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予表揚,以推動‘優化發展環境年’活動深入開展。”這是山東省濱州市市委書記鄧向陽近日看完一個企業的感謝信后的批示。同時對這封信批示的還有山東省濱州市市長張光峰:在當前經濟危機面前,如何服務企業?濱州市質監局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望各職能部門學習。 到底是一封什么樣的感謝信,讓濱州市委、市政府的一把手如此重視呢?
事情是這樣的:濱州東瑞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氯堿類、環氧丙烷等產品,按規定必須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后方可生產、銷售。同時,在獲得該證前必須先提交安全生產許可證。按照規定,危化品生產必須試生產半年并通過安全設施驗收后,方可獲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可東瑞化工公司卻在申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時限上存在矛盾,造成其當時無法向用戶提供有效的市場準入證明,又適逢國際金融危機深度蔓延之時,如果產品被退貨或停止供貨,企業只能面臨被迫停產并遭受重大經濟損失的局面。
濱州市質監局局長張毅聞訊后,第一時間到該企業展開調研,并協調各方力量,順利幫助企業辦理了許可證。企業為了感謝濱州市質監局,專門向濱州市委、市政府寄去了感謝信。
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企業面臨的情況,并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得益于濱州市質監局今年專門實行的一項新舉措:責任田。原來,面對當前國際、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濱州市質監局把2009年確定為全市質監系統的“服務企業年”,全力實施企業幫扶計劃。“服務企業不是一句口頭禪,需要用真情去實踐每一個細節,更需要用制度保證我們的服務落到實處。”張毅說。于是,“責任田”形式的領導班子成員重點幫扶企業制度應運而生。
據悉,該制度要求濱州市、縣質監局每個班子成員分別聯系一個縣、鄉(鎮)的3~5家成長型、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集思廣益,科學決策,推動企業發展。濱州市質監局班子成員聯系的企業由各縣、區政府負責人推薦,各縣、區質監局聯系的企業由各鄉(鎮)政府負責人推薦。“責任田”劃分到人后,聯系人要主動與企業聯系,詳細記錄每次聯系的企業、服務內容、服務效果。
張毅認為,通過與企業緊密接觸,質監系統把準了企業的“脈搏”,對涉及到生產許可、市場準入、檢驗檢測、名牌創建、標準制定修訂、人員培訓等具體業務,可主動協調幫助辦理。
濱州海洋化工有限公司是沾化縣重點工業項目之一,一期投資15億元,設計生產規模為年產20萬噸離子膜燒堿和25萬噸PVC(聚氯乙烯材料),全部達產后,可吸納4000余人就業,實現年利稅15億元。經過兩年多的緊張建設,一期工程設備終于安裝調試完畢,項目投產在即,但設備及壓力容器按期驗收、已檢驗設備問題復檢和液氯充裝辦理許可證3個難題,影響了企業按時投產運行。
作為自己的“責任田”,沾化縣質監局局長杜艷華和濱州市質監局稽查局局長孔凡明了解到海洋化工公司的這一情況后,立即向濱州市質監局領導班子反映情況。濱州市質監局迅速組織人員開展現場調研,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目前,該企業部分特種設備已經辦理注冊登記,液氯充裝許可證申請工作已經受理,正在準備現場審查,其他各項工作也正按照計劃有序推進,為保證企業按時投產運行打下了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