位mm的詞頭改寫為10^(-3)可得到1mm=10^(-3)m,mm和mm兩個單位相乘寫成(10^-3)m·(10^-3)m順理成章。再將純數字(10^-3)合并也就是10^-6,兩個單位m相乘是m的二次方,除以一個m,只能剩余m的一次方,因此可得(10^-6)·m,而(10^-6)·m正是1μm。
  某專家之所以看不明白如此簡單的演算,前面我說過根源就是否定了mm/m作為計量單位的法律地位。舊版平板檢定規程的公式6在個別主筆專家的極力推崇下,無緣無故增加了一個系數1000,規程上的這個“系數”是沒有單位的,是某專家在帖子中增加了單位μm。其實把mm和m兩個單位相除,計算中統一計量單位后,約去分子分母相同的單位而得到1/1000,原本是正確的,問題就出在某專家又把橋板跨距的單位mm給遺棄了。因為1mm=1000μm而使計算結果整整差了1000倍,才不得不偽造一個什么帶有計量單位的換算系數1000μm。換算系數本無單位,舊版規程未能把單位μm給予這個系數,以至于這個系數1000不倫不類地錯了二十幾年,新版規程給予了糾正完全是正確的,應該的。某平直度檢測專家一定堅持把水平儀分度值的合法計量單位mm/m當成個什么“換算因子”、“換算系數”,只能由其便了,畢竟新版規程已經果斷給予了糾正,不至于再誤導大家了。
21#
xqbljc 發表于 2014-3-14 20:49: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4-3-14 20:51 編輯

樓上某位既能“扯”、又能“繞”,這神經兮兮的,回到精神中心去吧!護士要給你吃藥呢。
22#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15 21:42:14 | 只看該作者
請記住樓上這種極其惡毒和過分的謾罵。這種“禮物”雖然出自我曾經崇拜過的知名平直度檢測專家,出自一個曾經在我心中極具威望的計量界老前輩,但我是拒不接受的,即便是送給任何人也都不會有一個人接受。
      以前在某專家開罵之時,我為了維護其威望,側面提醒其不要一見到不同觀點的帖子就行諷刺挖苦和謾罵之舉,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大意是釋迦牟尼曾在一個人問“你為什么對惡毒謾罵不反駁?”的問題時反問:“如果你向某人送禮,他拒不接受,怎么辦?”,那人回答:“只有自己拿回家。”釋迦牟尼默然。當其明白我在本專題技術討論中所說的道理時,相信自有“收回禮物”后悔不該罵人之日。
23#
xqbljc 發表于 2014-3-16 08:31:46 | 只看該作者
對于樓上某位這樣胡攪蠻纏、編瞎話、公然誤導大家沒底線的無聊之人,指責的語言上沒有什么過分之說,其確實該吃藥了。

      樓上某位所謂“崇拜”、“極具威望”以及“前輩”等等說辭,統統都是假惺惺的表演,其尖酸刻薄、辱罵他人、編瞎話、栽贓陷害、以戲說、誤導為樂,才是其真實面目,應該講,已經有多位量友意識到某位在論壇的危害性、誤導性,而不屑于搭理其了,其在論壇演戲、作秀、為害一方的日子應該也必須結束了。

      釋迦牟尼的戲說還是放到佛教論壇去“扯”去“繞”吧,這里是計量論壇,非佛教圣地。

      樓上某位絕不會收斂,也絕不會后悔,畢竟其還有一點是真實的,那就是自稱“擰種”的“下里巴人”,這一點,其是名副其實的!
2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3-30 23:55:10 | 只看該作者
對樓上某知名平直度檢測專家大罵不同意見者“胡攪蠻纏、編瞎話”、“沒有底線的無聊之人”、“確實該吃藥了”的無理行為,本人仍然堅持不予理睬態度。本人孜孜不倦追求的是如何改進舊版《平板》檢定規程的錯誤和不足,如何方便平板檢定工作,如何把本不該復雜化的平板檢定理論恢復其簡單化的本來面貌。
      在另一個帖子依據上面各帖子中我所講到的平面度誤差檢測理論編制了一個小程序,歡迎各位量友試用并誠心誠意希望量友們提出進一步改進意見,但絕對反對像某專家那樣的謾罵和權威大棒。該帖子的鏈接地址如下:
          http://www.bkd208.com/viewthread.php?tid=171852&highlight=
25#
敲敲打打 發表于 2014-4-1 20:28:15 | 只看該作者
花了好久才搞懂,可以先學習直線度的計算,再看平面度計算,很有幫助,完了自己做個EXCEL計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16 18: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 奇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久久久久久久| 一级国产黄色片|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捅爽|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www.人人干|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我和室友香蕉第二部分|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一个人看的免费观看日本视频www 一个人看的免费视频www在线高清动漫 | 用我的手指来扰乱吧全集在线翻译 |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中国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女人色毛片女人色毛片中国|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小蝌蚪视频在线观看www| 人妻互换一二三区激情视频| 97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乱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爱做人成小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一区|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 午夜毛片不卡高清免费|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