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工業計量監督檢查細則 ( 試行 )
1.計量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實施 (5)
1.1單位領導應了解、主管領導應熟悉、工作人員應掌握有關的計量法律法規。技術人員熟知相應的計量技術文件。
1.2主管領導和每個部門(包括科室)應具有與本單位相關的國家和國防的計量法律法規文件,并進行宣傳和貫徹。
1.3單位領導應重視計量工作,計量工作計劃(包括人員培訓計劃)應納入本單位的年度工作計劃,研究、解決計量所需的法規制度建設、資源配置和保障條件等問題。
1.4所開展的檢定、校準工作應具有相適應的計量檢定系統表或國防計量器具等級圖、計量檢定規程或校準技術規范,所選用的計量技術文件應是現行有效版本。
1.5結合本單位計量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實施本單位的規章制度。包括:
a. 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
b. 計量標準、儀器設備的使用、保管、維護制度;
c. 周期檢定制度;
d. 原始記錄、檢定證書、校準證書的填寫、審核及報告制度;
e. 故障、事故的分析、報告及處理制度;
f. 安全保密制度;
g. 計量檢定和校準人員的技術業績考核制度。
2. 計量科研計劃的執行(4)
2.1承擔的計量科研任務應實行計劃管理,并按《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基礎 科研管理辦法》(國防科工委第 8 號令)的要求組織自查或接受檢查。
2.2 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及提出的意見應有整改措施并進行整改。
2.3 計量科研項目的成果需建標的應按規定進行建標并通過考核。
2.4 計量科研項目完成后應建立和保存完整的技術資料檔案。
3. 計量檢定、校準人員的資格(4)
3.1承擔計量檢定和校準任務的人員應經國防科技工業計量考核機構考核合格,取得資格證書。
3.2承擔軍品專用測試設備校準任務的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資格證書可以是計量檢定員證,也可以是本單位認可的證明具有校準能力的其他資格證書)。
3.3所開展的每一項計量檢定或校準項目,應具有兩名以上(含兩名)取得相應考核專業項目資格的計量檢定或校準人員。
3.4取得計量檢定、校準資格的人員,應嚴格按照證書中確認的項目開展相應的計量檢定或校準工作,其證書規定的項目應在確認的有效期內。
4. 計量標準器具的考核與復查(9)
4.1用于量值傳遞與溯源的最高計量標準、校準裝置和為國防科技工業提供測試服務的測試系統,應按“國防科技工業計量標準器具管理辦法”和國防科技工業計量考核要求的規定考核合格,并具有相應的證書。
4.2用于量值傳遞的標準物質應具有定級證書,并在規定的有效期內。
4.3不應使用未按規定考核合格的最高計量標準、校準裝置和測試系統開展相應的檢定、校準和產品(器件)測試工作。
4.4已考核合格的最高計量標準、校準裝置和測試系統,應按證書中給定的能力范圍和有效期內使用。
4.5 已考核合格的最高計量標準、校準裝置和測試系統,應在有效期滿前復查考核合格,其更換、撤銷(暫停)、恢復應履行相應的手續。
4.6已考核(復查)合格的計量標準器具,應制定和實施周期檢定計劃,其量值應溯源到國防最高計量標準或國家基(標)準,并保存相關溯源證據。
4.7計量標準器具應有檢定或校準狀態標志,并用不同顏色區分其“合格”、“準用”、“限用”、“停用”等狀態。
4.8最高計量標準器具應建立和實施期間核查程序(或穩定性考核),對核查結果的有效性應進行評價,并保存核查記錄。
4.9計量標準器具應建立和保存完整的技術資料檔案,一般包括如下內容:1)目錄;2)說明書或研制報告;3)技術條件;4)儀器履歷表;5)建標技術報告;6)操作規程或也使用方法;7)自研標準的鑒定報告;8)檢定證書(或校準證書);9)開展檢定的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10)檢定系統表。
5. 測量設備量值的控制(5)
5.1用于科研、生產、服務的通用測量設備、專用測試設備和標準物質應建立受控的臺帳,賬目和實物應相符合。
5.2在用的通用測量設備和專用測試設備應經有資質的機構進行檢定或校準,并在檢定或校準證書中說明的或測量設備管理部門規定的有效期內使用。
5.3對不具備溯源性的測量設備和專用測試設備應制定和實施驗證其量值可信性的計劃,并保存相應的驗證記錄。
5.4對新購置的或關鍵的通用測量設備和專用測試設備,應根據其特點和技術狀況,采用適宜的期間核查方法控制。
5.5測量設備應具有適宜的檢定或校準狀態標識,不符合使用要求或有故障的測量設備,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6. 檢定和校準能力的資格(4)
6.1從事檢定和校準任務的一級計量技術機構、二級計量技術機構應具有國防科工委頒發的資格證明。
6.2從事本單位檢定任務的最高計量標準,應經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國防科工委(辦)考核合格,取得計量標準證書,并在有效期內。
6.3從事檢定任務的其能力應符合國防科技工業計量管理機構確認的能力范圍。
6.4從事校準任務的其能力應符實驗室認可機構確認的能力范圍。
7. 型號工程的計量保證(9)
7.1承擔重點型號(重點工程)的總體單位應有型號計量保證工作的規定,所建立的型號計量師系統(或型號計量工作系統)要明確并履行其職責。
7.2建立型號計量師的單位應向其計量機構提出計量測試技術工作要求,計量機構應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技術方案。
7.3承擔型號研制任務的單位對設計定型批準的專用測試設備的計量檢定、校準狀態和計量技術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應提交計量機構進行審查并簽署意見。
7.4承擔型號試驗任務的單位應將其計量保障工作列入試驗計劃,所用的通用測量設備和專用測試設備應經過計量檢查。
7.5承擔型號生產任務的單位,應按產品的技術指標和工藝規范配備滿足要求的測量設備和檢測手段,應按合同向使用單位交付經過檢定或校準的專用測試設備及其有效的技術資料。
7.6用于產品質量評定、成果鑒定的測量方法和測量數據的可靠性應經過產品研制和(或)生產單位計量機構的計量審查并簽署意見。
7.7單位在產品的設計、生產定型時,所涉及產品技術指標的量值準確度及可信性,應經過具有相應技術能力的計量機構審查并簽署意見。
7.8 單位在引進技術和儀器設備時,應同時引進必要的計量保證手段和技術資料,有關的計量機構應對所引進的技術和儀器設備進行計量保證條件的審查。
7.9單位在型號和重點工程項目可行性論證時,應有相應的計量機構對其技術指標的計量保證手段進行審查,當不具備所需的計量保證手段時,單位應采取有效措施。
8. 其他計量要求 (6)
8.1計量技術機構的技術負責人應具有大學學歷或工程師以上職稱并熟悉所管轄的業務。
8.2計量技術機構應按業務范圍配備一定的技術人員(其中工程師以上人員,一級計量技術機構不得低于40%,二級計量技術機構不得低于20%,三級計量技術機構不得低于15%)。
8.3計量技術機構提供的服務應實現其承諾,對客戶提出的意見、建議與投訴應按規定程序正確處理。
8.4承擔計量檢定人員培訓的單位,應具有相應培訓資源,培訓內容、培訓 計劃及授課老師等應在培訓實施前得到國防科技工業計量管理機構確認,并保存完整的培訓資料檔案。
8.5計量檢定和校準的環境條件應該滿足相應檢定規程、校準規范的技術要求,設備布局合理并具有相應的安全、保密措施。
8.6計量技術機構和校準實驗室工作環境應整潔、文明,并有相應標識,安全、保密措施符合規定。
[ 本帖最后由 計量員-2 于 2007-8-7 20:20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