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天部門正計劃利用即將返回地球的“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對正在開發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預測系統的精確度進行測試。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從事對近地小行星的觀測活動,日本也由宇宙研究開發機構牽頭,于今年3月開發出一種新的小行星軌道探測系統,用來推算可能沖撞地球的小行星的軌道、沖撞時間、概率等數據。該系統曾以去年10月墜落于非洲蘇丹的一顆直徑3米的小行星為對象進行試驗,測試結果發現:小行星進入大氣層時間誤差為0.5秒,墜落地點誤差為13公里。為了進一步檢測該系統的精度,提高其準確率,日本科學家又將目光投向了“將百分之百撞向地球”的“隼鳥”號探測器。
“隼鳥”號探測器是日本于2003年5月9日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其太陽能面板展開后長約5米,專門用來采集小行星“絲川”上的土壤。經過了20億公里的旅程,2005年11月“隼鳥”在“絲川”表面著陸,而此后則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燃料泄露、姿態控制裝置故障等等。不過,經過一系列調整,這顆探測器終于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向地球飛來。2010年6月,它將在投放出可能裝有“絲川”土壤的耐熱套后,墜入大氣層燒毀。
日本研究人員稱,雖然故障不斷的“隼鳥”已經“傷痕累累”,但他們相信其一定能夠發揮出自己最后的價值,為人類監測危險小行星做出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