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誤差合成的算法——測量計量基本概念(8)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史錦順 發表于 2013-12-20 09:0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3-12-20 09:33 編輯

               誤差合成的算法

                                                       ——測量計量基本概念(8)

                                                                                                                                                   史錦順

-.

誤差合成的算法,是個爭議頗大的話題。上段講誤差范圍的確定,用的是絕對值相加。本文的基本觀點是:基于誤差量的特點,絕對值相加的方法,順理成章。這種方法,合理、簡單、實用、最受歡迎。

-

(一)歷史與現實情況

測量得到測得值。測量結果只有測得值不行,還要說明誤差情況。測量結果的第一部分是測得值,第二部分是誤差的表征量。歷史上,測量結果有過不同的表征方法。第一部分都一樣,必然是測得值;第二部分卻不同,有過多種形式。因為誤差元可正可負,不能取平均值,必須去掉正負號,于是出現如下幾種處理方式。

1 算術平均誤差(絕對值的平均值,不同絕對值等權)

2 標準誤差σ(用貝塞爾公式計算)

3 或然誤差(最可幾值,包含概率50%),γ=0.6745σ

4 范圍誤差(最大值減最小值)

5 誤差范圍(取3σ,包含概率99.73%

6 擴展不確定度(不確定度理論主張取2σ,包含概率95.45%

-

測量儀器與計量標準,其性能取決于各項誤差因素。分項誤差構成總誤差,其計算方法稱誤差合成。

1993年以前,誤差理論講誤差合成,主流是混合法,既不一律絕對值相加,也不一律均方合成,而是看相關系數,只有隨機的、相關系數為零的項才能均方合成,其他項絕對值相加。在實際工作中,分析相關性,并非易事,于是通常的處理辦法是:明顯的隨機量,如示值的隨機波動量,均方根處理,絕對值較小而又項目較多的誤差項目(正負抵消的機會較大),按方和根處理,而數量較少且數值較大的項目,按絕對值相加。課題成果或新產品鑒定會上,常常為合成方法而爭論。多用方和根合成,常常有非議,因為算小了誤差范圍,即高估了性能指標;而絕對值合成,沒有爭議,研制者既已在低估自己,別人也不好說三道四。

-

1993年以后,以GUM為代表的不確定度論,主張一律均方合成。不確定度論的前提是“系統誤差修正以后”,怎樣怎樣;其實,對大量測量儀器,并不修正系統誤差。因為對系統誤差,常常是在分析與測量的基礎上給出其范圍值,不好修正。況且一臺測量儀器有成千上萬個實用測量點,一般沒有共同的、數值相同的系統誤差項,難于修正。而逐點修正又不便于使用者。因此測量儀器通常不修正。方和根合成法的前提是二量之和的平方,等于二量平方的和,交叉項的總效果為零,這一點,對于系統性誤差,也難于讓人信服。況且,均方合成之值較小,不保險,也難怪人們有疑慮。不確定度論主張一律均方合成,主要理由是計算方法統一的主觀需要,而并沒有客觀的實在理由。不顧事實的強詞奪理,形成不確定度論的一大敗筆。

以上大致是歷史與現狀。以下是筆者的認識與主張。

-

(二)誤差量的特點

誤差量,既是量值,也不是量值。一些權威人物稱誤差是量值,這有一定道理,誤差量有單位、有數值。從有單位、有數值這個角度說,誤差是量值。但要注意,更全面地看,就顯出誤差量與量值有本質的不同。

第一,量值是事物的客觀屬性,與人的認識與否無關。測得值是人的認識,誤差是測得值與實際量的差距。誤差量與人的認識密切相關,是人的認識的產物。

第二,量值是客觀存在,大小一定,表達量值,不可大,也不可小,要正好。而測量的誤差卻不許大,而可以小,越小越好。對測量儀器性能的表征來說,又可以把誤差往大說,而不可往小說。

誤差量有如此兩個特點,也不好泛泛地稱它是量值。我們還是把量值與誤差量,區分稱說,區別處理。本文則嚴格關注誤差量的特殊性。

測量,包括為其服務的計量與儀器制造,要求誤差越小越好。但以實踐對準確度的要求為依據,人們定出誤差范圍的不同檔次,以方便于測量儀器的制造與選用。基本辦法就是規定誤差范圍的指標。誤差范圍是誤差絕對值的上限。僅此而已。有了誤差范圍的指標,就規定了儀器生產的要求、計量公證的標準,使用者選用儀器與表示測量結果的依據。測量儀器的研制、生產、使用,用一個誤差范圍指標(準確度),貫穿起來,是人類社會的組織效果,一種人類文明的體現。

誤差量的“上限性”,是誤差量的特有屬性,它必然體現于一切有關的測量計量理論中。在人類對誤差量的認識與表達歷史上,出現過多種表示方法,但以“誤差范圍”應用最廣。全世界用過的以及正在用的測量儀器,都標有準確度,就是誤差范圍指標值。不同稱呼有許多,如極限誤差、誤差限、最大允許誤差、準確度等級等等,實際都是誤差范圍。

誤差量的上限性,決定了誤差量表征量“誤差范圍”的廣泛應用。誤差范圍怎樣計算?考慮這個問題的根本依據,就是誤差量的上限性。

-

(三)誤差范圍的計算

測量講究準確,準確是測量的靈魂。計量以標準的準確保證測量儀器的準確,準確是計量的命脈。準確是測量儀器與計量標準性能水平的標志。準確的程度用誤差來衡量。誤差元等于測得值減真值,可正可負;誤差范圍是誤差元絕對值的一定概率(3σ,99.73%)意義下的最大可能值,恒正。誤差元是誤差概念的元素,說明誤差的物理意義;誤差可正可負,時大時小,不便于應用。實用的是誤差范圍。誤差范圍怎樣計算合理?這個問題爭議很大,本文表明筆者的一種觀點。

-

什么叫合理,什么叫不合理?符合客觀規律就是合理,不符合客觀規律就是不合理。討論誤差的表征法,必須根據誤差量的特點。

由各項誤差,計算總誤差,通常叫誤差合成。有人以為過去的誤差理論,沒有誤差合成的辦法,這是不符合歷史的錯誤說法。千百種的測量儀器與測量工具,歷史上都是給出“準確度”指標的,每臺儀器都標有“準確度”數值,不合成怎來這個數?十大類計量,有幾百種計量基準、標準,都標有準確度,都是諸誤差因素的合成結果,不可能沒有合成計算。(合成計算是研制者的事,體現于測量儀器、計量標準立項論證、成果鑒定論證、學術論文中。)

不確定度論出世以來,為了給自己的出世找借口,公然說準確度是定性的。這是完全不顧歷史事實的一種胡說,是現代版的指鹿為馬。明明準確度都給出具體數值,怎能說是定性的?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GUM也好、VIM也好,誰也否定不了歷史,而不顧事實說謊話,是一種反科學的可恥行為。幾個美國人說“準確度是定性的”,事實如何呢?筆者手頭有一本美國HP公司的1995年的測量儀器樣本,隨便翻幾頁,就找到三百多個給出特定值的準確度,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歷史;在網上極易查到2013年的美國安捷倫公司、福祿克公司的測量儀器樣本,各種儀器都標著準確度指標的數值,這就是現實,那幾個說“準確度是定性的”的美國人,歪曲歷史,無視現實,在瞪眼睛說瞎話……。我這里要聲明一下,我的行業是時間頻率計量,我遵從的計量法規是《JJF1180-2007時間頻率名詞術語》,此法規規定:準確度是定量的,準確度是偏差的范圍,并給出數字實例。我激烈反對、駁斥“準確度定性論”,是有國家法規為后盾的。網友不必在老史是否守法上費話。

-

不確定度論主張誤差合成一律取方和根。第一,這是為了跟經典誤差理論鬧對立;第二否定誤差分類,否定對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應區分對待;第三,看到誤差理論處理辦法中的區分麻煩,而要給出一個統一的處理辦法,于是就主張統一到一律取方和根。

筆者深知,學問較高的人主張分析相關系數。相當多的人贊成取“方和根”,其理由是:似乎這樣不大不小,合適。這是把誤差量等同于一般量值,而產生的誤解。

筆者認為,學術水平高,分析相關系數,不必異議,但這是極少數人的事,能做得精是好事。但不好推廣,也不一定必要。我認為,注意到誤差量“上限性”的特點,取絕對值合成最好,

-

(四)主張算術合成

算術合成就是各分項誤差范圍(都是正值)相加。

設測得值函數為

          M = f(X1,X2,X3)

泰勒展開的一階項是

          ΔM = (?f/?X1) ΔX1+(?f/?X2) ΔX2+(?f/?X3) ΔX3

誤差范圍為:

            R =│ΔM│max

               =│(?f/?X1) ΔX1+(?f/?X2) ΔX2+(?f/?X3) ΔX3max

               =│?f/?X1││ΔX1max + │?f/?X1││ΔX1max + │?f/?X1││ΔX1max

               =│?f/?X1│R1 + │?f/?X2│R2 + │?f/?X3│R3

               = R(1) + R(2) + R(3)

-

筆者的主張是取絕對值合成,即算術合成。理由如下。

1 符合最一般、最通用的誤差理論知識

如數學手冊(1980版)

aA的近似值,bB的近似值

             │a-A│Δa
                │b-B│Δb

           (a+b)的誤差=Δa+Δb

           (a-b)的誤差=Δa+Δb

從誤差的最一般知識不難看出,誤差計算的抓手是誤差范圍。

2 符合誤差范圍的定義

設誤差元為r, 誤差范圍為

          R=│r│max

設誤差元是三個數的代數和

          r = r(1) + r(2) - r(3)

          R = │r│max

          = │r(1) + r(2) - r(3) │max

          = │r(1)│max + │r(2)│max +│r(3)│max

          = R(1)+R(2)+R(3)

-

(五)合成方法比較

方法一 混合法

據筆者所知,歷史上的合成方法,以混合法最多。明顯的隨機誤差,數值較小而項目較多的系統誤差,取方和根(將各項平方,求和,再開方)。大的系統誤差取絕對值相加。

歷史證明,混合法基本可用。

-

方法二 方和根法

不確定度論主張一律采用方和根法合成。

要理由是期望統一算法。

反對誤差分類說,認為任何誤差都服從特定的分布規律。

不確定度論的方和根法:先將單項誤差范圍,除以因子,恢復至標準不確定度。將各個項的標準不確定度平方,求和,開方,得合成不確定度。乘因子2,得擴展不確定度,包含概率95%

-

【史評】

方和跟法起源于單項的重復測量的均方根法。均方根法表達的是隨機誤差。測得值對參考值之差,有正有負,不能取代數和。必須甩掉差值的正負號。去掉正負號的第一個辦法是取絕對值,求和,平均。第二個辦法是平方(正負號消失)平均,再開方。貝塞爾巧妙地實現了用平均值代換期望值,推導出貝塞爾公式。于是,貝塞爾公式得到廣泛應用,成為測量計量學、統計物理的基礎。

著眼點于絕對值(去掉正負號)本來有兩種方法:取絕對值或取平方之根。由于貝塞爾的成就,使理論與應用都聚焦于平方之根。對重復性測量的隨機誤差或隨機偏差,這樣做是恰當的。而把這種方法,移植于性質完全不同的測量儀器研制中的誤差合成,就不一定是必須的。況且,某些特性構成這種方式的原則性困難。

1 和的平方,通常不等于平方的和。即量間的相關系數不為零。而準確計算相關系數又非易事。

2 不確定度論反對誤差分類。但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性質不同,是抹煞不了的事實。不確定度論認為系統誤差,也是隨機分布量;眼光甚大,例如說,用很多臺測量儀器測量同一量值,儀器的系統誤差必呈分布規律。但人們要處理的是用一臺儀器來測量。用許多儀器測量同一量,是虛構。

3 都取方和根,等于承認各量間的相關系數為零,也就是承認二量和的平方等于平方的和,即交叉項的作用為零,這難于被人相信。

4 計算的指導思想,像是對待一般量值,是求“合適值”,而不是找最大值。

5 合成計算結果偏小。又取2σ,可靠性95.54%,降低要求,丟失信譽。

-

方法三  算術和

對明顯的隨機誤差,如示值的重復性,測N次,求σ,以3σ為隨機誤差范圍。對其他單項誤差,不分屬性,一律尋找其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即其誤差范圍。

算術和法:取各個單項誤差范圍之和,就是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

-

【史評】

1 符合最基本的數學原理(數學手冊方法)

2 符合誤差量的特點(上限性)

3 有實踐基礎

4 最保險

5 簡單易行,設計者歡迎

6 可靠,測量者歡迎

7 鑒定會容易通過。

-

(六)回答幾點質疑

1 有人說:你都用絕對值相加,能保證相關系數都為1嗎?

【史答】

計算相關系數,是計算交叉項貢獻大小的需要,僅僅是取方和根算法的產物。當采用算術和法,即取絕對值相加時,因為是求最大范圍值,與相關不相關沒關系,不論相關系數多大,合成項的最大可能值都是各個單項的最大可能值之和。因此,避開了相關系數。

-

2 能保證計量公正嗎?設計者低估自己有好處,而計量者不能低估被檢儀器的性能。

【史答】

指標合成、給出,都是測量儀器研制者的事。計量著眼點是測量儀器的總指標,不過問、也不進行分項誤差合成。計量憑標準憑實測,考察的是儀器的實際誤差范圍(測得值減真值的范圍),是否符合指標。因此合成方法,與計量無關。個別測量儀器給出的是分項指標,那就只好按分項指標檢定。如儀器同時給出合成方法,就該按總指標檢定,則檢定既包括了分項指標,也包括了合成方法的合理性。

-

3 是不是浪費

【史答】

實際工作中,絕對地既保險又不浪費,是不可能的。況且,指標僅是標志問題,不影響實際性能。國際最著名的測量儀器公司,所以信譽高,重要的一點是指標留有較大的余量。筆者驗收過的國際著名品牌,實際誤差范圍常常小于其指標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當然是余量越大越好。

成本與可靠性,誤差理論歷來偏重于可靠性,這是正確的方針。不確定度論把歷來的3σ,改為2σ,是倒退的錯誤主張。一件有趣的事是:美國人的不確定度論主張“不浪費”的2σ(包含概率95%),這個本來對生產廠有利的主張,美國的測量儀器公司福祿克公司卻宣布:本公司為對用戶負責,所有儀器一率取包含概率99%,狠狠打了不確定度論一記耳光。一個實業公司,眼光竟遠遠高于那推行不確定度論的八大國際學術組織!

-

2#
Enalex 發表于 2014-3-28 17:26: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史錦順


   把史老師這篇文章仔細看了一遍。對不確定評定的認知有了更多的了解。建議更多的讀者讀一讀   為了解誤差合成方面的知識,我前段時間還買了一本費業泰老師的《誤差理論和數據處理》第六版的書看了一下,其中也加插一些不確定評定的東東,但沒有把誤差合成講透,對不確定也只是說,“新概念有待完善”之類的評價。
建議史老師出一本誤差理論方面的書籍進行推廣。
3#
test01 發表于 2015-5-28 04:38:04 | 只看該作者
Pt傳感器誤差=±0.105度,矩形分布,極限誤差/k=0.105度/√3≈0.0606度
基準電阻誤差≈±0.0323度,矩形分布。極限誤差/k=0.0323度/√3≈0.0186度
INL≈±0.0111度,正態分布(k=3),極限誤差/k=±0.0111度/3≈0.0037度
校正熱電動勢后殘余誤差≈±0.013度,正態分布(k=3),極限誤差/k=±0.013度/3≈0.0043度
失調電流誤差≈±0.0025度,三角分布,極限誤差/k=±0.0025度/√6≈0.0010度
3倍標準差合成總誤差=3*√(0.0606^2+0.0186^2+0.0037^2+0.0043^2+0.0010^2)≈±0.19度
最差總誤差=0.105+0.0323+0.0111+0.013+0.0025≈±0.16度
最差總誤差反而小于3倍標準差合成總誤差,確實感覺標準差合成不太合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3 23: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chinese91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 a一级日本特黄aaa大片| 黄色福利小视频| 母子俩肥水不流外人田| 成人一级黄色片| 我×鞠婧祎的时候让你在| 国产特级淫片免费看| 免费a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伦理| youjizz欧美|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老司机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色成人综合|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国产做受视频120秒试看|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97久久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无翼乌全彩之可知子| 国产无套护士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jealousvue熟睡入侵中| 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日日夜夜综合网| 国产乱色在线观看| 久久波多野结衣| 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第一页| 老鸭窝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小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