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務來源: 依據國質檢辦量函(2009)393號文件下達的任務規定,黑龍江省計量檢定測試院負責《JJG26-2001杠桿千分尺、杠桿卡規》檢定規程的修訂工作,修訂工作于2009年11月開始,2010年2月完成初稿,修訂后的規程名稱還為《杠桿千分尺、杠桿卡規檢定規程》。 二、修訂情況說明 1、修訂的原則 參照《GB/T 8061-2004杠桿千分尺》和《JB/T 3237-2007杠桿卡規》與原規程進行了多方面的比較和分析,技術指標基本等同采用標準的規定值,對標準檢驗方法中可操作性不強的地方不予采納。 為了把規程的修訂工作做好,使其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更加規范化,我們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工作,重點走訪了生產廠家和多年使用器具的企業及多年從事計量檢定的計量部門,結合自身多年進行檢定工作的體驗,對原規程進行了合理的修訂。 2、原規程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原規程在“指示表的示值誤差”技術指標中沒有對杠桿千分尺和杠桿卡規進行分別闡述,比較混亂,而且不完整。
原規程測力有錯,測力應指的是活動測砧所產生的測力!而就杠桿尺這種微米級的量具而言,此項測力是絕對不可以達到15N的!這樣的測力引起的誤差已達到不可接受的地步了!采用TESA標準:4.5~6.0N。
原規程杠桿千分尺的示值綜合誤差按測量范圍分等就可以了,沒必要再按分度值區分,既兩種分度值的要求一樣,照國標的處理,因為杠桿千分尺的示值綜合誤差來源于測微螺桿的螺距誤差、指示表的示值重復性、量面平行性的綜合影響,與指示表的分度值無關。
原規程沒有Ⅱ型杠桿卡規相應技術要求的敘述。 原規程示值誤差測量結果不確定度分析不完善,需重新編寫。 三、主要修訂內容 1、測量面表面粗糙度、刻線寬度等技術指標與標準相同。 2、增加了Ⅱ型杠桿卡規的相應技術要求。 3、“示值誤差”項增加了計算公式。 在修訂后的規程中增加示值誤差的計算公式即: = – 式中 : — 千分尺的讀數值; — 量塊的實際尺寸。 4、增加了附錄C檢定證書和檢定結果通知書內頁格式。 5、使新規程的語言敘述更符合近幾年來千分尺類檢定規程的規范要求。 6、重新進行了示值誤差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編寫。 四、征求意見匯總后的采納及修改情況 發送“征求意見稿”的單位數
個,收到“征求意見稿”后回函并有建議或意見的單位數
個,沒有回函的單位數
個,從圖示、符號、使用的標準器、檢定方法等多處地方提出了修改的意見,采納了
個單位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