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報道:“民以食為天——不吃不行,我吃什么什么就是我,所以選擇很重要,食品有雙面性,新鮮、衛生、安全是前提。”15日,知名營養專家、北京大學張玉梅副教授登場“名家論壇”,為市民上了一堂與日常飲食息息相關的“養生健康課”。
食品安全問題≠恐慌
“《黃帝內經》上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五畜為益。那現在我們還敢吃什么?”張玉梅開講就列舉了近年來中國食品安全事件的大量案例:蘇丹紅鴨蛋;三聚氰胺牛奶、奶制品、阜陽假奶粉;鮮肉有瘦肉精;金華火腿噴敵敵畏;畜、禽肉有激素、抗生素殘留;激素喂養的螃蟹和又粗又壯的鱔魚;活蹦亂跳的鮮魚原來是魚浮靈——鉛、砷超標作怪;谷類為主的陳化糧事件;蔬菜、水果農藥殘留超標……幾乎每類食品都出現過安全問題,在食品安全上這是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張玉梅認為,盡管如此,但食品安全問題≠恐慌,市民要相信正常渠道的食品安全信息,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后,也不是那么可怕!她分析說,阜陽假奶粉=淀粉+糊精+甜味劑+香精+色素,鴨蛋加蘇丹紅、牛奶加三聚氰胺等等,難道是食品添加劑惹的禍?張玉梅認為,食品添加劑不是萬惡之源,它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是食品生產過程的必須,在品種、范圍、量方面合理應用最關鍵,合理使用添加劑對人體健康以及食品都是有益無害的,在食品生產中只要按國家標準添加食品添加劑,消費者就可以放心食用。
對于備受爭議的“微波食品”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張教授表示,現階段并無任何科學證明其有害人體健康,微波爐加熱對食品的營養素沒有特別大的損壞,一般來說,“微波食品”還是安全的。對于轉基因食品也不用憂心忡忡,“食品將變得越來越安全”,她還特別指出牛奶正變得越來越安全。
對于市民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張教授提示了購買小竅門:一定要對商品做仔細的檢查,加工奶等食品、于常溫下銷售或未貯藏在冰柜邊緣5cm以下的冷藏冷凍食品、袋內有冰塊或大量碎冰末的冷凍食品,包裝袋破損或封口不嚴……都是不能購買的。在購買數量上,她建議大家“少量多次”,一次不要買得太多,尤其是大米和油類,應確保食用的食品都是比較新鮮的。購買時還應留好小票,以免出現問題后沒有憑證。
在食品保存及食用方面,張教授也給出了大量建議:從冷凍室取出的食品,解凍時不應該圖快而置于常溫下,而應在冷藏室內解凍;冰箱外解凍的魚、肉、海鮮類食品切不可再放回冰箱,應盡快食用;隔夜菜不能吃,剩菜吃前最好回鍋;豆制品不要生吃,豆漿應煮熟飲用……
此外,張教授還指出,蔬菜噴灑農藥15天后才能上市,自制蘇打水和大豆米的煮豆水,來去除農藥殘留,都是不錯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