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度值現在正確名稱是“分辨力”,下面是其詳細解釋:
[顯示裝置的]分辨力 resolution [of a displaying device]
顯示裝置能有效辨別的最小的示值差。
注:
1、對于數字式顯示裝置,這就是當變化一個末位有效數字時其示值的變化。
2、此概念亦適用于記錄式裝置。
[解釋]
分辨力是指顯示裝置中對其最小示值差的辨別能力。通常模擬式顯示裝置的分辨力為標尺分度值的一半,即用肉眼可以分辨到一個分度值的1/2,當然也可以采取其他工具,如放大鏡、讀數望遠鏡等提高其分辨力;對于數字式顯示裝置的分辨力為末位數字的一個數碼,對半數字式的顯示裝置的分辨力為末位數字的一個分度。此概念也可以適用記錄式儀器。顯示裝置的分辨力可簡稱為分辨力。
分辨力高可以降低讀數誤差,從而減少由于讀數誤差引起的對測量結果的影響。要提高分辨力,往往有很多因素,如指示儀器可增大標尺間距,要規定刻線和指針寬度,要規定指針和度盤間的距離等等。這些一般在測量儀器的標準或檢定規程中都有規定,因為它直接影響著測量的準確度。有的測量儀器改進讀數裝置,如廣泛使用的游標卡尺,它利用游標讀數原理用游標來提高卡尺讀數的分辨力,使游標量具有游標分辨力達到0.10,0.05和0.02mm。
儀器的精度:沒有這個概念,應該是儀器的準確度,準確度等級,儀器的示值誤差、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
測量儀器的準確度 accuracy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測量儀器給出接近于真值的響應的能力。
注:準確度是定性的概念。
[解釋]
測量儀器的準確度是指測量儀器給出的示值接近于真值的能力,也就是測量儀器由于儀器本身所造成的輸出的被測量結果接近被測量真值的能力。由于各種測量誤差存在,通常任何測量是不能完善的,所以實際上真值是不可知的,當然接近于真值的能力也是不確定的。因此,測量儀器準確度是一種測量儀器示值接近真值的程度,所以在該定義的注上說明準確度是定性的概念,這只是對測量儀器準確度這一術語而言。
測量儀器準確度它是表征測量儀器品質和特性的最主要的性能,因為任何測量儀器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準確可靠的測量結果,實質廉潔是要求示值更接近于真值。為此,雖然測量儀器準確度是一種定性的要領但從實際應用上人們需要以定量的概念來進行表述,以具體確定其測量儀器的示值接近于真值的能力的大小。在實際應用中這一表述是用其他的術語來定義的,如準確度等級、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測量儀器的引用誤差等。準確度等級就是按測量儀器的計量性能而劃分的準確度等別或級別,如電工測量指示儀表按儀表準確度等級分類可分為0.1, 0.2, 0.5, 1.0, 1.5, 2.5, 5.0 等七級具體地說就是該測量儀器滿量程的引用誤差,如1.0級指示儀表則其潢量程誤差為+1.0%FS。如百分表準確度等級分為0,1,2級,則主要是以示值最大允許誤差來確定。如準確度代號為B級的稱重傳感器,當載荷m處于0≤ m≤5000υ時(υ為傳感器的檢定分度值),則其最大允許誤差為0.35υ。又如一等、二等標準水銀溫度計,就是以其示值的最大允許誤差來劃分的。所以準確度等級實質上是以測量儀器的誤差來定量地表述測量儀器準確度大小。有的測量儀器沒有準確度等級指示,則測量儀器示值接近于真值的能力就是用測量儀器允許的示值誤差來表述,因為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就是指在特定條件下測量儀器示值與對應輸入量的真值之差,如長度用半徑樣板,它就是以名義半徑尺寸來規定其允許的工作尺寸偏差值來確定其準確度。因為真值是不可知的,實際上測量儀器準確度可以用約定真值或實際值來計算其誤差的大小,從而來定量地進行表述。這里要注意,從術語的名稱和定義來看,測量儀器準確度、準確度等 級、測量儀器示值誤差、最大允許誤差、引用誤差等要領是不同的。
準確度等級 accuracy class
符合一定的計量要求,使誤差保持在規定極限以內的測量儀器的等別、級別。
注:準確度等級通常按約定注以數字或符號,并稱為等級指標。
[解釋]
準確度等級是在規定的參考條件下,測量儀器的計量性以要求能達到規定的允許誤差內所劃分的準確度的等級或級別,它反映了測量儀器的示值接近真值的具體程度,所以準確度等級是測量儀器最具概括性的特性,也是測量儀器分類的主要特征這一。測量儀器的準確度通常可用準確度等級來具體表述。測量儀器為什么要按準確度來劃分等級,這主要是測量儀器按準確度進行分類有利于量值傳遞或溯源、有利于制造生產或合理地選用測量儀器等多種因素確定的。
準確度等級的劃分主要依據是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示值誤差,當然有時還要考慮是其他計量特性指標的要求。等和級的區別通常是這樣約定:測量儀器加修正值使用時分為等使用時不加修正值時分為級;有時測量標準器分為等,工作計量器具分為級,通常準確度等級用約定數字或符號表示,如.2級電壓表、0級量塊、一等標準電阻、○Ⅲ級秤等等。通常測量儀器準確度等及在相應的技術標準、講師計量檢定規程或有關規范等文件中作出規定,具本規定出劃分準確度等級各項有關計量性能的要求及其允許誤差范圍。實際上準確度等級只是一種表達形式,這些等級的劃分仍是以最大允許誤差、引用誤差等一系列有數值內涵的定量來進行表達。
要注意區分測量儀器的準確度和測量準確度。準確度等級只是確定了測量儀器本身的計量要求,它并不等于用該測量儀器進行測量時所得測量結果的準確度指數,因為準確度等級是指儀器本身而言,是在參考條個下,測量儀器誤差的允許極限。
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 error[of indication]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測量儀器示值與對應輸入量真值之差。
注:
1、由于真值不能確定,實用上用的是約定真值(參見3.19和3.20)。
2、此概念主要應用于與參考標準相比較的儀器。
3、就實物量具而言,示值就是賦予它的值。
[解釋]
什么是示值,示值就是由測量儀器所指示的被測量值,示值概念具有廣義性,如測量儀器指示裝置標尺上指示器所指示的量值,即直接示值 或乘以測量儀器常數所得到的示值,也適用于實物量具,量具標注的標稱值就是示值;對模擬式測量儀器而言,示值要領也適用于相鄰標尺標記間的內插估計值;對于數字式測量儀器,其數碼就是示值;示值也適用于記錄儀器,記錄裝置上的記錄元件位置所對應的被測量值就是示值。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就是指測量儀器的示值與被測量的真值之差。這是測量儀器的最主要的計量特性之一,其實質就是反映了測量儀器準確度的大小,是測量儀器準確度定量表述的主要形式。示值誤差大則其準確度低,示值誤差小,則其準確度高。
[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 maqimum permissible errors[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對給定的測量儀器,規范、規程等所允許的誤差極限值。
注:有時也稱測量儀器的允許誤差值。
[解釋]
這是指在規定的參考條件,測量儀器在技術標準、計量檢定規程等技術規范中所規定的允許誤差的極限值。這里規定的誤差極限值,所以實際上就是各計量性能所要求的最大允許誤差值。可簡稱炒最大允許誤差,也可稱為測量儀器的誤差限。
例如,測量上限大于1000~2000mm的游標卡尺,按其不同的分度值和測量尺寸范圍,國家計量檢定規程中所規定的最大允許的示值誤差見下表。
測量尺寸范圍 分度值
0.05 0.1
示值誤差
500~1000 +0.01 +0.15
>1000~1500 +0.15 +0.20
>1500~2000 +0.20 +0.25
要區別和理解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之間的關系。示值誤差和最大允許誤差均是對儀器本身而言,最大允許誤差是指技規范(如標準、檢定規程)所規定的允許的誤差極限值,是一個判定是否合格的一個規定要求,而示值誤差是測量儀器某一示值的誤差的實際大小,是通過檢定、校準所得到的一個值,可以評價是否滿足最大允許誤差的要求,從而判斷該測量儀順是否合格,或根據實際需要提供修正值,以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度,測量不確定度是表征測量結果分散性的一個參數,它只能表述一個區間或一個范圍,說明被測量真值的一定概率落于其中,它對測量結果而言,以判定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可見最大允許誤差、示值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當然具有不同概念,前者相對測量儀器則言,后者相對測量結果而言,前者為相對真值(約定真值)之差,后者只是一個區間范圍,前者可以對測量儀器進行修正,后者無法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作為測量儀器規定最大允許誤差,通過檢定、校準去確定示值誤差是具有十分現實意義的。
[ 本帖最后由 duomeiti 于 2007-8-23 17:30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