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9-1-7 04:04 編輯
91樓的規某,你罵人的帖子還會少嗎,要不要再一次在這里公之于眾啊?所以說“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這句話套在這位幾十年如一日的規某人身上一點都沒有錯。史錦順老先生一直在反對不確定度,怎么他老人家發的帖子到現在也沒有封啊?除了有你這位“攪屎棍”攪合,否則怎么可能被封呢。其他量友之間哪有像91樓這樣毫無學術道底線的“學術流氓”的惡習秉性啊?史先生與其他量友之間,或者說其他量友之間有開罵的嗎?有像91樓這位東扯西繞、答非所問、強詞奪理、蠻不講理、不舉證不演示的嗎? 技術論壇本來就是大家各抒己見,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啟發,相互幫助,難道說非要按罵街者的一己之見搞一言堂嗎?“新人”們就那么不堪一擊,不長腦袋,被別人“忽悠誤導”嗎?只有罵街者才是至高無上,聰明絕頂的“專家”、“權威”嗎? 各抒己見,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啟發,相互幫助,要不要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要不要拿出證據來證明對方觀點的錯誤?沒有人點出錯誤,新人們不就是被你忽悠誤導得云里霧里還千恩萬謝嗎。如果不及時加以指出,還不知道有多少新量友被其忽悠誤導。 重復性的特性屬于“測量結果”,屬于“測量過程”,所謂“儀器的不確定度”僅僅是儀器的示值誤差等特性給測量結果引入的一個不確定度“分量”,屬于測量結果的特性一部分,并非屬于儀器,儀器的特性是“示值誤差”、“分辨力”、“穩定性”等,難道你真的只會教條地看術語的字面,不認識定義的全文? 看看這就是混跡計量幾十年的白癡說出來的話。測量儀器有沒有“示值變動性”?有“示值變動性”怎么就沒有“示值重復性”,同樣的測量數據,僅僅是因為數據處理的方法不同,得到不同的結果,其功能都是定量表征重復性條件下的測量儀器示值間的離散程度,只不過儀器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是用“實驗標準偏差”來表征而已。眾所周知,“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由“人、機、料、法、環”五方面的“不確定度分量”合成得到。在合成之前,它就是各因素的不確定度。這位“混九規”居然說這些分量不屬于各因素。 國際和國家規定角度單位弧度是具有專有名詞的SI導出單位,你知道在沒有給它“專有名詞”前,角度的SI導出單位是怎么導出的嗎?那個未賦予專有名詞前的單位怎么書寫嗎?你知道什么是SI測頭嗎?如果你真的都知道,那么水平儀分度值使用的計量單位mm/m,是不是“國際單位制的導出單位”,還用我“硬說成是”嗎? 對于這一點,大家可以去看一看GB3100-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第3.2條:
a.png (334.64 KB, 下載次數: 804)
下載附件
2019-1-7 23:05 上傳
GB3101-1993《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第3.2.1條:
b.png (39.89 KB, 下載次數: 827)
下載附件
2019-1-7 23:10 上傳
c.png (16.86 KB, 下載次數: 826)
下載附件
2019-1-7 23:10 上傳
GB3101-1993《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第3.2.2.2條:
d.png (77.52 KB, 下載次數: 864)
下載附件
2019-1-7 23:15 上傳
以及GB3102.1-1993《空間和時間的量和單位》:
e.png (569.44 KB, 下載次數: 906)
下載附件
2019-1-7 23:18 上傳
用不著我多說什么了,大家都能看明白,在沒有專門名稱“弧度(rad)”之前,其“導出單位”就是數字“1”。再說“mm/m”中的詞頭“m”,究竟是角度符號“m/m”的詞頭,還是長度單位“m”的詞頭,這位“混九規”能說清楚嗎?如果是角度符號“m/m”的詞頭,那么就是應該寫成“m(m/m)”,有這樣的計量單位嗎?如果是長度單位“m”的詞頭,那就是一個“換算因子(1/1000)”。 這泡屎攪了多少年,現在仍然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繼續攪。請問,這是公平、公正、平等的發表不同的觀點,還是在強詞奪理、蠻不講理,毫無學術道德底線,挑釁對方學術尊嚴的施展惡劣學風?此時“美麗人生”和“軍人”兩位盡可大膽站出來,站在規某人的立場為其舉證,對我的觀點進行反駁。如果規某人不舉證繼續攪局、忽悠、誤導,那就是嘴賤難耐喜招好挨罵。這樣的惡劣學風,難道還要讓其橫行霸道、囂張跋扈地繼續演繹下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