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2-9-4 07:04 編輯
接 1# 史錦順 文
(五)“自己比自己小三倍”的荒謬 測量中有一種測量,即對快變量的測量,稱統計測量。 宇航測速的原理是多普勒效應,即物體運動產生的電磁波的頻移。要測準速度,必須用高穩定的頻率源。對信源頻率穩定度的測量,是宇航測量設備計量的一個重要項目。 測量信源頻率穩定度的標準裝置是短穩測量儀。 按誤差理論,要求短穩測量儀的σ(儀)小于被檢信源σ(信)的1/3。為檢查此點,要用短穩測量儀去測量高穩定標準,此標準的σ(標)要小于σ(儀)的1/3.在此條件下,測量結果歸屬十分清楚。用短穩測量儀測量標準,變化量由測量儀引起,測得的是σ(儀)。用短穩測量儀測量信源,變化量由信源引起,測得的是σ(信)。 - 按不確定度論的的評定,就必然出現邏輯錯誤。A類評定就是用短穩測量儀去測量信號源。注意,不確定度論要求此時測得的σ,要小于σ(信)/ 3. 頻率的變化由短穩測量儀與信源共同引起。注意隨機不相關的σ(信) σ(儀)必為均方合成,因而σ必定大于σ(信),σ最小等于σ(信)。這樣,不確定度評定的要求,就是要求σ小于σ的1/3,這是不可能的,是個邏輯謬誤。 - (六)兩類評定是兩種獨立的方法還是一次評定的兩個部分 不確定度論的A類評定與B類評定,到底是各自獨立的評定方法,還是一次完整評定的兩個部分,各種說法不一,沒有統一的表達。 兩個獨立的整體,與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這是截然不同的關系。糊里糊涂的評定,糊里糊涂的分類,源自部分與整體的邏輯關系的混亂。 - (七)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干什么要有干什么的工具。測量計量,不是隨便議論,要給出準確的數據。 計量,必須有標準。判斷測量儀器準不準,是否合格,必須有計量標準。誤差理論的核心概念是真值可知,以計量標準的量值為相對真值,來判別測量儀器測得值對真值的偏離程度。標準是計量的核心,沒有標準,就不能計量。 測量,依靠的是測量儀器,一般情況,測量者只能尊重計量對測量儀器的檢定。經檢定合格的測量儀器的性能指標是測量者的依據。測量者沒有標準,沒辦法評定測量儀器。重要的測量工作(例如宇航測量),為保證測量的準確可靠,要用自備標準(或準標準)經常甚至隨時旁證。能夠這樣做,也還是要有標準。沒有標準的評定,是瞎評。 - 不確定度論否定真值可知,也就忽視標準的作用。且看不確定度論的所謂評定,在沒有計量標準的情況下,只能是說空話、只能是忽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