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2-3-27 09:47 編輯
真值廢立之爭-誤差與不確定度辨析(6)
史錦順
- (一)本文的真值觀 不確定度論與誤差理論的根本分歧是對“真值”的態度。 誤差理論認為測量的目的是取得準確度夠格的測得值。準確度就是誤差范圍,也就是說測量的目的是得到誤差范圍滿足要求的測得值。誤差范圍是測得值與真值的差距的衡量。誤差范圍由誤差元構成,誤差元等于測得值減真值。 - VIM-2008版說:誤差論者認為測量的目的是獲得盡可能接近真值的測得值。此話對精密測量來說,表述正確。VIM又說,不確定度論者認為,測量目的是得到測量儀器給出的在合理區間的值。筆者愚鈍,百思難解其義。最后判斷為:離開真值概念以及由它衍生的誤差概念,沒法說清與測量有關的問題。 - 真值概念是誤差理論的核心。真值是客觀存在,真值是可認識的。真值是誤差理論的基礎,是根本,是出發點。 - 不確定度論的基本思路是就觀測的值論測得的值。不確定度論否定真值的可知性,否定誤差的可表達性,從而否定誤差理論。不確定度論的目的是推翻誤差理論,以便由不確定度論取而代之。 - (二)不確定度論否定真值的言論
GUM 2008版
《JCGM 100:2008 (GUM 1995 with minor corrections)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date –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 E.5.1 The focus of this Guide is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 and its evaluated uncertainty rather than on the unknowable quantities “true” value and error.
本導則的著眼點是在測量結果及其評定的不確定度上,而不是不可知量“真”值和誤差。 - E.5.4 Indeed, this Guide's operational approach, wherein the focus is on the observed (or estimated) value of a quantity and the observed (or estimated) variability of that value, makes any mention of error entirely unnecessary.
事實上,在本導則的使用方法中,著眼點是量的觀測的(或估計的)值和該量值的觀測的(或估計的)變動性,完全不必提及任何誤差。 -
以上兩段原文(英文版)是復制的,不是抄寫的,保證任何字母、任何符號都和原版相同。在GUM與VIM 的各版本中,還有多處類似的話,就不多舉了??傊?,否定、廢棄真值概念是不確定度論的根本立足點。很顯然,不否定真值概念,就不能否定誤差理論,就不好推行不確定度論。不否定真值概念,就沒有不確定度論存在的理由。 - (三)否定真值是錯誤的 測量計量的對象是量。量是什么? VIM(國際通用測量學名詞術語)的第一版(1984)的第一條、第二版(1993)的第一條,都是關于量的定義。量是“現象、物體或物質的可以定性區別和定量確定的一種屬性?!?/strong> 量是可以定量確定的。真值就是量的實際值、客觀值,真值必然是可以定量確定的??梢远看_定,當然是可知的。這是測量計量學開宗明義的最基本的觀點,是一切討論的出發點。 GUM 說它的著眼點是量的觀測值,而不是不可知量 真值和誤差。這是不確定度論的根本錯誤。真值(實際值)是客觀存在;測得值是對真值的認識,是對客觀存在的認識。怎能拋開客觀存在而就認識去評價認識呢? - 一件大案、疑案,經幾個法院審判。各有審判結論。如果評定法院判決的正確性、公正性,憑什么去評定?不能只看案卷,而要考察案件真情。這叫做“以事實為依據”。拋開案情,何談公正? 幾個記者報道同一事件而說法不一。編輯部要考核記者,讀者要評價記者??己伺c評價的標準是什么?最基本的是看誰的報道最符合實際情況。 - 談測量而回避真值,就好比談法院判決而回避案件真情、評價新聞稿而回避事件真情。 十分明白,不確定度論否定真值、否定誤差,是錯誤的。不確定度論的諸多問題,皆源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