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撥出專項資金支持計量機構建設
2008-11-12
隨著經濟發展,計量技術機構的實力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全省計量基標準體系能夠應用于高新技術產業的卻不到1/3,與經濟發展水平及地位極不相稱。11月8日,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第二檢測基地 (東莞)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這標志著廣東省把計量技術機構建設放在了 “科技要發展,計量須先行”的重要位置。
據了解,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經歷了50年的發展。該院共建立和保存有瓦級超聲功率標準裝、毫瓦級超聲功率標準裝置、橡膠硬度標準裝置3項國家基準,71項大區級和129項省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在用計量基標準總數為200項,檢測技術綜合能力位居全國前列。
隨著廣東省經濟飛速發展,該院的計量科學技術已無法滿足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的需要。由于該院實驗室受場地限制,目前大流量計量、化學生物計量、大力值儀器檢測、消聲室、電波暗室、納米技術研究和納米材料檢測、計量產品和計量檢測技術研發等項目一直被擱置,嚴重制約了廣東經濟社會的發展。例如,大力值標準裝置的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計量科技和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而廣東作為一個機械制造大省,建在該院的全省力值最高標準目前最大只有1MN,而全省的建筑工程中涉及力值的檢測計量通常要達到10MN,使全省大量超出1MN的測力儀器必須送到北京等地檢定。
隨著廣東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計量技術為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供技術支撐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廣東省委、省政府對該項目建設高度重視。今年8月14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到該院調研時對項目建設作出了明確指示,省財政撥出專項資金支持該項目建設。該基地將分兩期進行建設,主要建設廣東省大流量檢測、大力值檢測、機械與光電計量檢測、聲學檢測、計量軟件測試和化學計量、計量器具研究開發中心,以及納米參考實驗室和生物計量實驗室等一批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項目。
據悉,該基地一期項目建筑面積4.62萬平方米,總投資2億元。項目建成后,力爭打造成 “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社會公用計量檢測平臺,為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