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疫情持續蔓延,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防控措施不斷加強。5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親切看望北京確診首例患者和醫護人員時,強調大力宣傳防控知識,正確引導輿論,使公眾堅信政府的政策措施,堅信科學的力量,樹立戰勝疫病的信心。
流感疫情暴發至今,各國政府和民眾采取了各類防疫方式,其中包括自我防控理念和措施的加強。日本官方17日表示,除繼續實施邊境檢查,還將“把重心放到國內防控方面”;一些公司建議員工錯峰上下班,有的企業控制員工出差活動;美國也有運動俱樂部提請會員盡量減少握手、擊掌等直接接觸方式;更為普遍的,是向公眾發出勤消毒、多洗手、注意身體自檢自查等倡議。
疫情來襲,特別在其烈度、趨勢和治療能力還不完全確定的情況下,防疫措施嚴密而科學,才能既有效應對疫情,又降低社會經濟生活受到的沖擊。因此,在現有法規和防疫經驗基礎上,提高公眾的自我防控意識是控制疫情傳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自我防控,可以理解為社會環境中的個體為防范疫情而采取的自我關注、自我檢查和自我防范,是防疫鏈條基本和關鍵的環節。
自我防控的重要性在于,它增強了防疫的主動性和有效性。病疫發之于個體,然后相傳。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對病疫予以警惕和防范,就使得盡早、最有效地發現、診斷、治療和防疫成為可能。過往的病例已經反復證明了這一點。
自我防控的重要性還在于,它最大程度地擴大了“防疫前線”。目前國際社會普遍采取的防疫措施,都盡力控制、阻截流感病毒的傳播。貫徹到個人、社會組織和國家不同層面的主動防疫,顯然是最廣泛、嚴密的“防疫之網”。
自我防控是一種積極行為,落實到具體的人,可視為防疫行為中的一種風度。它是防疫個體對自我的關愛,也是對外界的重視。英國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近日的評論文章則認為:“每位公眾個體在防范流感中都負有一份責任,扮演著關鍵角色”。
當前,全球協力應對不斷蔓延的金融危機,防控流感疫情則是新開的又一戰線。如何最有效地投入資源,盡力維持社會經濟生活、維護公眾權益,減少負面沖擊,這是考驗,是挑戰。要做到警而不驚,沉著應對。立足于此,針對疫情的自我防控,不僅“成本”相對低廉,而且“操作”相對簡便,一旦形成防疫共識,成為社會風尚,則作用不可低估,而且其寶貴經驗,還可為人類應對其他挑戰所借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