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轉變觀念推動事業發展 ——關于基層質監工作服務發展抓質量轉型的思考 提 要
今年是質監工作變動因素較多、較大的一年,預示著質監工作將有重要發展。適應和推動這一發展,需要我們從宏觀層面把握、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
監管思想要轉到服務發展抓質量上來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理所當然也是質監工作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因此,質監部門應當把服務發展抓質量作為自己的基本指導思想。回顧垂直管理10年來的歷程,基層質監工作經歷了2004年前執法打假抓質量、2005年以來源頭監管抓質量兩個階段。
在這兩個階段中,由于財政經費保障困難,質監部門不得不把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抓預算收入上,放在保“吃飯”和保運轉上。服務發展的工作相對薄弱一些,黨委政府特別是企業對質監工作還不是很滿意。現在,行政人員經費和公務經費、事業退休人員經費有了基本保障,事業經費差額補助也有所增加。因此,質監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精力應當及時調整轉移到服務發展抓質量上來。質監部門服務發展抓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是要在產業、產能、產品結構調整上服務發展;二是要在提升質量水平、打造質量品牌上服務發展;三要是在確保質量安全上服務發展;四是要在節能降耗、減排上服務發展;五是要在規范經濟秩序、倡導和構建質量誠信體系上服務發展。
監管主體要轉到企業服務上來
過往我們把監管工作的重點集中在產品,包括特種設備和計量器具上,重視了物的因素,而忽視了人的因素,治標不治本。質量問題往往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單靠監管出來的。產品生產企業和特種設備、計量器具的使用行為是經常的連續的,監管部門監管一次只一次,監管一項只一項。只有監督和幫助生產和使用主體自覺增強質量意識,落實質量管理措施,增強自我管理的自律能力,提升質量水平,確保質量安全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監管基礎要轉到法治服務上來
法治是質量的制度保障。全面落實法治是做好質檢工作的治本之策。企業產品質量水平不高,質量安全得不到可靠保障,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時有發生,皆源自于企業質量法治基礎薄弱。質量監管工作必須打破就產品質量抓產品質量的工作方法、方式和作風,把工作基礎轉到抓企業的質量法治上來。要面向企業大力開展質量技術法制宣傳培訓服務,讓廣大企業知法懂法;要加強執法檢查服務,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落實標準、質量、計量等法制制度;要嚴格執法監管服務,查處和糾正企業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把質量保障建立在法治的堅實基礎上。
監管技術要轉到檢驗服務上來
技術檢驗是質量技術監管的法定手段,而且是最基礎、最重要、最關鍵的手段。技術檢驗能力水平事關質監部門的地位作用和質監事業的發展興衰。基層技術檢驗發展要適應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尊重技術檢驗發展市場規律,不能單純運用行政手段發展技術檢驗。目前,市、縣基層技術檢驗發展需要突出解決的問題:一是在發展定位上,要突出質量安全檢驗,在質量安全檢驗的基礎上發展質量技術服務檢驗;二是在規劃定位上,要借鑒特種設備檢驗的經驗,突出市級安全檢驗中心的規劃建設;三是在業務定位上,在全面落實法定強制檢驗的基礎上,突出發展產品出廠企業自檢或委托服務檢驗。
監管重點要轉到安全服務上來
質量安全是產品的底線,是企業的生命線,是全社會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公共利益問題,也是各級政府和質檢部門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基本職責和首要任務。可以說,不重視質量安全就是不合格,抓不好質量安全就是不稱職。要提升質量安全認識和地位,要像抓礦山、消防、道路安全一樣重視和抓質量安全。要區分質量安全和質量水平兩個層次,堅持把質量安全放在質量工作首位。要嚴明質量安全的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政府領導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要堅持嚴審、嚴查、嚴檢、嚴處、嚴防“五嚴”方針,確保食品、特種設備、煙花爆竹、危化品、農化品、主要建材產品等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責任事故,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監管質量要轉到品牌服務上來
現代經濟是品牌經濟,品牌是核心競爭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離不開品牌建設。打造品牌,企業是主力軍,也需要質監部門推動、扶植和服務。要在全面提升質量水平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經濟品牌化發展;要動員和幫助企業增強品牌意識,自覺積極爭創品牌;要綜合運用監管服務手段,重視培育品牌;要強化執法打假,大力保護品牌,努力提升品牌經濟的含量和比重,提高經濟增長中的品牌貢獻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