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重顯示儀故障的判斷方法(轉載)
作者:杭曉東
單位:連云港市計量測試所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稱重顯示儀表常見故障的判斷方法
【關鍵詞】故障 判斷方法
1 引言
電子稱重系統一般由稱體、傳感器、接線盒、顯示儀表、打印機等組成,這些部件都可能發生故障,要排除故障,主要是設法找到產生故障的原因,一旦找到原因,排除故障則是不難的事,因為機械方面的故障較直觀,容易發現,所以本文下面主要介紹電氣方面的稱重顯示儀表常見故障的判斷方法。
2 稱重顯示儀的工作原理
稱重顯示儀的工作原理如下原理框圖所示,由傳感器輸出的信號經接線盒匯總后進入儀表,,對稱重信號進行放大、濾波、A/D變換,然后再進行數字處理,把稱重信號顯示到數字屏幕上。除此之外,為了使實際使用更方便,還有許多其他的功能,如設定/校正、零跟蹤、自動去皮、預置值設置等。
3 稱重顯示儀故障的判斷方法
由于稱重顯示儀的故障現象多種多樣,引發故障的原因也很多,所以要查找故障的原因必須要必須要熟悉稱重顯示儀的原理和稱重顯示儀的各個組件、元器件、接插件等的作用,查找故障源應主要根據故障現象和儀表各個組件、元器件、接插件之間的聯系,通過多種方法手段逐一排除,從而確定故障產生的部位。
(1)觀察法:
“觀察法”就是利用眼、耳、手、鼻等人體器官進行直觀檢查從而尋找故障原因的方法。眼看,就是觀察儀表內部有無燒焦、虛焊、脫焊、斷線、錯裝、燒焦、變色、短路、碰接、雜物、發霉、擊穿、脫焊、冒煙、跳火等現象;耳聽,聽儀器內部內部有無異常的聲響;手摸,就是摸變壓器、線包、濾波電容、大功率管等元器件是否溫度失常;鼻聞聞機內有無燒焦氣味等。
例如,讀數不穩定,不準確,用模擬器檢查儀表發現儀表正常,再檢查秤體、接線盒等,發現接線盒中較潮濕,取下,用酒精擦洗再用電吹風吹干燥后,接好,系統正常。
又如,開機后顯示值末3位數字跳字,檢查后發現該儀表變壓器輸入連接器第9針向外側呈直角彎曲造成接地不良,扳直后,顯示穩定。
又如,開機、自檢未完保險絲熔斷,打開前蓋取出印制板發現,背面變成焦黃色,檢查發現有一電容短路。
(2)插拔法,
“插拔法”是拔去某個部件或再插上模擬部件,看故障在哪里尋找故障原因的方法。
例如,顯示讀數不穩定,則拔下接線匣到顯示儀表的連接電纜,接上模擬器,如果此時儀表的讀數穩定,則表明問題在傳感器或接線盒,而不在儀表。反之,則表明問題在儀表。
又如,讀數不回零,則拔下接線盒到顯示儀表的連接電纜。檢查儀表設定等均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在傳感器秤體方面,可檢查,傳感器的限位間隙是否過大,連接件旁是否有異物雜物,妨礙秤體復位。
(3)替代法
“替代法”是用正常的元器件、電路板等代替有故障疑點的部件,替代后是否正常,從而查找出故障原因。
例如:通電后儀表不自檢,懷疑可擦可編程序只讀存儲器可能損壞,換上正常的可擦可編程序只讀存儲器后故障排除。
又如:按鍵中部分鍵按下時不起作用,換上正常的面板后,原來不正常的鍵仍不正常,檢查插座發現其中有—腳虛焊。
(4)比較法
“比較法”是利用萬用表、示波器等儀器對懷疑有故障的部件測量的電壓、電阻、波形等數值與正確的相比較來尋找故障原因的方法.
例如:儀表顯示負超載,且無法校正,經測量激勵電壓正常,但兩只前置運放的輸入端電壓全都為5伏,與正常的6.25伏不符,估計電源有問題,結果更換15伏電源集成塊后故障排除。
(5)靜態特征測量法(簡稱測量法)
“測量法”是把儀表某一特定狀態下的各點的電平,用萬用表測出。然后根據邏輯原理分析判斷故障原因的一種方法。
例如:一儀表鍵盤部分按鍵無響應,換正常面蓋,故障仍存在,換8741協處理器及8243輸入輸出擴展器后故障仍存在,查74LSl38譯碼器當A、B、C(1、2、3腳)為低電平時Y0(15腳)仍不翻轉,換74LSl38譯碼起后故障解除。
又如,—儀表的某些參數不能設定,檢查譯碼集成塊各腳電位,發現有一腳電平常高,更換該譯碼集成塊后,儀表能正常設定。
(6)原理法
“原理法”是根據電子稱重儀表的工作原理,從原理上進行分析來檢找故障原因的方法。
例如,一儀表讀數不穩定,但并不是無規則的亂跳,因此可排除,數字邏輯電路的問題,查傳感器輸出電壓,發現此電壓偏高,由此推測激勵電壓偏高,根據原理圖分析得出電壓不穩,主要是負責穩壓的集成塊出現問題,更換該集成塊故障消失。
又例:一儀表,按PRINT鍵后,不能打印,用“試探法”換一鍵盤,按PRINT鍵后,能打印。說明問題在鍵盤上,根據原理圖,用萬用表測量鍵盤引出電纜7腳與9腳之間的電阻,未按PRINT-健時為開路,按下時為32K?而正常情況應為38?,說明此鍵接觸不良。
(7)升溫法
有時,儀表工作較長時間后,或環境溫度升高后會出現故障,這主要是由于某個元件質量不好所引起的。
“升溫法”是用人為的方法將環境溫度或局部溫度升高,使質量不好的片子暴露出來,來幫助尋找故障的方法。
例如:一儀表工作一段時間后,顯示精度變差,切斷儀表電源,待儀表內部溫度下降后,再接通電源,此時故障尚未出現,用電烙鐵烘烤其中一放大器未出現異常,再烘烤另一個放大器出現數字翻轉,更換該放大器故障消除。
注意:采用升溫法,目標要明確,溫升不要過高。
(8)電源拉偏法
有時,儀表會出現一些偶然的異常現象,間隔時間很長,為縮短故障出現的間隔,可人為地制造惡劣的條件,即人為地改變某些集成電路的工作電壓,來確定故障的方法。如將5V電源可拉至4-6V,但上拉應盡量避免過高,防止造成電路的損壞。
例如:一儀表顯示有時穩定,檢查;傳感器、接線盒均未見異常采用“電源拉偏法”把5V電源降至4.5V,顯示出現連續不穩,換8031微處理器后故障消失。
(9)敲擊法
若儀表等有虛焊或接觸不良,金屬化孔接觸電阻增大時可用敲擊法來進行檢查。
所謂“敲擊法”是用“比較法”、“替代法”等進行檢查時用小橡皮錘或手指輕輕敲擊儀表某些部位,使異常情況能再現,而找到故障的方法。
例如:一儀表顯示末位時有翻動,用手敲擊外殼,翻動現象隨之再現,經檢查發現接殼螺栓上的螺母松動。
又例:一儀表的打印機時有中途不打印的現象,經一陣敲擊后有時又能繼續打印,經檢查發現儀表連接打印機的電纜中,靠近打印機插頭處已有一根導線斷開,接好后,打印正常。
(10)分割法
“分割法”是將故障范圍分割開,由部件或印刷板,到某一確定部位的線或點,根據分割的兩部分分別表現的情況,來確定故障所在的部分。
例如:一儀表一開機即燒保險,用手摸之,發現電源部分的集成塊LM340T一15很燙,用萬用表測得該集成塊輸出短路,焊下該集成塊再測,仍短路,割斷通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銅箔,測之,仍短路,再割斷另一通集成運算放大器通路,測之,短路仍存在,此時實際上已只有一電容跨接在15V二端、焊下該電容,測集成塊LM340T一15輸出已不再短路,換該電容后故障消除。
(11)代碼診斷法
“代碼診斷法”是利用儀表自動診斷顯示的錯誤碼代碼來找出故障的儀表本身的一些故障,儀表經過處理能自動給出錯誤代碼,然后檢查一下錯誤代碼表,就可以查出故障的原因。
下圖為托利多產的8142型稱重顯示儀部分錯誤代碼表:
| | | E1
| ROM出錯
| 重新做斷電/等待/通電
| E2
| RAM出錯
| 同上
| E3
| NOVRAM出錯
| 同上
| E4
| 打印機出錯
| 檢查打印機及電纜
| E5
| 顯示校驗出錯
|
| E6
| 模擬校驗出錯
| 秤未回零,重校
| E7
| A/D丟失
| 檢查傳感器電纜及接線
| E8
| 模擬校驗出錯
| 重新對秤進行校正
| E13
| NOVRAM出錯
| 斷電/等待/加電
| CAL E1
| 秤處于動態
| 重新校正
| CAL E2
| 校正出錯
| 同上
| CAL E3
| 校正出錯
| 同上
| CAL E4
| 秤超載
| 減小測試重量
| CAL E5
| 量程錯誤
| 傳感器靈敏度太小
| CAL E6
| 測試重量不夠
| 增加測試重量值
| CAL E7
| 輸入非允許的重量值
| 重新輸入正確的重量值
|
當采用上述故障診斷方法檢查均無效或無法實施時,可采用更換主PCB板的方法。
4 結束語
尋找故障首先要克服盲目性,不能無根據的亂找。在故障現象弄清楚之后,應從儀表的整機原理來推斷產生故障的原因例如首先判斷出故障是出在模數轉換部分?還是計數部分或者是邏輯控制部分?應該通過檢測手段將大的部位確定。然后通過相同的辦法,一步一步地縮小范圍,直到最后找出損壞的元部件。所以故障的尋找是一個從儀表的原理出發,對故障不斷進行分析判斷測試的過程。范圍從小到大,循序漸進,耐心細致地進行,切不可盲目亂找。高超的故障的判斷技術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必須了解電路的每一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在處理稱重顯示儀故障時,我們要認真分析故障的現象和原因,仔細檢查可能產生故障的每一個環節,掌握必要的故障判斷方法,才能快速、準確的將故障排除。
|