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外對產品質量安全要求日趨嚴格,各類技術性貿易措施層出不窮,我國外貿出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嚴峻的形勢下,漳州檢驗檢疫局提出了“科學把關,服務為先”的行政理念,并將“創新與提高”作為工作主題,不斷創新把關模式和服務方式,用創新推動發展,努力促進擴大出口,取得了顯著成效。 創新源頭管理
為徹底解決出口蜜柚病蟲害問題,漳州檢驗檢疫局探索實施了出口蜜柚基地“區域化聯動管理”模式。由地方政府牽頭,對出口果園進行合理規劃并向檢驗檢疫部門備案,檢驗檢疫部門加強技術指導和出口把關監管,對備案果園實施統一管理、統一防治。該模式的實施,充分發揮了檢、政、企、農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作用,有效解決了出口商自辦果園成本高、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實現了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了農民種植、管理的積極性和科學性,從源頭解決了病蟲害問題,促進了蜜柚產業良性發展。2008~2009產季,轄區蜜柚實現出口8.8萬噸、6959萬美元,分別比增31.3%和46.1%,連續5年出口大幅增長。
創新把關模式
漳州檢驗檢疫局在實施扣留評估制度和誠信登記制度的基礎上,制訂、修訂了《出口罐頭生產企業分類管理辦法》。以企業報檢差錯率、產品檢驗和企業監管結果等信息為依據,對罐頭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對誠信度和管理水平較高、產品質量穩定的企業,降低抽檢比例和監管頻次,對誠信度和管理水平較低、產品質量不穩定的企業,提高抽檢比例和監管頻次。該模式的實施,實現了檢驗檢疫工作重點向管理水平低、質量不穩定的企業轉移,達到了扶優扶強的目的。該模式實施以來,轄區出口罐頭產品不合格率下降了50%,產品質量水平有效提高。該模式得到了廈門局的重視并已在廈門檢驗檢疫系統全面推廣。
漳州局在實施企業分類管理的基礎上,探索實施了“檢驗和監管形式分離、結果統一”的工礦產品檢驗監管新模式。對監管中發現嚴重不符合項的,在企業整改期間嚴格檢驗,并根據檢驗和監管結果對企業分類管理類別及抽檢比例、監管頻次進行動態調整,引導企業自覺加強誠信和內部質量管理建設,促進轄區工礦產品質量水平整體提升。該模式實施以來,漳州局轄區出口工礦產品檢測不合格率下降了87.5%,企業效益不斷提高。
創新服務方式
漳州檢驗檢疫局為更好地促進轄區港區經濟發展,積極創新港區檢驗檢疫服務方式。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降低來料加工、進料加工項下的進口原輔材料等低風險商品的抽檢比例;對進口原木,在可控制疫情的情況下允許先卸載再檢疫,平均每批貨物可縮短檢驗檢疫周期3~4天,每集裝箱可節省滯箱費用45~60美元。今年前8個月,漳州港共進口法檢商品貨值5.16億美元,主要進口大宗產品鋼材、大豆、廢料、原木等均有明顯增長,漳州港地位進一步提升。
開展“送政策上門”活動。收集、整理各自貿區優惠原產地證材料匯編成冊送到企業手上,針對性地召開企業高層座談會,指導企業用好用足優惠原產地政策。今年前8個月,漳州局所簽優惠原產地證累計可為企業減免進口國關稅1627萬美元,有效提高了轄區產品出口競爭力。
創新內部管理
漳州局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提高了內部管理水平。
開展規范行政權力運行試點工作。對行政職權進行全面梳理,并將法定職權進行合理分權,分解到具體崗位,明確各項行政權力名稱、依據、內容、范圍、形式、時限和承辦科室、人員。同時,對行政權力進行風險等級評估,制定并試行《漳州檢驗檢疫局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監督管理辦法》、《漳州檢驗檢疫局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工作責任追究制度》、《漳州檢驗檢疫局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公開制度》等三項制度。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工作的開展,既是漳州局“源頭防腐”的新探索,也促進了該局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根據新的管理辦法,漳州局各類行政許可辦結期限平均縮短了近10天,該項工作開展以來,已為轄區企業節省各類行政許可辦理時間2500多個工作日,得到了企業的稱贊。
創新永無止境。漳州檢驗檢疫局將不懈探索,繼續創新服務方式和方法,不斷提高檢驗檢疫工作有效性,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服務“海西”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