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信息化建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檢驗檢疫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不斷深入,作為駐守在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國之首的外高橋碼頭的“國門衛士”,在把關服務任務日益艱巨、現有資源呈現不足的壓力面前,如何更好地履行肩負的職責,適應大通關建設需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呢? 對此,外高橋檢驗檢疫局(以下簡稱外高橋局)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該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大通關”戰略為牽引,以“提速、減負、增效、嚴密監管”為目標,積極開發應用新系統,穩步推進信息化建設,努力探索監管模式改革,著力筑就一條“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檢驗檢疫大通關之路。
長期以來,由于檢驗檢疫機構和港區之間的信息不能共享,導致一些不法客戶在港區提箱后擅自漏檢或逃檢的現象時有發生。為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外高橋局經廣泛調研、多方協調,自2006年5月起率先在外高橋二、三期港區內對進境集裝箱貨物試行封閉式管理,并迅速覆蓋至整個外高橋港區。所謂封閉式管理,就是通過與港區互通信息,實施道口電子監控,使港區道口對未經檢驗檢疫的入境集裝箱成為一面不可逾越的銅墻。這一創新的管理模式,變被動為主動,實現了檢驗檢疫監管控制點的有效前移,使漏逃檢違法行為直線下降,取得了明顯實效,也實現了上海口岸檢驗檢疫監管模式的一次飛躍。
隨著入境申報業務量的高速增長,傳統的手工申報將越來越無法滿足企業對通關效率的要求和檢驗檢疫自身工作的需要。根據上海檢驗檢疫局的統一部署,外高橋局在各個分支機構中率先于2007年4月試點運行入境貨物全申報系統;2007年10月起對所有非法檢貨物實施全電子申報;2008年9月起將所有貨物納入全申報系統。通過全面推廣電子申報、電子審單、電子抽查和電子放行等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全局的執法把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實現了檢、港、企三者的有效聯動,也大大加快了進境貨物的放行速度。
與此同時,外高橋局按照“積極穩妥、務求實效”的工作方針,從2007年11月起全力推進電子視頻監管工作,將所轄查驗點及相關企業納入到電子視頻監管系統中,成為上海局率先完成二級視頻中心建設并初步建成視頻監控體系的分支機構,尤其是該局成功承辦上海局電子視頻監管現場會,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目前,該局電子視頻監管系統已覆蓋10家企業、35個監控點,檢驗檢疫技術保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質量和安全長效管理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
據了解,上海局入境集裝箱電子監管系統為全國首創,它是檢驗檢疫電子監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對上海口岸入境集裝箱貨物檢驗檢疫工作所實施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該系統為建立高效運行的入境貨物全封閉式管理體系提供了技術支持。從2007年8月召開項目啟動會,到2008年完成建設安裝工作、啟動電子申報、電子審核部分的試運行,到2009年初該系統在外高橋四期港區檢驗檢疫查驗點的全面試行,每一步都凝聚著外高橋檢驗檢疫人的智慧和心血。在現場查驗中,查驗人員手持PDA進行查驗,貨物信息一目了然,檢驗內容逐項記錄,既規范了查驗操作,又做到了即查即放,提高了工作效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外高橋檢驗檢疫將堅持“依托港區,輻射全國,構建和諧外高橋口岸”的理念,發揚“勇創一流,只爭朝夕”的精神,繼續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依法施檢、高效服務、科學管理,力爭使信息化建設實現新飛躍,為構建監管有效、方便進出、高效和諧的口岸通關環境再作新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