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晶振老化率的測量
——二評不確定度評定樣板的實例 評論對象:國家計量技術法規統一宣貫教材《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征指南》之例 信號源的頻率漂移率測量 實測數據 :7天,每天的相對頻率(單位1E-11,即1乘10 的負11次方,下同) 369;301;275;261;225;224;293
1 晶振頻率漂移率,通常又稱晶振老化率。教科書和規程給出的計算公式很復雜,我把它簡化了(奇跡文庫-測量與儀器欄-史文“晶振日老化率速算法”)。測 7天,每天1值 ,按時間順序標記數據:中間數標0,由0分界,順時序標1至3,逆時序標-1至-3。各數據的有差異的尾數乘標號,乘積累加,除以28,即得日老化率。實踐中又有人將7項減化為3項。(我見過裝機工人用,不知誰想出的)。與用原公式算一樣有效,結果相同。原公式太復雜,不易看出基本函數關系,容易導致分析的錯誤。速算法的公式為
K= [3(f7-f1)+2(f6-f2)+(f5-f3)] /28
(1)
樣板評定的實例數據 如上;括號內三項 -76;-77;-20 ;乘因子后為-228;-154;-20;三項和-402;K=1.44 和樣板評定用復雜的原公式算的結果,完全一樣。(數據單位為1E-11)。 2 樣板例的計算,按公式計算,結果沒錯,但做這種計算本身是錯的。看官,莫奇怪,用最小二乘法推導直線斜率的公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數據點必須大致在一條直線上。數據可以有偏離,但不能太離譜。而晶振的老化是什么規律呢?我參加并研究過八十年代的全國高穩晶振比對,每屆大致有三十個單位參加,約50臺高穩晶振,三屆共測量高穩晶振約一百五十臺。會上用計算機算每一臺的日老化率。雖然本單位得過老化率第一,但我總覺得過于相信機器。我抄下了這150臺次的數據,先作圖,再作計算分析。分析結果是:大致三分之一是很好的直線規律,三分之一大體是直線規律,這兩類都可按最小二乘法處理;還有三分之一的晶振,頻率變化是凸型、凹形、拐彎型或大波動型而沒有直線的模樣,這種非直線型的變化,根本就不能套用最小二乘法公式。于是形成如下觀點:測量老化率必須先作圖,再計算,大致有直線規律的可計算老化率,波動很大的,或者是彎線的,不能計算老化率,因為此時老化率公式本身已不成立。好,讓我們看看樣板例的圖形是什么樣的。把它在信紙上點一下就可以了,見附圖,在2號。
問曰:老史,你說該怎么辦?
史答:測量老化率,要先作圖,大致有直線模樣的,代人公式計算。如樣板這樣的晶振不予計算老化率。 3 此評定中對銫原子頻標與頻標比對器的作用,計算錯誤。誤差傳遞系數等于什么?按誤差函數(1)式,求K對變量頻率的偏微商!因原子頻標誤差主要是系統誤差,而系統誤差的作用按(1)式中關系,常數消掉了,只有隨機誤差起作用,算隨機誤差占一半,按均方合成,即銫標傳遞系數大概是0.1;而比對器誤差按隨機誤差算,傳遞系數是根號28分之一,大概0.2。評定者把傳遞系數都按1算,分別夸大10倍和5倍!這樣的評定還當樣板,不確定度論,害人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