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自治區發改委、衛生、質監等相關部門就消費領域一些行業、企業存在的利用“潛規則”及不平等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展開座談,公開點破部分行業中存在的“潛規則”。 這些“潛規則”包括:
虛假打折
服裝業、珠寶業和一些促銷活動的經營者根據進價先虛擬一個所謂的原價銷售,然后再打折。
過度包裝
經營者在水產品上標示的凈重與實際稱重有誤差,包裝也賣大價錢。
轉嫁義務
餐飲業設有差位費、一次性餐具費和包間最低消費。有些經營者向消費者明確表示,若消費者結賬時不索要發票,可以給予一定價格折扣或送東西等優惠,以此來逃避經營者應承擔的納稅義務。
合謀欺騙
裝修業的經營者在簽訂合同時虛報價格,購買建材時與經營者串通好抬高價錢再壓低,然后收取回扣。
好進難出
通訊業在辦理手機入網時,往往會被告知免費贈送新業務,可在贈送期滿后并不通過任何方式詢問消費者是否需要繼續使用,而且退訂手續繁雜。
偷梁換柱
修理業中只需清理的問題,經營者卻告訴消費者需要更換零配件或更換舊零配件卻收取新零配件的價格。
欲擒故縱
影樓在拍攝婚紗照時,事先并未告知消費者所選的套系,等到入冊時再向消費者收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