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UCSB)的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新方法:通過簡單地將癌細胞暴露在非損傷性激光中的方法,即可將藥物釋放到癌細胞中。此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主辦的《納米科技》雜志上。 論文主要作者,UCSB化學和生物化學系教授諾伯特·雷奇認為,這種全新工具將使生物學家得以研究當一個基因打開或關閉時,這些基因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一言以蔽之,科學家所描述的在細胞內控制基因的能力,只需簡單到將其暴露在非損傷性激光中即可實現。
UCSB的科學家在培養皿中將來自小鼠的癌細胞進行培養,然后引入具有肽脂涂層的金納米殼,并封裝成可被細胞吸收的藥物“靜默核糖核酸”,最后再將細胞暴露在非損傷性的紅外激光中。由此,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這種強大的靜默核糖核酸藥物在哺乳動物癌細胞內的傳輸,將這種內化納米粒子在一束近紅外激光(調諧至能以一種特定的空間模式實現峰值吸收)中暴露數秒鐘,藥物即可釋放。
研究人員表示,該項技術的難點在于如何將多種生物化學成分與可被細胞吸收的緊湊納米粒子相結合,并穩定地存在,直到其按照需要進行釋放。激光控制釋放是一個方便而強大的工具,允許對特定細胞釋放出精確劑量的藥物。近紅外光的生物友好型組織滲透法對于將這種能力擴展到較大的生物系統來說是十分理想的。該技術亦可擴展到針對不同的生物目標釋放不同的藥物分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