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1-3-8 07:20 編輯
概念與定義 ——二評《計量技術規范JJF-1059.1-201X》 史錦順
概念是反映某種事物或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概念應該明確。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指的事物,概念的內涵是所指事物的具體性質。所謂明確概念,就是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定義是明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方法。定義的規則是:1 定義者的外延必須與被定義者的外延相等;2 定義不能循環……以上這些是邏輯學的起步知識,是人類思維的準則。用這些準則來看不確定度概念與定義,問題大了。 一 定義多變,內涵與外延飄忽不定 有關不確定度的定義,有五類: (1)測量不確定度是對測量結果的不信任程度。(GUM) (2)真值范圍 An estimate characterizing the range of values within which the true value of a measurand lies. (VIM 1984版3.09) 表征被測量的真值所處的量值范圍的評定 (3)分散性 A 表征合理地賦予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與測量結果相聯系的參數(GUM1995版、GUM2008版;VIM 1993版3.9) B 根據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賦予被測量量值分散性的參數(VIM 2004版2.11) C 根據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賦予被測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負參數(VIM 2008 版2.26),史注:本規范選用此條。
(4)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的總和
Usually, only an upper limit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total error is estimated, sometimes loosely named “uncertainty”.(VIM 2008版引言) 通常,僅能對總誤差的絕對值的上限作估計,通常大致地稱為“不確定度”。 (5)包含有真值組的包含區間的半寬度。(VIM2008版) 不確定度論者或許說:只有(1)、(3)A兩條是GUM的純牌不確定度論定義,其他都是VIM搞的。好,以下我們只論不信任度與分散性兩條。 二 外延不等值 定義為分散性,值太小了。分散是聚集的反義詞,分散就是分開、散開。在經典測量學中,測量常量時,測得值的分散度就是測量儀器的精密度。(精密度僅是準確度的一小部分。)不確定度評定中之A類評定,各數據不同,表現的是數據的分散性,而B類評定就主要不是分散性了。有的是變化性,有的是真值的偏離程度(儀器誤差)就不能用分散性概括了。 不信任程度,是個不著邊的講法,不像是學術界的語言。什么不信任?對人,是不信任他的忠誠,還是不信任她的貞操?對物,是懷疑它是冒牌,還是懷疑它是贗品?懷疑、不信任的外延不明,更談不上等值了。 三 名不符實 不確定度論講的是分散性,實際包含三大塊:被測量本身的變化(A類評定的主要內容),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B類評定之儀器項),環境條件的影響。起名分散性(名)與這三大塊的內容(實),對不上號,是嚴重的名實不符。 依據測量不確定度的A型B型評定所包含的內容,對測量不確定度這個概念,比較合適的即符合定義者與被定義者外延等值準則的定義是: 測量不確定度是被測量變化與測量儀器誤差以及環境影響共同構成的測得值對真值的離散程度。 這個定義是我對它的概括。但如果承認這個定義,“不確定度”也就該被廢止了。因為它是個龐雜的混合體,不好用。 (本系列評論的一評是“準確的旗幟不能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