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錢德勒(David L. Chandler) 2010-3-8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組科學家已經發現一種之前人所未知的現象,即通過被稱為碳納米管(carbonnanotube)的微小細線可以造成強烈的能量波的激發。研究者說,這一發現可能能夠產生新的發電方式。
這種現象,研究者將其描述為熱電波(thermopower wave),“開辟了能源研究的一個新領域,一個很少涉及的領域,”MIT的查爾斯與希爾達·洛蒂化學工程副教授(Charles and Hilda Roddey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邁克爾·斯特拉諾(MichaelStrano)說,他也是發表在3月7日《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雜志上、描述這一新發現的論文的通訊作者。第一作者是蔡元俊(Wonjoon Choi),一名機械工程(mechanicalengineering)專業的博士生。
就像聚集在一起的浮游物在海面上隨著波浪起伏而移動一樣,這種現象產生了一種熱波(thermal wave)——一種移動的熱脈沖(pulse of heat)——沿著一個能驅使電子(electron)向前運動的微小細管移動,最終產生電流(electrical current)。
這種方法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碳納米管——一種由像雞籠的輕質鐵絲網一樣格子框架的碳原子(carbon atom)組成的亞微觀空心管(submicroscopic hollow tube)。這些管子的直徑只有幾納米(十億分之一米),是新型碳分子(novel carbon molecule)家族中的一員,包括足球烯(buckyball,也譯作巴基球)和石墨板(graphene sheet)兩部分,是近二十年來全球研究的對象。
MIT1.jpg (20.01 KB, 下載次數: 23)
下載附件
碳納米管圖1
2010-3-10 19:11 上傳
MIT2.jpg (17.62 KB, 下載次數: 33)
下載附件
碳納米管圖2
2010-3-10 19:11 上傳
MIT3.jpg (17.47 KB, 下載次數: 30)
下載附件
碳納米管圖3
2010-3-10 19:11 上傳
碳納米管在涂上燃料層并被點燃時,能夠產生強大的能量波,同時熱量沿著納米管傳遞。供圖:克里斯汀·丹尼洛夫(Christine Daniloff)
一種之前人所未知的現象
在最新的實驗中,這些既導電又導熱的納米管中的每一根都涂上了一層反應燃料(reactivefuel),這種反應燃料能夠通過分解產生熱量。然后,這些燃料被激光束(laser beam)或者高壓火花(high-voltage spark)從納米管的一端點燃,同時產生一種快速移動的熱波沿著碳納米管移動,就像火焰沿著點燃的導火索快速移動一樣。隨后,燃料分解產生的熱量進入納米管,而熱量在納米管中傳遞的速度比在燃料自身傳遞的速度快幾千倍。隨著納米管里的熱量反饋到燃料涂層上,一種沿著納米管移動的熱波就產生了。當溫度達到3000開爾文(Kelvin,熱力熱溫度,等于攝氏溫度加273),這個熱量環(ring of heat)沿著納米管移動的速度將比這類化學反應(chemicalreaction)的正常傳遞速度快10000倍。燃燒產生的熱量,向外傳遞,同時也促使電子沿著納米管移動,最后產生大量的電流。
燃燒波(Combustion wave)——就像沿著一條線飛馳的熱脈沖——“已經被精確地研究了上百年,”斯特拉諾說,不過他是預測這種波能夠被納米管或納米導線(nanowire)引導,同時這種熱波能夠促使電流沿著導線運動的第一人。
在團隊最初的實驗中,斯特拉諾說,當他們給涂有燃料層的碳納米管接通電源(產生高壓電火花,點燃涂層燃料)準備研究其反應時,“你瞧!我們被由此產生的、沿著納米導線傳遞的電壓波峰峰值所震撼。”
在進一步的開發之后,這個系統現在產生的能量,與納米管的重量成正比,比等量的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產生的電量多大約100倍。
釋放能量的量,他說,比電熱計算(thermoelectriccalculation)預測的量多很多。然而很多半導體材料(semiconductor material)在加熱時能夠通過塞貝克效應(Seebeck effect)這種形式產生電勢能(electric potential),但是在碳中發生的塞貝克效應很微弱。“這里有一些其他的事情發生,”他說。“我們將其稱為電子夾帶(electron entrainment),因為部分電流表現出與波速成比例的態勢。”
這種熱波,他解釋說,夾帶著電荷載體(electrical chargecarrier)(也可以說電子或者電子空穴【electron hole】),就像海浪拾起并攜帶著一堆聚集在一起的廢棄物沿著海面移動一樣。這一重要的特性才使得系統能夠產生高能量,斯特拉諾說。
探索可能的應用
因為這是一個如此新的發現,他說,很難準確預測它的實際應用將是什么。但是他表示一個可能的應用將是開發新型的超小型電子設備(ultra-small electronic device) ——比如,米粒大小的設備,可能是具有傳感器(sensor)或者處理裝置的、能夠被植入人類身體的設備。或者它可能引導開發出“能夠像空氣中的塵埃一樣散開的環境傳感器,”他說。
理論上,他說,這種設備應該能夠無限期地保持它們的電量,直到它們被使用;不像電池,當它們未被使用時電荷也在漸漸泄漏。同時這是個體納米導線比較微小時的情形,斯特拉諾表示,它們也可以被做成大型陣列來為更大型的設備提供大量的能量。
研究者同時也計劃繼續研究他們理論的另一個方面:即通過使用不同種類的反應材料作為涂層,波頭(wave front)就能夠擺動,進而產生交流電(alternating current)【譯注:交流電的大小和方向都在發生周期性變化】。這將開辟多種可能性,斯特拉諾說,因為交流電是無線電(radio wave)比如手機、廣播的基礎,但是目前的能量儲存系統產生的都是直流電(direct current)。“我們的理論在我們開始在數據中觀察它們之前,預測了這些波頭的擺動,”他說。
同時,目前的系統效率低下,因為大量的能量以熱量或者光的形式被釋放了。這個研究團隊計劃進行研究,提高其工作效率。
雷·鮑曼(Ray Baughman),位于達拉斯(Dallas)的得克薩斯大學納米技術研究所(Nanotech Institute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主任,他沒有參入這項研究,稱這項研究是“恒星閃耀般的”研究。
這項研究,鮑曼說,“一開始就成為一個對后來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始思想,這個思想某些人可能會為之著迷,同時提供令人興奮的實驗結果;這一新現象的發現,深入了我們對理論的理解,同時有望投入應用。”因為它發現了一個之前人所未知的現象,他說,他可能能夠開啟“一個令人興奮的研究新領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