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務來源
依據國質檢辦量函(2010)193號文件《關于做好國家計量技術法規制(修)訂計劃的通知》下達的任務要求,由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負責《通用卡尺》檢定規程的修訂工作,修訂工作于2010年8月開始,2010年12月完成征求意見稿。
二、存在問題與修訂原則
該規程是在原有規程的基礎上進行修訂,由于原檢定規程使用已近10年,期間計量器具的生產技術和使用要求都有了較大改變,需要對原檢定規程中的計量性能、計量器具控制、檢定方法和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等進行必要的修改,以滿足實際要求。
基于以上要求,規程修訂小組在通用卡尺的生產和使用兩方面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和信息查詢,從通用卡尺技術發展的角度作了必要的論證,修訂后的檢定規程與原規程相比有以下改進。
1、依據JJF1002-2010《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編寫規則》的格式進行編寫,增加了規程的引言部分,并對引用文獻部分進行了修改,取消了JJF1001和JJF1002,只保留引用的國家標準。同時細化了檢定條件。
2、對原規程檢定方法中的涉及“采用…檢定”的稱謂,均改為“采用…測量”。
3、JJG146-2003量塊檢定規程的修訂,取消了6等量塊的技術要求,原檢定規程中示值誤差的檢定工具6等量塊已沒有了具體的量值傳遞規定和要求,因此再規定6等量塊已不能進行量值溯源,修訂后的檢定規程取消了6等量塊的要求,改用5等量塊作為示值誤差檢定的標準之一。
4、刀口形直尺檢定規程JJG63-2007取消了0級和1級的要求,修訂后的檢定規程在使用到刀口形直尺時,均用其最大允許誤差給出相應的計量性能。
5、游標、帶表和數顯卡尺及深度卡尺國家標準GB/T21389-2008和GB/T21388-2008的頒布施行,具有了統一的國家標準,也規范了通用卡尺的制造過程,對修訂規程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基于這種情況,通用卡尺的部分計量特性要求采用與標準接近或一致的情況。
6、參考GB/T21389-2008游標、帶表和數顯卡尺國家標準,通用卡尺的最大允許誤差分檔情況中,取消了0~150mm,均歸為小于200mm的統一指標。
7、增加對尺身長度的要求,即要求“主尺尺身應有足夠的長度裕量,以保證在測量范圍上限時尺框及微動裝置不致于伸出尺身之外”的規定。
8、增加“卡尺兩外量爪合并時,應無目力可見的間隙”的要求,以保證規程中對量爪合并間隙的要求。
9、在示值誤差的檢定方法中增加“里外端兩個位置的示值誤差測量結果均應符合最大允許誤差”的規定,以保證實際使用的卡尺量爪平行度和里外端差值偏大,而規程又沒有具體規定的問題。
10、根據實驗結果驗證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可靠性。在示值誤差的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中對5等量塊的內容進行了說明。
三、通用卡尺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1.通用卡尺在使用中主要用于制件的尺寸內、外尺寸測量和臺階測量,對于量爪的合并間隙在上次修訂中由于0.006mm的值無法準確測量,所以取消了相應要求,在實際使用中檢定人員均提出該項應該加以控制
,但也不要強求在具體數值上規定,因此本次修訂增加對合并間隙的感官檢查。
2.在示值誤差檢定方面,由于卡尺的實際結構特點,其量爪的里外端示值會存在差異,原規程由于沒有具體規定,實際使用時,對卡尺示值誤差的判斷有不同的結論。針對此現象,本規程修訂時增加里外端檢定的示值誤差均應符合要求的規定,避免使用中的不一致。
3.在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方面,卡尺讀數不準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對于游標卡尺為對線誤差,其值評定結果為4.1μm(固定較大),對于數顯卡尺該項引入不確定度的是數顯的量化誤差,其值為數顯分辨力的一半,屬于均勻分布,按照數顯分辨力0.01mm計算,其標準不確定度為2.9μm;對于帶表卡尺該項引入不確定度的是估讀誤差,按照分度值0.02mm和相應的表盤刻線間距計算估讀誤差時,該值為分度值的1/4~1/5,均勻分布,其標準不確定度為2.9μm,由此可以看出游標卡尺讀數的對線誤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在這三類卡尺中數值是最大的,因此分析游標卡尺示值誤差檢定的測量不確定度是有代表性的。
三、主要修訂工作
1、按照JJF 1002-2010《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編寫規則》的要求修定通用卡尺檢定規程的格式,在內容編排上保持一致。檢定規程的具體內容包含引言、范圍、引用文獻、概述、計量性能要求、通用技術要求、計量器具控制、檢定結果的處理、檢定周期和示值誤差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
2、根據確定的示值誤差和重復性的計量性能要求,針對相應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方法的實驗驗證,具體內容參見實驗報告。
3、查詢相關資料信息,根據生產和使用中通用卡尺的具體要求和實際情況,對檢定規程中的內容作出適當的修改,在各部分相對位置中增加了外量爪測量面的合并間隙的要求,并要求尺身應有足夠的長度。
4、增加對量爪測量面平行度的具體要求,該項要求在示值誤差檢定的數據處理中體現,并對此進行相應的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