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校計量器具管理辦法
1 總則
由于國家尚無對無檢定規程的計量器具進行有效控制的具體規范,為滿足產品質量要求,特制訂本制度,以確保其測量精度和準確性。
2 定義
無檢定規程的計量器具:
是指國家暫沒有制定檢定規程的計量器具,包括能測量量值的低值易耗、簡易的計量器具和用于工序質量控制起示值作用的C類測試設備。
3 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本企業自備的、租用的以及顧客提供的自行校驗的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復驗、校準。
4 職責職權
本制度由質量管理科歸口管理,嚴格執行《質量手冊》中7.6條款對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并負責無檢定規程計量器具的校驗、管理,做好校驗記錄和建立臺帳。
5 校驗內容
5.1 2米以下(含2米)鋼板尺
5.1.1 外觀:表面應很光潔平直,不得有劃傷、損壞等影響準確度的其它缺陷;
5.1.2 校驗:用一根鑒定有效的鋼板尺同被校驗的鋼尺在平臺上做示值對比,其誤差在1/1500范圍內的鋼板尺均合格。
5.2 5米以下(含5米)鋼卷尺
5.2.1 外觀:斷裂、扭曲、刻度模糊不清,如有上述任意一種情況,均作報廢處理;
5.2.2 校驗:用一把鑒定有效的鋼卷尺同被校驗的鋼卷尺做示值對比,誤差在1/1500范圍內的鋼卷尺均合格。
5.3 水平尺
5.3.1 外觀檢查:表面應無砂眼、氣孔、裂紋、劃傷等缺陷,水準管應透明、完好,刻線應清晰、均勻,無脫色,否則不合格;
5.3.2 校驗:將水平尺置于墻上,讓水平尺水泡居中,用水平尺劃一條基準線,用水準儀對其兩端進行檢查,其差值超過2mm為不合格,將水平尺換另一面,用同樣的方法再校驗一次,一次不合格即為水平尺不合格。
5.4 塞尺
5.4.1 外觀檢查:是否彎曲、變形、用于檢查的平整面是否破損;
5.4.2 準確度檢查:用游標卡尺(基準尺)頂緊塞尺的下面,游標卡尺的固定鉗口對準要檢查的刻度,讀出來的數值與原有塞尺厚度的誤差,小于或等于0.5mm時為合格,共檢驗5mm、10mm、15mm厚度刻度的三個點,有一點超過誤差則不合格。
5.5 焊縫檢查尺
5.5.1外觀檢查:表面無缺陷、數線和數字完整清晰,零位準確,符合上述條件即可使用,反之應做報廢處理。
5.6 氧壓表、乙炔表、丙烷表
5.6.1 外觀:表盤無破損,裂紋、指針無扭曲、變形,各部件應裝配牢固無松動,為合格;
5.6.2 儀表盤分度數字完整、清晰;
5.6.3 儀表指針的移動,應在全分度范圍內平衡,不能有跳動和卡住現象,如有上述一種現象,則送檢定部門修理、檢定,如不合格作報廢處理。
5.7 萬用表
5.7.1 外觀:銘牌、字跡清楚,表殼未損壞,顏色完好,表玻璃清楚并固定牢靠;
5.7.2 電阻擋及表頭檢驗:萬用表打開后蓋,裝上所需電池,兩支表筆對接,再調節電阻調節器,使指針指在電阻檔零位,即電阻檔及表頭基本完好。
5.8 電流表(1.5級以下)
5.8.1 外觀:銘牌、字跡清楚,表殼未損壞,顏色完好,表玻璃清楚并固定牢靠;
5.8.2 校驗:取一塊要檢驗有效期內的電流表,和待檢電流表串聯接入一回路中,待檢電流表的指數應和有效電流表相同。
5.9 電壓表(1.5級以下)
5.9.1 外觀:銘牌、字跡清楚,表殼未損壞,顏色完好,表玻璃清楚并固定牢靠;
5.9.2 校驗:取一塊要檢驗有效期內的電壓表,和待檢電流表并聯接入一回路中,待檢電壓表的指數應和有效電壓表相同。
5.10 干濕溫度計
用0~50℃(檢驗有效期內)最小刻度為0.1℃溫度計作對比,若最小誤差小于1%時,可繼續使用,否則需另行購置。
5.11 恒溫調濕箱
5.11.1 溫度檢驗:將恒溫調濕箱內的溫度控制在某一溫度,用0.1℃溫度計放人箱內的工作室內,比較恒溫調濕箱與溫度計的誤差,是否在±0.5℃允許范圍內;
5.11.2 濕度檢查:將恒溫調濕箱內的濕度調至在某一范圍內,將干濕溫度計放人箱內的工作室內,比較恒溫調濕箱與干濕度計的誤差,看是否在±3%允許范圍內。
5.12 堆積密度筒
5.12.1 以溫度為20℃±2℃的飲用水裝滿堆積密度筒,然后稱出水的重量即為的實測容積;
5.12.2 實測容積與理論容積比較,誤差不大于±2℃的堆積密度筒即為合格。
5.13 雷氏夾
5.13.1 先將雷氏指針朝上,放在“雷氏夾膨脹值測定儀”底座的圓柱上,先靠至雷氏指針與上標尺接觸,讀出并記錄兩針尖之間的距離A,精確的0.5mm;
5.13.2 然后取下雷氏夾,一根指針穿入繩內,另一根指針穿入砝碼(300g)掛繩,使雷氏夾指針朝左懸吊起來,并與橫標尺相接觸,讀出兩針尖之間的距離B,精確的0.5mm,當B-A的讀數在17.5±2.5mm范圍內,且雷氏夾取下后兩針尖之間的距離恢復到原來數值時,即為合格,否則不合格。
5.14 砂漿稠度儀
5.14.1 錐體滑桿的校驗:拆下錐體與滑桿,于天平上稱重與300g進行比較,誤差超出±0.2g范圍,需要調整;
5.14.2 圓錐度、交度及直徑分別用量角器、鋼直尺進行校驗,范圍在圓錐角度30o±0.5o、交度14.5cm±0.1,底直徑77.72mm±0.5的為合格,否則需要調整,不能調整的更換新配件。
5.15 瀝青延伸儀
5.15.1 槽內水溫的校驗:用0~50℃的溫度計檢查槽內水溫是否在25℃±0.5℃的范圍內,如果不在其范圍內,進行調整,直到滿足要求;
5.15.2 滑車移動速度的校驗:用秒表檢查滑車移動速度是否在50±0.05 mm/min范圍內,如果不在其范圍內應進行調整直到滿足要求。
5.16 瀝青針入儀
5.16.1 標準針與附加重物質量的校驗,用架盤天平(0-500g)校驗標準針與附加重物是否為100±0.1g范圍內;
5.16.2 標準針直徑和最大量程的校驗;用油標卡尺檢查標準直徑是否為1.01±0.01mm范圍內,最大量程是否為35mm。
5.17 干濕溫度計
用0-50℃(檢驗有效期內)最小刻度為0.1℃溫度計作比對,若最小誤差小于1%時,可繼續使用,反之應做報廢處理。
5.18 測厚儀
在每次使用前,應用試塊試示值是否準確,否則待調整后方可使用。
5.19 扭矩扳手
在每次使用前,觀察表盤不能損壞,指針不能扭曲、變形,測量誤差不得大于5%,否則不能使用。
5.20 半經樣板
外觀檢查:表面平整,不應有凹凸彎曲現象,測量面和非測量面不應有銹蝕毛刺、碰傷等影響質量的外觀缺陷。
5.21 線墜
外觀檢查:墜尖應無歪扭,墜件不缺損。
5.22 合閘角控制儀
5.22.1 接上電源后,電源開關置于“ON”,數字顯示器亮;
5.22.2 從背板(17)接入參考電壓,參考燈(綠)亮;
5.22.3 合閘角度任拔一數持續時間2S,間斷時間1S;
5.22.4 按一下單次按鍵,顯示器顯示合閘角度2S,后恢復“0”;
5.22.5 按下按鍵(多次合閘選擇鍵),顯示器顯示合閘角度2S后,間斷時間1S再合閘2S,間斷1S,如此反復,直至按恢復鍵為止;
5.22.6按下按鍵(單次鍵),持續批示燈亮,可按硅一直處理導通狀態。
5.23 數字相位頻率計
5.23.1 將面板直鍵 開關SA置于“濾波通”,“自檢”,“φ”,“φA-φB”,“單次”檔,開啟電源,五位數碼皆從01234每間隔0.8秒十六進制數,每次每位加一進行顯示,最后停在F0、1、2、3;
5.23.2 將面板SA1,SA2均撥至“1.5V-5V”檔,A、B兩輸入信號測試線反相地夾在被板-5V輸出接線柱X9和X10上,將面板SA“自檢”檔改為“測量”,面板RD1和RD2推入,啟動測試后,儀器顯示180o±0.1o,再將SA置于“FA”、“連續”檔,儀器連續顯示50Hz。
5.24 數字式低頻頻率計
5.24.1 將功能鍵選擇開關全部彈出,置儀器為“頻率自校”功能位置,選擇模塊不同的閘門,顯示的測量結果如下表數值,顯示單位KHz
閘門時間
時標信號 10ms 0.1s 1s 10s
10MHz 10000.0 10000.00 10000.000 0000.0000
5.25 接觸電阻測試儀
5.25.1選擇一標準電阻100VΩ;
5.25.2接好線后,接通電源開關,這時輸出電流指示為“0”,接觸電阻指示也為“0”;
5.25.3調節輸出電流,調節旋鈕,輸出電流指示跟著顯示電流,接觸電阻指示也在變化;
5.25.4電流調節為100A,顯示100VΩ
5.26 變壓器電阻測試儀
5.26.1選擇一標準電阻100μΩ;
5.26.2接好線后,量程選擇在10-5,接通電源鍵,準備指示燈(紅)亮,測量指示燈(綠)亮,數量為“00000”,處于校零狀態。
5.26.3按下測量鍵,通過計算所測電阻值為100μΩ
5.27 繼電器保護測試儀
5.27.1直流電壓,外接一直流電壓表,接通電源鍵,調節電壓,這時外接電壓表與內接電壓表讀數相一致,調至15V,內外均為15V,調至20V,內外均為20V;
5.27.2交流電壓,外接一電流表,接通電源鍵,調節電流,這時調至15A,內外均為15A,調至40A,內外均為40A;
5.28 耐壓變壓器
5.28.1接好有關連接線,檢查桿頭無松動現象;
5.28.2調壓器的限位開關動作良好;
5.28.3操作箱動作正常;
5.28.4調壓器輸出電壓正常,無間斷現象;
5.28.5緩慢升壓,至定值時,有明顯的放電聲音,靜電電壓隨外加電壓升高而升高,沒有閃爍、間斷現象。
5.29 高壓發生器
5.29.1 空載試驗:打開電源開關,指示燈(白)亮,反時針方向轉動“調節”至零位,碰及微動開關,工作指示燈(綠)亮,低壓箱內有震蕩聲響,順時針方向轉動“調節Ⅰ”和轉動“調節Ⅱ”電壓表有指示;
5.29.2 180KV檔檢查:轉動“調節Ⅰ”到最終位置,電壓表指示為145KV,順時針方向轉動 “調節Ⅱ”到150KV;
5.29.3 90KV檔檢查:轉動“調節Ⅰ”到最終位置,電壓表指示為95KV反時針方向轉動 “調節Ⅱ”到90KV;
5.29.4 過壓擊穿檢查:過壓保護電壓放置90KV,升壓91 KV,這時保護動作擊穿燈(紅)亮。
5.30 直流電壓試驗器
5.30.1空載試驗:打開電源開關,指示燈(白)亮,反時針方向轉動“調節”至零位,工作指示燈(綠)亮,低壓箱內有震蕩聲響,順時針方向轉動“調節Ⅰ”和轉動“調節Ⅱ”電壓表有指示;
5.30.2 60KV檔檢查:轉動“調節Ⅰ”到最終位置,電壓表指示為58.5KV,順時針方向轉動 “調節Ⅱ”到60KV;
5.30.3 30KV檔檢查:轉動“調節Ⅰ”到最終位置,電壓表指示為29.5KV,反時針方向轉動“調節Ⅱ”到30KV;
5.30.4 過壓檢查:過壓保護電壓放置25KV,升壓25.5KV,這時保護動作擊穿燈(紅)亮。
5.31 直流高壓發生器
5.31.1空載試驗:將電源開關置于“關”的位置上,將電源箱、電壓表、電流表的量程切換開關,放在所需要的位置,高壓調節旋鈕置低端零位,合上電源開關,此時電源指示燈和高壓指示燈亮,并發出震蕩聲響,順時針方向轉動“調節Ⅰ”和轉動“調節Ⅱ”電壓表有指示;
5.31.2 300 KV檔檢查:轉動“調節Ⅰ”到最終位置,電壓表指示為301KV,順時針方向轉動“調節Ⅱ”到300KV;
5.31.3 超壓保護檢查:將電壓加到25CKV,緩慢調整面板上“超壓保護設定”電位器,到一定時,“超壓”發光管亮,高壓消失。
5.32 直流高壓試驗器
5.32.1空載試驗:將鑰匙開關扭向接通位置,綠色指示燈亮,按方型紅色按鈕,紅色指示燈亮,同時有中頻震蕩聲響,順時針方向緩慢調節電壓調節粗調旋扭,直流高壓電壓表指針即開始上升;
5.32.2過壓保護檢查:升電壓到45CKV,然后反時針方向轉動過電壓保護整定電位器,過壓動作,紅燈滅、綠燈亮,并自動切斷電源,過壓保護正常。
5.33 SB861交直流電源
5.33.1 電位差計電源的試驗:開機前要接上負載(UJ41電位差計),開機預熱一小時,達到標準電壓6V;
5.33.2 YS37音頻功率電源試驗:
功率放大器Ⅰ:調節輸出調節器上放大器Ⅰ的粗中細三個幅值,調節鈕輸出0-10A穩定電源。
功率放大器Ⅱ:調節輸出調節器上放大器Ⅱ的粗中細三個幅值,調節鈕輸出0-1000V電壓。
相位調節:調節輸出調節器Ⅰ、Ⅱ相互間的相位調節范圍為:-100-100。
5.33.3 YJ85型高穩定度直流高壓源試驗:接上電流表、電壓表、調節器、調節輸出電壓為600V,最大輸出電流為500mA。
5.34 PP11型通用頻率計數器
5.34.1 將前面板上的電源開關K8撥向“紅點”,儀器通電;
5.34.2 將工作開關選擇開關K1置于“自校”狀態,改變“時基”開關K2“門時”開關K3儀器顯示結果如下:
門時
時基 1ms 10ms 0.1s 1s 10s
1μs 001000KC 01000.0KC 1000.000KC 000.000KC 00.0000KC
10μs 000100KC 00100.0KC 0100.000KC 100.000KC 00.0000KC
0.1μs 000010KC 00010.0KC 0010.000KC 010.000KC 10.0000KC
1ms 000001KC 00001.0KC 0001.000KC 001.000KC
5.34.3 旋轉“采樣”電位器W3,采樣間隔時間應連續可調,將W3向左旋到“關”按“手動”按鈕K9,能進行手動手動;
5.34.4 把“時基”開關K2置于“1US”把“門時”開關K3置于0.1S,顯示為1000.00 KC。
5.35 二蹤示波器
5.35.1 將儀器的附件中探極取出,接入Y1輸入端,測試端鉤住校準信號的輸出端(0.5V,1KHzΩ);
5.35.2 接通電源指示燈亮,經過預熱后,調節輝度使屏幕上出現同步或不同步波形,并使亮度適中;
5.35.3調節Y1移位與水平移位使屏幕上波形顯示如下圖:
5.35.4 此時垂直幅度為5cm,水平方向應為2cm;
5.35.5 改變控制器,使波形有相應的變化;
5.35.6 Y平衡校準:若Y移位控制器上下移動,波形很不對稱,則應該進行Y平衡校準;
5.35.7 AC、DC位置掃描觸發方式:置于自動,此時屏幕上出現一水平光跡置Y移位于中央位置,調節“Y平衡校準”,使光跡調V/cm開關旋鈕時,不上下跳動;
5.35.8 垂直靈敏度校準:面板控制機件及連接同使用前的檢查,調節儀器內部“Y增益校準”,使屏幕顯示5cm。
5.36 頻率發生計數器
5.36.1檢查儀表的充電回路:檢查充電器,檢查充電變壓器輸出是否正常。
檢查充電電池,在確定未接充電電源的情況下,打開電源開關,檢查顯示板的讀數是否明亮不跳動;
5.36.2 檢查儀表的頻率輸出回路:需四位半數字有頻率測量的萬用表一塊(檢驗有效期),將儀表的輸出和萬用表的輸入都撥在頻率檔,撥儀表的不同檔位的旋鈕,產生不同的輸出值,同時檢查萬用表的讀數是否與儀表的顯示面板的讀數相符;
5.36.3檢查儀表面板各開關、旋鈕的動作是否正常、完好。
5.37 用RTD校驗臺
5.37.1檢查儀表的充電回路:檢查充電器,檢查充電變壓器輸出是否正常。檢查充電電池,在確定未接充電電源的情況下,打開電源開關,檢查顯示板的讀數是否明亮不跳動;
5.37.2檢查儀表的電阻輸出回路:需四位半數字的萬用表一塊(檢驗有效期),將儀表的輸出和萬用表的輸入都撥在頻率檔,撥儀表的不同檔位的旋鈕,產生不同的輸出值,同時檢查萬用表的讀數是否與儀表的顯示面板的讀數相符;
5.37.3檢查儀表的輸入回路:精密直流電阻箱、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各一塊(檢驗有效期),檢查儀表的電阻輸入回路。將儀表的在電阻輸入檔位,撥精密直流電阻箱的不同檔位旋鈕,產生不同的電阻值(電阻值應符合儀表的測量范圍),同時檢查儀表的讀數是否與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面板的讀數相符;
5.37.4檢查儀表的電流輸入回路:將儀表的輸輸入和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輸出都撥在V檔,撥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不同檔位的旋鈕,同時檢查儀表的讀數是否與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的顯示面板的讀數相符;
5.37.5檢查儀表面板各開關、旋鈕的動作是否正常、完好。
5.38 現場壓力校驗儀
5.38.1檢查儀表的充電回路:檢查充電器,檢查充電變壓器輸出是否正常。檢查充電電池,在確定未接充電電源的情況下,打開電源開關,檢查顯示板的讀數是否明亮不跳動;
5.38.2檢查儀表的氣密性:將儀表與配套氣泵相連,并在氣泵的另一口管上加一關關閉的閥門,將儀表撥為壓力輸入狀態,操作氣泵給儀表加一壓力(注意壓力應小于儀表的測量量程)后,觀察儀表的讀數是否穩定不變;
5.38.3檢查儀表的輸出回路:需四位半數字的萬用表一塊(檢驗有效期),用萬用表依次檢查儀表的24V電源、mA輸出是否工作正常;
5.38.4檢查儀表的輸入回路: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一塊(檢驗有效期),檢查儀表的輸入回路:將儀表的輸輸入和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輸出都撥在mA檔,撥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不同檔位的旋鈕,同時檢查儀表的讀數是否與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的顯示面板的讀數相符;
檢查儀表電壓的輸入回路:將儀表的輸輸入和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輸出都撥在V檔,撥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不同檔位的旋鈕,同時檢查儀表的讀數是否與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的顯示面板的讀數相符;
5.38.5檢查儀表面板各開關、旋鈕的動作是否正常、完好。
5.39 直流電壓電流發生器
5.39.1檢查儀表的充電回路:檢查充電變壓器。該型儀表充電電壓是110V,因此需要檢查充電電壓器工作是否正常,原來、副邊是否標志清晰;
檢查充電電池,在確定未接充電電源的情況下,打開電源開關,檢查電源指示燈是否明亮并維持;
5.39.2檢查儀表的輸出回路:需四位半數字的萬用表一塊(檢驗有效期),將儀表的輸出和萬用表的輸入都撥在mA檔,撥儀表的不同檔位的旋鈕,產生不同的輸出值,同時檢查萬用表的讀數是否與儀表的顯示面板的讀數相符;
5.39.3檢查儀表電壓的輸出回路:將儀表的輸出和萬用表輸入都撥在V檔,將儀表的電流輸出端子短接,撥儀表的不同檔位的旋鈕,產生不同的輸出值,同時檢查萬用表的讀數是否與儀表面板的讀數相符;
5.39.4檢查儀表面板各開關、旋鈕的動作是否正常、完好。
5.40 X射線檢測設備檢驗方法
5.40.1外觀檢查:X射線機頭、控制箱無損傷和進水跡象,控制電纜和電源電纜完好;
5.40.2通電檢查:按要求連接各部件進行通電檢查,冷卻風扇和機冷卻風扇及各部件工作正常。
通高壓前應將高壓設置在較低的檔位上,時間是繼電器設置不得超過5分鐘,以防止損壞部件,接通高壓后毫安和高壓應該正常,應該無明顯的波動和不穩定跡象,5分鐘后,設備應該自動切斷高壓及報警顯示;
5.40.3特殊檢查:在對設備進行一般檢查后,方應該進行本項目檢查;
5.40.4暴光參數的檢查:對未做過暴光曲線的射線機應該作暴光曲線,并形成圖表和文字;對已經做過暴光曲線的射線機應該按照曲線選擇參數進行暴光試驗。以校準暴光曲線的準確性和設備性能的變化;
5.40.5 若需要應該對射線機最大穿透能力進行檢驗,并做好記錄。
5.41 3米靠尺
3米靠尺的校驗方法按
6 管理
6.1 以上無檢定規程計量器具的校驗,由質量安全部負責組織執行,作好校驗記錄,并在器具上貼上標志。
6.2 一般低值易耗的簡易計量器具購進時必須有CMC標志,并附有出廠檢定證書或產品合格證。
6.3 使用人在使用前可根據需要進行抽檢,在用期間要經常監督檢查,加強維護保養和示值對比,做到隨壞隨修、隨換,修后必須進行檢定,屬應報廢的應及時予以處理。
6.4 校驗周期均為12個月。
7 本制度由質量安全部解釋。
8 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 本帖最后由 cansey 于 2008-11-29 14:57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